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08 03:48 | 來源:證券日報 | 作者:龔夢澤 | [汽車]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證券日報》記者統計顯示,2019年國內上市車企營業收入合計為1.29萬億元,相比2018年的1.36萬億元同比下跌了5.48%;營業收入的顯著下挫直接拖累凈利潤掉頭向下,2019年上市...
隨著2019年年報披露完畢,國內上市整車企業業績表現成為投資者關注的焦點。據東方財富Choice統計顯示,2019年盡管22家上市整車企中有19家車企實現盈利,但超八成企業凈利卻出現同比下滑。
《證券日報》記者統計顯示,2019年國內上市車企營業收入合計為1.29萬億元,相比2018年的1.36萬億元同比下跌了5.48%;營業收入的顯著下挫直接拖累凈利潤掉頭向下,2019年上市車企凈利潤總額僅為425億元,同比2018年跌幅高達23.27%。
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前期預測的2020年乘用車市場總體判斷,面臨著大幅下調的必要。“目前來看,今年上半年,國內車市下滑幅度將超20%。”不過,崔東樹亦強調,危中有機。隨著北京車展、成都車展、廣州車展這“三大車展”在下半年集中舉辦,將加速國內車市的回暖步伐。
超八成車企凈利同比下滑
據記者統計顯示,滬深兩市22家整車上市公司成績單中,19家車企實現盈利。其中上汽集團、廣汽集團和長城汽車位居盈利前三名,歸屬母公司股東凈利潤分別為256.03億元、66.18億元和44.97億元,成為去年度最賺錢車企;*ST夏利、長安汽車和力帆股份排名墊底,分別虧損14.81億元、26.47億元和46.80億元。
凈利潤為正的基本溫飽難掩行業寒意。2019年全年,伴隨著購置稅優惠政策退出、國六排放標準施行日近,加之中美貿易摩擦等不確定因素,汽車消費需求的提前釋放疊加消費者持幣觀望情緒濃重,導致汽車行業銷量自2018年5月份以來連續負增長,行業增長陷入停滯,汽車板塊利潤持續承壓。
數據顯示,2019年18家車企出現凈利潤同比下滑,約占到車企總數的81.8%。同時,營業收入合計相比2018年的同比下跌了5.48%,包括幾大國有汽車集團和民營車企業績皆以“降”為主。作為中國汽車產業的絕對龍頭,上汽集團的2019年報業績成為整個行業的真實寫照。
財報顯示,上汽集團2019年實現營業收入8265.3億元,同比減少6.8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56.03億元,同比減少28.90%。上汽集團迎來整體上市10年來首次凈利潤下滑。與業績下滑相呼應的是,集團擬每10股派送現金紅利8.8元(含稅)的分紅數額也創下近3年來的最低。
部分車企憑借“非主業”扭虧
值得一提的是,業績普降背景下,仍有少數車企憑借變賣資產或收獲政府補貼成功實現扭虧為盈。其中,*ST海馬2019年營業收入為46.91億元,同比下跌7.0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為0.85億元。對此,海馬汽車表示,公司扭虧為盈源于“優化資源配置,盤活存量資產,處置閑置資產,增加公司現金流”等多項方案。記者注意到,*ST海馬為避免退市,2019年出售了旗下房產344套,以及旗下兩家子公司,累計資產變賣金額超過10億元。
江淮汽車方面,2019年16.2萬輛的銷售數據,盡管同比2018年出現了下滑,卻實現了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06億元。據記者觀察,公司收入增長的主要依賴于商用車、客車和底盤等業務。此外,江淮汽車當期非經常性損益合計約為10.84億元,其中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約為11.17億元。
對此,有證券人士對記者表示,現代車企經營的本質是資本經營,包括投資者對企業的投資即實收資本和通過舉債形成債務資本。“處置非主業和低效資產對正在扭虧的企業意義重大。而如何利用資產收益,優化資本結構、降低籌資成本、提高資金營運效能,已成為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的中心環節。”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