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02 10:23 | 來源:中國經濟網 | 作者:姜智文 | [汽車]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在國內汽車行業持續下行,銷量同比下降8.23%的嚴峻形勢下,廣汽全年汽車銷量為206.22萬輛,同比下降3.99%,優于行業水平約4.24%,汽車銷量位列全國前五,市場占有率同比提...
近日,北汽股份、華晨中國、吉利汽車、長城汽車,以及比亞迪和廣汽集團等6家汽車企業(集團)相繼發布2019年業績。其中,比亞迪和廣汽凈利潤下滑四成左右;長城和吉利營收基本持平;而北汽集團和華晨中國的業績頗為亮眼。
車市遇冷 比亞迪、廣汽凈利下滑近四成
3月31日,廣汽集團發布2019年年報顯示,報告期內,廣汽集團營業收入約597.04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17.17%;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66.16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39.30%。
廣汽集團方面表示,“這主要是國內汽車行業產銷持續負增長,國內政策變化影響,導致本集團汽車銷量下降所致。” 此外,2019年,我國汽車行業在轉型升級過程中,受中美經貿摩擦、環保標準切換、新能源補貼退坡等因素影響,承受了較大壓力。
據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介紹,在國內汽車行業持續下行,銷量同比下降8.23%的嚴峻形勢下,廣汽全年汽車銷量為206.22萬輛,同比下降3.99%,優于行業水平約4.24%,汽車銷量位列全國前五,市場占有率同比提升約0.35%。其中,廣汽本田和廣汽豐田銷量同比增長3.98%和17.59%,營業收入均創歷史新高。
然而,廣汽自主品牌表現則不如人意。2019年,廣汽乘用車累計產銷分別為37.93萬輛和38.46萬輛。其中,轎車銷售量為5.84萬輛,同比增長4.40%;SUV銷售26.75萬輛,同比下降40.81%;MPV銷售5.88萬輛,同比增長53.11%。
對于2020年發展趨勢,廣汽集團方面表示,由于宏觀經濟中不確定因素增加、消費信心不足、行業競爭加劇、國六排放標準及雙積分實施等因素,加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汽車行業將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
就在同一日,比亞迪發布的2019年度業績快報顯示,2019年全年比亞迪營業總收入為1217.78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0.01%,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為16.12億元,較上年同期下滑42.03%。
對此,比亞迪認為主要是行業及政策變化,及本期研發費用上升影響所致。根據比亞迪提供數據披露,2019年,新能源汽車市場迎來有史以來補貼降幅最大的一年,短期內給相關企業帶來盈利壓力。補貼退坡及部分地區提前切換國六標準,致行業首次出現產銷量均同比下降,公司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亦有所下滑。
對于2020年,比亞迪認為,受疫情影響,全球經濟下行風險加大,前景更加不明朗。但隨著歐美相繼出臺進一步鼓勵新能源汽車發展的相關政策,為新能源汽車全球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在國內,隨著產業升級和補貼進一步退坡,新能源汽車將迎來行業洗牌,加速優化行業結構,促進行業健康穩定的增長。
長城、吉利營收小幅下降 高端占比凸顯差距
