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11 01:49 | 來源:證券日報 | 作者:趙子強 | [科創板]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對于A股后市研判,國盛證券認為此次對天山生物的出手,再次體現了管理層對股市的原則態度,即平穩引導市場雙向擴容。...
9月10日,滬深兩市呈高開低走震蕩回落態勢,低價股炒作退潮,市場人氣回落,兩市成交額8731.9億元,縮量15.71%。盡管在指數上,主板和創業板指周四跌幅均在1.6%以內,但卻有361只個股跌幅超10%,其中有48只創業板股以跌停價報收。
這說明,經過加強監管,低價股、績差股已經回調,這部分股票對創業板指數影響不大。
對于周四低價股炒作退潮原因,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的金百臨咨詢資深分析師秦洪認為,主要有兩大因素,一是媒體對創業板低價股炒作風氣的點名批評。二是天山生物再度特別停牌。這意味著相關各方并不希望看到低價股炒作狂潮干擾了資本市場的改革步伐,更不能因為過度炒作沖擊本已構建完畢的價值投資理念。
不過,即使沒有以上兩大因素,僅股價與估值偏離巨大就決定了低價股的炒作不可能一直持續。《證券日報》記者據數據整理,今年下半年以來,截止9月2日本輪調整前,剔除今年以來上市新股,滬深兩市就有41只個股漲幅超過100%。
且不說因核查停牌的天山生物能不能用“596頭尚未出欄的肥牛”,支撐住經過8月10日至9月8日557.69%漲幅而到達的34.66元的股價。僅從估值角度看,上述41只個股中就有16只今年中報虧損,其余動態市盈率超過60倍的也達到14只,合計至少有七成以上個股估值處于高位。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向《證券日報》記者表達了他對投資者熱炒低價股的不看好。楊德龍表示“往往在牛市時,會有一部分中小投資者喜歡買低價股,喜歡消滅低價股,其中邏輯簡單粗暴,因為低價股基礎低,流通盤小,股價拉升容易,很多中小投資者以為低價股從兩元到四元就是翻倍,比較容易炒,但這背后醞釀著比較大的風險,因為這些企業的基本面太差,不具備長期的投資價值。”
對于A股后市研判,國盛證券認為此次對天山生物的出手,再次體現了管理層對股市的原則態度,即平穩引導市場雙向擴容。這意味著后市的走勢主要取決于股票市場資金雙向擴容的力度及節奏。回到盤面上,周四大盤延續了回調走勢,后續有望繼續考驗 3150點-3450點箱體的箱底支撐力度。
提到資金,北向資金周四在跌勢中出現凈流入,滬股通流出9.55億元,深股通流入19.54億元,北向資金合計凈流入9.99億元。對此,有分析人士表示,在創業板大多數股票下跌的時候,深股通凈流入意味著其對相關個股的看好,在眾人拋售中收集籌碼。創業板仍將支持優質資產發展,長期來看仍將受投資者青睞。
秦洪則表示,大部分快速的下跌中顯示了兩方面積極因素。一方面是因為低價股退潮力度猛,往往也意味著有迅速調整到位的可能性。畢竟無論是指數還是個股,一個調整周期往往是由調整的空間與時間兩要素構成的,所以,急跌往往會迅速探明底部。
另一方面則是因為近兩個交易日,前期調整充分的長賽道的品種明顯有資金回流的態勢。這本身就說明了中長線資金又開始回補這些業績相對確定,股價有所回落使得估值數據有點優勢的長賽道的龍頭品種,這就有利于短線A股市場的企穩。
秦洪的這一看法與北向資金的逆市買入呼應起來觀察,似乎A股的這次調整深度已得到部分先知先覺資金的認可,已開始了對估值優勢藍籌和大跌錯殺股的逐步建倉。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