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05 08:11 | 來源:新浪財經 | 作者:俠名 | [科創板]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早在2019年8月,彼時科創板企業晶豐明源在上會前夕,就曾遭遇杭州矽力杰起訴前者發明專利侵權,晶豐明源頂著專利侵權訴訟過會,并最終實現上市。...
6月2日晚間,光峰科技子公司峰米科技就一項專利侵權向極米科技提起訴訟,而后者正在申請科創板上市。無獨有偶,自科創板推出以來,2019年下半年起,就有晶豐明源、敏芯股份等多家科創板企業,遭遇了來自已上市競爭對手的“專利訴訟”。
上市企業訴科創板“后浪”成慣例?
早在2019年8月,彼時科創板企業晶豐明源在上會前夕,就曾遭遇杭州矽力杰起訴前者發明專利侵權,晶豐明源頂著專利侵權訴訟過會,并最終實現上市。
而后論專利糾紛的經典戰,莫過于科創板企業敏芯股份與上市公司歌爾股份之間的“恩怨情仇”。據悉,二者的專利糾紛主要集中在MEMS麥克風領域。2019年11月,上交所受理敏芯股份上市申請。當月,歌爾股份隨即針對敏芯股份的核心專利,提起了專利侵權訴訟。
在敏芯第一輪、第二輪問詢回復期間,歌爾股份接二連三提起專利侵權訴求,并針對敏芯股份核心發明專利提出無效宣告請求。
二者在經歷長達半年的“侵權”與“無效”纏斗后,互訴案件已達近20起。最終,敏芯股份于6月2日二次上會,當日成功過會。
而敏芯過會當日,2020年5月新申報科創板的“投影一哥”極米科技,也遭遇了來自科創板同行光峰科技的“專利狙擊”。
6月2日晚間,光峰科技公告稱,其子公司峰米科技近日就極米科技、極米視界之間的1項專利侵權糾紛提起訴訟。巧合的是,就在光峰科技起訴前一日,極米科技剛剛迎來上交所首輪問詢。
有意思的是,此次就專利糾紛起訴極米科技的光峰科技,也曾遭遇專利訴訟,光峰科技在登陸A股后,就因涉嫌專利侵權被同業公司臺達電子起訴,彼時市場稱其為科創板已上市公司的第一場專利戰。
“良性競爭”還是“惡意訴訟”
業內人士指出,由于科創板企業普遍科技屬性較強,且有諸多企業位于同類賽道,互為競爭對手,因此涉及專利糾紛的情況,遠高于傳統制造型企業,未來此類情況可能將進入“常態”。
前述人士稱,雖然(科創板)涉及專利糾紛較為頻繁,但目前被訴企業均積極應對,大多順利過會上市,因此專利糾紛目前對科創板企業整體IPO進程影響相對有限。
對于上市公司狙擊科創企業的出發點,市場觀點普遍認為,多源于已上市公司對于“后浪”的忌憚。
以光峰和極米為例,公告顯示,光峰科技子公司峰米科技就與極米科技之間的專利侵權糾紛,涉案發明名稱為“高亮度激發方法及基于光波長轉換的發光裝置”。
極米科技招股書顯示,其主營業務是智能投影產品的研發、生產及銷售,同時向消費者提供圍繞智能投影的配件產品及互聯網增值服務。具備涵蓋光機設計、硬件電路設計及結構設計的完整投影產品整機開發能力。
極米和光峰的專利糾紛,涉及到的光機,是投影設備的核心零部件,包括合光系統、照明顯示系統和成像系統。由于光學設計的專業性和復雜度,之前多數國內投影設備企業還沒有光機的自主研發能力。而極米在2019年實現了光機的技術自主化研發并逐步導入量產。
除此以外,極米是國內家用投影機的“一哥”,2018 年極米出貨量首次位居中國投影設備市場第一,市場份額達 13.2%;2019 年公司出貨量繼續保持中國投影設備市場第一,市場份額達 14.6%。2017 年至 2019 年其智能投影產品銷量分別為 34.16 萬臺、54.53 萬臺和 68.99 萬臺,近三年年均復合增速高達 42.11%。而光峰科技的LED投影在市場上的銷售規模相比于極米相距甚遠。據2017年至2019年的IDC中國投影機市場跟蹤報告,光峰科技及其子公司峰米科技都未能上榜。同時,受疫情影響,光峰科技主營業務下滑明顯。光峰科技2020年第一季度財務報告顯示,其2020年第一季度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分別較去年同期下降14.6%和80.59%。
分析人士稱,極米科技如此可觀的增速,核心部件自主量產,加之后續科創板上市的資本加持,將大幅壓縮其他同業企業的市場空間,也難怪引來同業的“阻攔”。
對于前述針對科創板企業的專利訴訟,筆者認為,如今疫情緩解,國內制造業以及消費行業處于逐步復蘇階段,國際貿易形勢不明朗,國內科創企業應集中資源進行基礎科研攻堅,避免以惡意訴訟為手段的競爭,提倡企業之間共同推動技術進步,促進行業良性發展。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