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0 09:15 | 來源:電鰻快報 | 作者:高偉 | [IPO]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中控技術招股書顯示,中石化是中控技術第第一大客戶。2019年,中控技術向中石化銷售金額為1.31億元,占公司營業收入的比例為5.16%。事實上,中石化在2016年至2019年,均是...
《電鰻快報》/文 高偉
近日,據上交所官網信息顯示,浙江中控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控技術)科創板IPO進程已到提交注冊階段,這意味著其距離掛牌上市更進了一步。但《電鰻快報》卻注意到,面對市場的眾多質疑,中控技術選擇了沉默。
問題、疑惑、擔心,會因中控技術的閉口不言而煙消云散嗎?
大客戶又是大股東
中控技術招股書顯示,中石化是中控技術第第一大客戶。2019年,中控技術向中石化銷售金額為1.31億元,占公司營業收入的比例為5.16%。事實上,中石化在2016年至2019年,均是中控技術第一大客戶。
2019年9月19日,中控技術與中石化資本、中核基金簽訂《增資協議》,中石化資本對中控技術增資2189萬股,中核基金對中控技術增資1327萬股。2019年9月23日,中控技術2019年第三次臨時股東大會審議通過公司定向增資議案,同意中石化資本、中核基金以每股11元的增資價格合計定向增資3516萬股。其中,中石化資本認購新增股份2189股,中核基金認購新增股份1327萬股。
市場人士質疑,中石化資本等股東在IPO上會前最新一次融資中才上車布局,加上中石化資本和中核基金入股價格遠低于中控技術的IPO“目標價”,這也引來了市場人士對其突擊入股的懷疑。
據招股書,中石化旗下的中石化資本持有公司4.95%的股權,中核集團下屬公司作為有限合伙人參與投資的中核基金,持有公司3.00%的股權,報告期內中核集團也在前五大客戶之列。不過,在招股書中,中控技術表示,報告期內公司與前五大客戶之間不存在關聯關系。
無論公司怎樣澄清,既是大客戶又同時是大股東的這一現象,還是讓投資者心存疑慮,真的沒有關聯關系?真的不存在利益輸送?
資產負債率遠高于同行
《電鰻快報》發現,中控技術應收賬款賬齡較長,且逾期較多。數據顯示,2017年至2019年,一年以上賬齡的應收賬款占比分別為43.08%、36.49%和34.87%。和同行業可比,中控技術一年期以上應收賬款處于相對較高水平。2017年至2019年,中控技術應收賬款中的逾期金額占比分別為26.82%、27.02%和 25.83%,處于相對較高水平。
據觀察,新冠疫情沖擊下,中控技術原本已出現大量逾期的應收款,更加危如累卵。
《電鰻快報》查閱天眼查發現,2019年以來,中控技術的訴訟高達30多起,主要是中控技術起訴別人,要求還錢等。除這些問題外,中控技術還存在大客戶突擊入股的情況,且入股的價格明顯不合理。
另外,中控技術報告期內資產負債率常年處于60%以上,遠高于同以工業自動化及智能制造解決方案作為主營業務的科遠智慧。2017年度、2018年度和2019年度,中控技術計入當期損益除增值稅返還之外的其他政府補助及獎勵分別為2320.81萬元、1437.01萬元和4240.20萬元,占當期利潤總額的比例分別為12.19%、4.56%和10.42%。
天眼查還顯示,中控技術可謂官司纏身,涉及公司的開庭公告高達111起,其中2018年以來就多達53項。《電鰻快報》注意到,涉及的開庭公告中,多以買賣合同糾紛為主,且公司以“原告”身份為主。市場不免質疑,公司緣何有如此頻繁的合同糾紛?另外,公司涉及的法律訴訟132起,僅2020年以來就有8項。
實控人褚健 “黑”歷史難消
據《電鰻快報》了解,從浙江大學副校長、院士候選人到反腐風暴下的“小老虎”;從涉嫌貪污、挪用公款、職務侵占、挪用資金、行賄,再到如今被判刑后重裝上陣,褚健的人生猶如過山車。
時間回溯到2013年10月,由黨的十八大開啟的“反腐”風暴也刮到了高校。2013年11月,褚健被以涉嫌貪污科研經費等罪名遭逮捕。在褚健落馬前,有關他的舉報就接連不斷,其中并非完全空穴來風。2012年,在褚健準備參加中國工程院院士正式候選人答辯前,一封匿名信舉報褚健論文抄襲、貪污及轉移國有資產等。曾有浙江大學800多名師生簽名為褚健取保候審作保,褚健案也一度被稱為“中國科技第一案”。
2017年初,褚健因犯貪污罪、故意銷毀會計憑證、會計賬簿罪被判有期徒刑三年三個月。因先行羈押日期折抵刑期,宣判后第三天,褚健得以重獲自由。此次中控技術通過科創板審批,也意味著,出獄時隔3年多后,褚健將帶領團隊敲響資本大門,實現欲火重生。
《電鰻快報》注意到,出于對自己的“黑歷史”不自信,原本號稱“技術大拿”,險些當選為院士的褚健并沒有擔任中控技術的董事長,反而是任職“顧問”。公司成功上市,褚健會順利“洗白”嗎?
核心專利存轉讓風險
據其招股書介紹,中控技術突破了自動化控制系統領域"卡脖子"技術,成功研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DCS、SIS,并成功投入產業化應用,全面打破我國大規??刂葡到y一直被跨國公司壟斷的局面。根據睿工業統計,2018年,中控技術核心產品DCS在國內市占率達到24.7%,連續8年位居DCS市場第1名,其中在化工DCS市場占有率達到了40.3%。根據ARC數據,2018年中控技術SIS在國內市場占有率為24.3%,僅次于康吉森的27.9%。
值得注意的是,中控技術與浙大聯系密切。據招股書,因共同研發、相關專利發明人在浙江大學任職等原因,截至報告期末,中控技術與浙江大學之間形成了48項共有專利,根據《專利法》相關規定,在未經公司允許的情況下,浙江大學不得將該類共有專利轉讓給第三方。不過,浙江大學擁有單獨自行使用或許可他人使用共有專利生產相關產品的權利。若浙江大學將該類共有專利免費或低價許可給公司競爭對手,將可能給公司帶來不利影響。
上市融資后,原實控人股東稀釋、公司控制權不穩也成為擺在眼前的問題之一。中控技術也提醒,IPO發行后,褚健直接和間接控制中控技術股份比例將降至22.77%。
“由于公司股權較為分散,實際控制人持股比例較低且本次發行后持股比例將進一步降低,中控技術存在上市后被潛在投資者收購控制權的可能性,從而導致公司實際控制人控制地位不穩定,對中控技術經營管理或業務發展帶來不利影響。”中控技術對此也坦承表示。
然而,這一風險該如何破解?
市場還質疑,中控技術總裁金建祥,旗下有46家公司,目前商業角色有40個,其中擔任7家公司法定代表人,擔任24家公司高管,如何砍斷利益輸送之手?
對于中控技術的IPO進展,《電鰻快報》將長期關注。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