作為自主品牌的領軍企業,吉利汽車和長城汽車也先后發布了2019年業績。2019年,吉利汽車營業收入為974億元,同比下滑9%;凈利潤為82.61億元,同比下滑35%;毛利率下滑2.8個百分點至17.4%。長城汽車營業總收入962.11億元,同比下降3%;凈利潤45.31億元,同比下降13.64%,歸屬于母公司股東凈利潤44.97億元。
長城汽車表示,2019年我國汽車行業在轉型升級過程中,受中美經貿摩擦、環保標準切換、新能源補貼退坡等因素的影響,承受了較大壓力。年內,生產企業主動調整,積極應對,下半年表現出較強的自我恢復能力,行業總體保持在合理區間。
車市持續下滑背景下,長城和吉利能夠保持領先,恐怕與不斷加碼的研發投入密不可分。數據顯示,2019年,長城汽車和吉利汽車的研發投入分別為27.16億元和30.6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55.8%和59%。長城汽車表示,面對汽車“新四化”轉型,長城汽車繼續加大在研發領域的投入,以應對行業的深入變革。
長城汽車哈弗技術中心
值得關注的是,吉利汽車和長城汽車營業收入相差不大,但兩者銷量卻相聚甚遠,展現 出長城汽車較強的營收能力。2019年,長城汽車全球累計交付新車近106萬輛,同比增長1.43%;吉利汽車累計銷量為136.16萬輛,同比下滑9%。
據了解,2019年吉利汽車單車平均售價為7.45萬元,與上年同期基本持平;10萬元以上車型占總銷量的比重超過39%。反觀長城汽車,10萬元以上車型銷量占比超過65%,定位自主高端的WEY品牌,全年銷售突破10萬輛。
對于2020年,長城和吉利均自信滿滿。長城汽車表示,在新冠疫情席卷全球的嚴峻挑戰下,長城汽車將積極應對,以創新、開放的眼光,進一步深耕整車、零部件核心技術,及高新技術的研發,為汽車“新四化”深入變革蓄力;深度聚焦用戶心智,保持國內市場領軍者地位優勢。
吉利控股集團總裁、吉利汽車集團CEO、總裁安聰慧則直言,“中國汽車市場長期向好的趨勢不會變,我們對年初設定的141萬輛的目標目前不作調整。同時,在疫情期間,吉利做到目前不裁員,不減薪,不延期支付員工的薪酬。”
北汽、華晨業績突出 合資企業扮演“利潤奶牛”
相比之下,北汽集團和華晨中國在2019年的業績相當亮眼。其中,北汽股份2019年營收1746.33億元,同比增長15%;毛利為374.87億元,同比增長1.3%。北汽股份直言不諱地表示,這主要是由于北京奔馳及北京品牌的收入增加所致。
華晨中國業績毫不遜色,2019年,盡管華晨中國營業收入僅為38.62億元,但受益于合資企業的優異表現,其凈利潤高達60.77億元,同比增長14.97%。
值得關注的是,在北汽集團和華晨中國的陣營中,北京奔馳和華晨寶馬一直扮演著“利潤奶牛”的角色。數據顯示,2019年,北京奔馳營收為1551.53億元,占集團比例高達88.83%。毛利為422.15億元,占集團比例為112.6%;華晨寶馬營收為1694.41億元,約是華晨中國的4.4倍,同比增長22.16%;利潤為76.26億元,同比增長22.11%。
北京奔馳和華晨寶馬取得優秀的業績,離不開國內高檔車的持續熱銷。2019年,中國汽車市場總銷量下滑8.2%,高檔車銷量則力抗整體市場逆勢上揚,同比增長8.9%。華晨寶馬認為,這主要受惠于新產品發布及中國高檔汽車需求穩定所帶動。
除上述兩家合資企業外,北汽集團和華晨中國幾乎乏善可陳。其中,北汽自主板塊,2019年累計虧損47.28億元,相比2018年的35.16億元,虧損進一步擴大。財報稱,這是因為行業競爭加劇整車促銷增加,以及新能源補貼政策退坡的影響;華晨中國其他板塊的凈利潤虧損超10億元,財報稱,主要是因為年內輕型客車、MPV,以及汽車零部件的產銷量下降。
展望2020年,北汽集團表示,預計內外部經濟增長趨勢放緩,中美貿易摩擦、新冠肺炎等事項為宏觀經濟形勢帶來了較多的不確定性因素。面對壓力與挑戰,北汽將聚焦變革與發展、堅定新能源+智能化(雙輪驅動)的戰略方針、持續深化合資合作,并制定了各業務板塊的差異化經營戰略。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