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18 04:23 | 來源:今晚報 | 作者:劉桂芳 | [文娛]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2020年上半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影視劇紀錄片中心對紀錄片生產供給結構進行了深化改革,并取得突破性進展。
2020年上半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影視劇紀錄片中心對紀錄片生產供給結構進行了深化改革,并取得突破性進展。題材上,著力拓寬紀錄片選取思路,全面記錄新時代;創作上,緊跟國家發展步伐,打造出《共同戰疫》《Hi,火星》《不老人生》《花開中國》等一批有引領力、傳播力、影響力的精品紀錄片。
現場記錄鮮活動人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發期間,影視劇紀錄片中心派出記者深入武漢,創作系列紀錄片《共同戰疫》,推出融媒體短視頻《武漢:我的戰“疫”日記》,從科學探索、疫苗研究、病毒溯源、心理干預等角度去記錄這場抗疫之戰,引起全網高度關注。同時期,為了陪伴、激勵人們走過這個“特殊的春天”,紀錄頻道“微9”時段推出了野生動植物類微紀錄片《看春天》,讓復蘇中的勃勃生機成為影像力量,喚起久久沒踏出家門的觀眾們向往自然的心。
2020年中,“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成功,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起航。攝制組提前40天奔赴文昌發射場,零距離追蹤火箭發射全過程,直擊重大科研項目現場。從檢測、載荷轉運到火箭垂直轉運,再到發射前夜,力求呈現最真實、最神秘的幕后故事。這些故事濃縮成10集紀錄片《Hi,火星》,火箭發射成功3天后,正式上線央視紀錄頻道。全片從人物著眼,以獨到的角度賦予科學類紀錄片新的打開方式;以細微靈巧的敘事手法,記錄了一場科學盛事。
延續經典紀錄片影響力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影視劇紀錄片中心紀錄頻道依托品牌項目促進臺網深度融合,用經典作品催生現象級傳播,探索“三個轉變”新路徑。同時,“精品化審美、多元化選題”的思路引領了全媒體平臺紀錄片的新風尚。
《航拍中國》第三季——《一同飛越》從上線起至6月1日,電視端首播重播累計觸達觀眾3.57億,在央視頻上的總播放量為503.8萬,在騰訊、嗶哩嗶哩等網站視頻播放總量接近1900萬。25集短視頻《如果國寶會說話》第三季播出后,b站評分9.9分,豆瓣評分9.4分。
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自然資源部歷時4年聯合出品的紀錄片《蔚藍之境》(自然篇)是中國紀錄片團隊第一次以自然紀錄片的方式全面系統地拍攝海洋的故事。4K超高清視覺影像、嚴謹扎實的科學支撐,代表了當前海洋題材紀錄片的精良水準。國內首部自然園藝類紀錄片《花開中國》,相關視頻在短視頻平臺的累積觀看量超過960萬次。
展現新時代榜樣力量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影視劇紀錄片中心紀錄頻道持續推出紀錄片《顛簸貨運路》《不老人生》《世界上的另一個我》(南美季),以最細膩、最專業的紀錄片敘事手法掙脫“榜樣”的刻板標簽,展現新時代的榜樣力量,點燃全網關注熱情。《顛簸貨運路》拍攝歷時8個月,記錄了十位貨車司機“車輪上的生活”,以平凡人的視角展現時代脈動,引發大批網友的共鳴。《世界上的另一個我》(南美季)以“90后”新銳導演楊帆的視角,構建出當代青年的媒體影像。通過驚險又傳奇的故事內容以及年輕態、時尚化的品相,在青年觀眾中引起強烈反響,并在豆瓣收獲8.8的高評分。與它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的社會現實類紀錄片《不老人生》,真實還原時代榜樣的日常,真正做到去標簽化,講好新時代中國故事。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