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20 08:30 | 來源:中國經營網 | 作者:宋琪 吳可仲 | [資訊]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華銳風電發布公告稱,其已無法在20個交易日內將公司股價拉升至1元以上,公司股票已觸及終止上市條件。同日,華銳風電股票停牌。......
曾經的“風電第一股”,如今卻行至瀕臨退市的邊緣。
2020年3月16日~4月13日,華銳風電(或稱“ST銳電”,601558.SH)股票已連續20個交易日收盤價格均低于股票面值(即1元),根據有關規定,該公司股票已于2020年4月14日開始停牌,上海證券交易所(以下簡稱“上交所”)將在停牌起始日后的15個交易日內,作出是否終止華銳風電股票上市的決定。
某電新行業分析師王冠(化名)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華銳風電的退市風險更多的是受企業經營情況的影響,由于它自身情況比較差,加上之前的股本確實也比較多,業績難以支撐市值的話,其股價自然會跌至1元以下,變成仙股。”
“退市”非偶然
4月14日,華銳風電發布公告稱,其已無法在20個交易日內將公司股價拉升至1元以上,公司股票已觸及終止上市條件。同日,華銳風電股票停牌。
若華銳風電最終退市,它將成為2020年首只、A股第八只面值退市股。這只曾經的風電明星股,或將走完其9年的坎坷上市路。
對于退市風險等問題,截至發稿,華銳風電方面未向記者作出回復。
不過,王冠告訴記者,面值退市股增多最核心的原因在于監管層不希望公司通過高送轉,瘋狂擴大股本的方式來炒作市場情緒。“但華銳風電的情況并不觸及到資本市場的趨勢問題。”王冠認為,華銳風電的情況更多的是受企業經營情況的影響。
根據華銳風電歷年財報數據,2012~2018年這7年中,華銳風電有4年業績巨虧,累計虧損金額已超百億元。
而即使是在盈利年份,華銳風電的經營狀況仍不容樂觀。
2014年、2017年及2018年,華銳風電實現盈利,其凈利潤分別為8073.28萬元、1.15億元及1.85億元。但在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其凈利潤再次出現虧損,其中,2014年虧損9.05億元,2017年虧損7.24億元,2018年繼續虧損4.71億元。這就意味著,本該支撐華銳風電業績增長的主營業務疲軟,企業持續經營能力堪憂。
目前,華銳風電的主營業務主要包括風機銷售、風電場開發及運維服務。根據該公司2018年年報數據,其風機業務毛利率為11.88%,而同一時期,金風科技(002202.SZ)與明陽智能(601615.SH)在風機板塊的毛利率分別達到18.88%、20.92%。
在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委會統計的2018年風電產業地圖中,華銳風電以累計裝機1652萬千瓦的成績占據著該榜單的第四位。但從新增裝機來看,華銳風電這個曾經的龍頭老大已經快被擠出榜單,以裝機5萬千瓦的成績排名22位,市場占有率甚至不足1%。
王冠向記者分析,“在風機業務上,華銳風電已經基本喪失了原來的優勢?,F在金風科技、遠景能源、上海電氣(601727.SH)這幾家企業的市場占有率很高,市場恐怕已經不需要它(華銳風電)了。”
出道即巔峰
如今,華銳風電的退市幾乎已成定局,但令人唏噓的是,其也曾風頭無兩。
2006年2月,華銳風電正式成立,成為中國第一家開發、設計、制造和銷售大型風電機組的高新技術企業。
彼時,國產兆瓦級風電配套產業鏈還處于空白狀態,時任華銳風電董事長的韓俊良便靠著引進國際先進技術開始了1.5MW風電機組的國產化。此后,隨著風電政策的逐漸明朗,占得先機的韓俊良帶著華銳風電順利找到“風口”,開始一路乘風而上。
其招股說明書顯示,2007~2009年,華銳風電的經營業績屢創新高。僅僅三年,公司營業收入便從24.99億元猛增至137.30億元,復合增速高達234.4%;凈利潤也由1.27億元飆升至18.93億元。
同時,根據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委會的統計數據,2007~2009年,華銳風電國內新增裝機容量的市場占有率分別為20.57%、22.45%、25.32%,連續兩年占據中國風電行業第一寶座。
