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07 09:36 | 來源:電鰻財經 | 作者:高偉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電鰻快報》注意到,今年上半年的基金公司業績特點明顯:大型基金公司“豐收”,中型公司凈利潤翻倍,而小公司收入和利潤水平不盡如人意。其中,中信建投基金更是業績腰斬...
《電鰻快報》文/高偉
隨著上市公司2020年半年報的收官,上市公司參控股基金公司的最新業績情況也全部浮出水面。已曝光的27家基金公司今年上半年全部實現盈利,其中13家基金公司凈利潤同比增幅超過30%,6家基金公司凈利潤同比更是增長一倍以上。
《電鰻快報》注意到,今年上半年的基金公司業績特點明顯:大型基金公司“豐收”,中型公司凈利潤翻倍,而小公司收入和利潤水平不盡如人意。其中,中信建投基金更是業績腰斬,凈利潤僅有950萬元。
中信建投基金業績腰斬
中信建投證券近日披露的半年度報告顯示,中信建投基金2020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58億元,同比增長43.64%;實現凈利潤950.57萬元,同比下降54.76%。截至2020年6月30日,中信建投基金總資產為6.6897億元,中信建投證券持有其55%的股權。
而在2019年,中信建投基金實現凈利潤達5199.71萬元,相比2018年增幅超過1倍。
基金公司的利潤下降,與其管理規模及產品結構密切相關,其新產品及存續產品均乏善可陳。數據顯示,中信建投基金今年二季度末的規模約為218.37億元,在內地141家基金公司中僅排在第83位。2020年前8個月,中信建投基金發行成立了三只公募新品,但是其中沒有一只是主動權益類產品,其可謂是缺席了今年公募爆款權益盛宴。
Wind資訊數據顯示,截至目前,中信建投基金年內發行的新品包括了中信建投中證500增強A/C、中信建投桂企債A/C、中信建投穩豐63個月,其中,7月28日成立的中信建投穩豐63個月的最新規模是79.99億元,大約占據了公司三分之一的規模;而另兩只基金的成立規模則相對較為一般。再從存續產品規???,旗下的主動權益類基金有中信建投醫改、中信建投智信物聯網、中信建投價值甄選、中信建投行業輪換、中信建投策略精選、中信建投睿信、中信建投睿利7只產品,無論相關產品年內迄今業績表現如何,產品的規模均沒有太大的起色。
靠一貨基獨木難支
實際上,盡管中信建投基金成立已有7年之久,但其發展狀況卻一直不溫不火。作為券商系基金,背靠中信建投證券這棵大樹,中信建投基金成立以來至今發展仍然無法躋身前列。究其原因,是其僅一只貨幣基金挑大梁,權益類基金發展黯淡,成立七年來已經換過三任總經理,且經營狀況尚不穩定。
Wind數據顯示,2017年之前,中信建投基金總規模一直未能達到100億元,一直到2018年,憑借貨幣基金規模的上漲,公司總規模終于達到142.65億元;2019年又憑借混合基金和債券基金的小幅上升,總規模達到171.97億元。Wind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中信建投基金總規模為298.18億元,位列行業第76位,其中貨幣基金規模為147.20億元,貨幣基金占比達49.37%。中信建投基金目前旗下只有兩只貨幣基金,其中中信建投添鑫寶這一只基金的規模就達到了145.8744億元,也就是說這一只基金的規模就占公司全部規模的48.92%,將近一半。
相比這只貨幣基金的風光,公司權益類基金相對暗淡,截至6月底,中信建投基金旗下的股票基金僅有2.99億規模,混合基金也只有27.26億元。與此同時,總經理也是公募基金行業的“新兵”。今年6月19日的公告顯示,中信建投基金新任金強為總經理,但是從履歷來看,他此前的經歷是在多家券商營業部出任過經理,此前在公募基金的工作經驗是一片空白。
“在流動性寬松和貨幣基金收益率逐漸走低的背景下,疊加考慮到公募圈內貨基降管理費蔚然成風,因此貨幣基金為公司創利的前景勢必會愈發黯淡,力拼爆款權益將成為中信建投這類中小型基金公司未來發展和競爭的必由之路。”業內人士分析稱。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