2020-03-26 03:42 | 來源:證券日報網 | 作者:施露 | [券商]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2019年,中銀證券實現營業收入29.08億元,同比增長5.54%;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7.98億元,同比增長13.23%;實現每股收益0.32元,同比增長14.29%;ROE為6.44%,同比上升0.4...
登陸上交所主板滿月后,3月26日,A股第37家上市券商中銀證券發布上市后首份年報。
背靠銀行系大股東中國銀行,中銀證券上市后首份年報業績亮眼。報告顯示,中銀證券2019年營業收入、凈利潤、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ROE)等核心經營指標繼續保持穩步增長態勢,其中ROE連續6年跑贏行業。
“2020年,公司將抓住市場機會,努力開拓上市公司并購重組業務,積極提升跨境并購業務服務能力。新三板公開發行為新三板業務提供了新的發力點,公司將積極響應改革政策,發揮綜合服務優勢,助力中小企業發展。“中銀證券在年報中表示。
ROE跑贏行業平均水平
年報顯示,2019年,中銀證券實現營業收入29.08億元,同比增長5.54%;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7.98億元,同比增長13.23%;實現每股收益0.32元,同比增長14.29%;ROE為6.44%,同比上升0.47%。
近年以來,中銀證券ROE也開始持續跑贏行業。中國證券業協會數據顯示,2019年證券行業平均ROE為6.29%,非上市券商的平均ROE為5.09%。中銀證券2019年ROE跑贏行業0.15%,跑贏非上市券商1.35%。
盡管營業收入和凈利潤等核心指標繼續保持穩定增長,但是與行業龍頭券商相比,中銀證券2019年增長幅度并不突出。
年報顯示,貢獻券商行業2019年主要業績的是證券投資業務和經紀業務,而中銀證券在上市前資本實力并不占據優勢,在130多家券商中只屬于中等體量。受限于凈資本規模較小,自營業務投入占比較小。
“證券自營業務受市場波動影響較大,市場好的時候業績會非常好,但市場差的時候,二級市場證券價格的異常波動可能導致自營收益大幅下降甚至出現虧損,最近國際金融市場的動蕩就是明顯的例證。”一位證券行業業內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主營業務保持穩健發展
經過多年的培育耕耘,中銀證券在諸多業務領域已逐步建立起品牌效應和獨特的競爭優勢。公司資產管理板塊同時具有公募基金和券商資管業務資格,綜合實力穩定在行業領軍梯隊;投資銀行業務股票主承銷規模、債券承銷規模穩定在行業第一梯隊。
年報顯示,2019年中銀證券投行股權融資業務主承銷規模為986.71億元,位居行業第6名;債券融資業務主承銷規模為2366.74億元,位居行業第10名。
中銀證券資管業務2019年著力提升主動管理能力和大類資產配置能力,豐富資管產品種類,完善公募產品布局,實現受托客戶資產規模6052.88億元,位居行業第5名。
其中,主動管理規模2029.54億元,占比33.5%;公募基金管理規模997億元,同比增長76.5%;受托資產管理業務凈收入7.2億元,繼續位居行業前列。
2019年,中銀證券零售經紀業務不斷推進互聯網證券建設、財富管理轉型,“獲客+留客”成效明顯。經紀業務新增客戶數同比增長15.3%,手機APP月活行業排名同比大幅提升。
近年來,在政策支持和金融科技迅速發展的背景下,券商加速布局金融科技助力財富管理轉型,中銀證券在這方面更是動作頻頻。
值得一提的是,中銀證券開行業先河,在業內首家設立首席科學家職位專職負責技術創新,運用大數據分析、跨界思維進行前瞻性的技術創造,并以此開創新的業務發展機會。
據了解,中銀證券還成立了數字金融委員會,通過架構的調整來大力推進智慧化的財富管理轉型和業務的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打造券商領先的“O2O+專業投顧”經營體系。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