2010年,華銳風電的發展行至頂峰。當年,其不僅實現28.56億元的凈利潤,市場地位更是攀升到中國第一、世界第二。在這樣的盛況下,華銳風電開始謀求上市,成為資本市場冉冉升起的明星。
華銳風電之所以成為當時萬眾矚目的“明星股”,除了新能源風口加行業龍頭的雙重光環外,尉文淵和闞治東兩位股東在資本市場的號召力也功不可沒。前者是上交所的首任總經理,被稱為“中國股市第一人”,后者則是中國最大的證券公司之一申銀證券的創始人。
在資本和技術的加持下,華銳風電以90元/股的發行價登陸A股,成功募資94.6億元,超募58.7億元,創下當時主板發行價歷史紀錄,當日市值更是接近千億元。
但令人唏噓的是,華銳風電的傳奇在這樣的高光時刻戛然而止,此后公司形勢急轉直下,股價和業績齊齊變臉。
2011年1月13日,華銳風電掛牌首日即破發,股價暴跌9.59%,公司開始偏離正向發展軌道。
這一年,風電市場經歷快速發展之后開始出現產能過剩,再加上幾次大規模的風機脫網,“棄風限電”時代開啟,行業進入低潮期。在這樣的背景下,華銳風電業績在上市首年急速縮水,營收降至104.36億元,同比下滑48.66%,凈利降至7.76億元,同比下滑72.84%。
值得一提的是,這已是華銳風電粉飾過后的業績。2013年,中國證監會公開對華銳風電進行行政處罰,原因在于其在2011年虛增營收24億元、虛增利潤2.78億元。
自此以后,華銳風電的業績下滑越發不可收拾。2012年、2013年接連巨虧5.83億元、34.46億元;2015年、2016年再虧44.5億元、31億元。連續的虧損讓公司股票兩次“披星戴帽”,華銳風電無奈走上“保殼”之路。
花式保殼路
通過債轉股引入東方富海和匯能集團及轉讓股權增厚收益的方式,華銳風電短暫地度過了前兩次危機,但由業績滑坡導致的股價跳水,最終使這只“明星股”在資本市場黯然無光。
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在行業下行期,華銳風電激進的發展策略曾給公司帶來不小的負擔,但除此以外,其經營的惡化還與公司某神秘資本的撤資密切相關。
2020年3月16日,業績不足以支撐股價的華銳風電跌穿1元線,“保殼”戰役再次打響。3月20日,該公司發布股份增持計劃,華銳風電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回購股份1744萬股,其高管更是帶頭增持。但受回購規模及2018年“回購疑云”的影響,這一動作并沒有激起多大“水花”,公司股價繼續下探。
實際上,在第三次退市危機中,華銳風電增持股份的計劃曾發揮關鍵作用。2018年10月,華銳風電股價連續11天股價低于面值,在緊要關頭,公司公布回購股份議案,擬以不超過1.2元/股的價格回購股份,回購資金總額不低于5000萬元,不高于2億元。
方案披露后,華銳風電股價開始拉升。10月30日,華銳風電股價回升至1.03元。
但事實上,直至該項股份回購計劃屆滿,華銳風電都未完成計劃。根據其披露的《關于回購公司股份的結果公告》,截至2019年4月底,公司累計回購股份100萬股,回購資金為118萬元,僅占回購計劃金額下限的2.36%。
對此,上交所公開譴責華銳風電,稱其貿然推出回購規模、回購資金與公司的實際財務狀況明顯不相匹配的回購計劃,與披露的回購計劃存在巨大差異,與投資者形成的合理預期嚴重不符。
鑒于股份回購“失效”,華銳風電緊接著在2020年3月31日公布了另一項計劃:公司股東大連重工、天華中泰、萍鄉富海簽署協議,擬將其持有的公司部分股份所對應的表決權委托給中俄絲路和中俄發展行使。屆時,受托方(中俄絲路、中俄發展)將持有華銳風電22.69%表決權,成為控股股東,華銳風電實際控制人變更為王峰。
此項公告發布后,市場反應迅速,之后3天,華銳風電連收3個漲停板。按此趨勢,華銳風電有機會在20個交易日內將其股價拉回1元“生死線”。
然而,天不遂人愿。4月3日,中國證監會北京監管局認為受托方存在違規行為擬責令中俄絲路和中俄發展暫停收購,在改正前不得對實際支配的股份行使表決權。
截至4月13日,華銳風電股價最終收于0.65元/股,總市值已跌至39.20億元,市值縮水超9成。
這家一度創下上交所發行價最高紀錄的風電企業曾擁有近千億市值。然而,在接連經歷業績暴跌、財務造假、訴訟纏身之后,這只昔日的“風電第一股”,很可能會淪為2020年面值退市第一股。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