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20 09:13 | 來源:上海證券報 | 作者:王紅 | [新三板]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截至8月18日,今年以來證監會核發IPO批文、同意科創板IPO注冊、同意創業板IPO注冊的數量分別為119家、94家、23家。而來自新三板的企業在其中的占比分別為28.57%、30.85%、3...
培育養成于新三板,壯大成材于A股,作為多層次資本市場的重要一環,新三板正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據上海證券報記者統計,截至8月18日,今年共有236家企業獲得IPO批文、完成IPO注冊,其中70家企業原在新三板掛牌,占比近30%。
有機構研究人員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初創企業通過在新三板掛牌融資,緩解了其作為中小企業所面臨的融資難問題;同時,持續的信息披露也規范了企業的發展,為其在資本市場“再躍龍門”打下基礎。從行業分布看,新三板掛牌公司中處于高新技術領域的占比過半,而此類企業摘牌后多數瞄準科創板、創業板,發展軌跡與其自身特點高度契合。
新三板對中小企業的培育作用凸顯
據記者統計,截至8月18日,今年以來證監會核發IPO批文、同意科創板IPO注冊、同意創業板IPO注冊的數量分別為119家、94家、23家。而來自新三板的企業在其中的占比分別為28.57%、30.85%、30.43%。
渤海證券投資銀行總部董事副總經理許達表示,新三板對成長型企業的培育作用明顯,主要體現在企業經營規范性提升和融資效率提升。許達說,中小型、成長型企業通過掛牌新三板,能夠了解資本市場,提升自身財務管理及信息披露水平,規范企業發展。同時,融資信息的相對公開會吸引更多投資者,進而提升企業的融資效率。這些都有利于加快企業的成長速度,助力其達到IPO的要求。
權威數據顯示,2013年以來,共有超過6000家企業在新三板掛牌后完成10994次融資,融資額合計超5000億元。今年以來,新三板改革穩步實施,市場各項功能指標明顯回升,對掛牌企業的培育作用也日益凸顯。
“轉板”上市集中于科創板、創業板
今年以來,成功闖關IPO的70家原新三板掛牌公司中,有29家赴科創板上市,還有29家赴創業板上市,9家赴上交所主板上市,其余3家赴深交所中小板上市。
開源證券中小企業服務部負責人彭海表示,新三板設立之初便定位于服務創新型、創業型、成長型中小企業發展,新三板掛牌企業的行業屬性與創業板、科創板的定位高度匹配。
許達表示,從科創板、創業板的角度來看,兩個板塊主要面向成長性較好的高新技術企業,IPO條件更具包容性。而新三板企業通常規模較小,更適合去科創板、創業板進一步成長壯大。
“轉板”收益豐厚 新三板投資機會多
據安信證券新三板首席分析師諸海濱的統計:今年以來,新三板企業“轉板”至科創板的,上市首日收益率(上市交易市值/摘牌市值)中位數為486%;“轉板”至A股其他板塊的,上市交易1個月的“轉板”收益率中位數達362%(受漲跌幅限制影響,首日收益率不能體現最終收益水平)。
可見,新三板掛牌企業摘牌并實現A股上市后,可為投資人帶來豐厚收益。彭海表示,對新三板的投資主要看一二級市場的結合,需以“類股權”的投資思維來看待基礎層、創新層企業的成長性;至于精選層企業,由于經過了公開發行,可主要使用偏二級市場的邏輯進行投資。
市場人士認為,投早、投小、投新是新三板投資和“押寶轉板”的邏輯。粵開證券研究院新三板研究負責人殷越表示,新三板的投資可從三個維度出發:從行業方面看,優先關注景氣度較高、具備發展潛力的科技型創新企業;從公司方面看,注重基本面,優選盈利模式較為清晰,業績增長向好預期較為明確的公司;另外,還可以優先布局未來有望直接轉板的企業。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