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09 10:38 | 來源:中國證券報 | 作者:未知 | [銀行]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資金同業方面,平安銀行著力打造金融市場前中后一體化核心平臺,圍繞“交易驅動、銷售驅動、負債驅動”,實現智慧交易、智慧銷售及智慧管理,做實投資、銷售、托管、監管及...
“商業銀行過去高成本、高收益的業務發展模式已經不可持續,改革迫在眉睫。”日前,平安銀行資產負債總監兼總行資產負債管理部總經理潘梅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平安銀行正致力于打造一套更為主動、敏捷的資產負債管理模式,通過重塑資產負債表,主動降低付息負債成本,為讓利實體拓展更多下降空間,全面提升對實體經濟的服務水平。
全面升級新三年戰略
過去三年,我國經濟從高速增長換擋為高質量增長,經濟動能開始不斷轉換。今年以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國內外經濟增長波動繼續加大,信用風險迅速上升。在這種情形下,潘梅認為,與過去強調規模效應不同,新競爭環境下的商業銀行應加強主動性的資產負債管理,在量、價、險三者之間做好協調平衡。
“降低銀行負債水平不僅是競爭優勢的問題,更關系到未來銀行的生死存亡。”談及資產負債轉型中存在的挑戰,潘梅認為,目前,與資產端利率下行趨勢相比,商業銀行負債成本仍處于高位,銀行負債成本過高逐漸成為制約銀行貸款利率進一步下降的阻力。
記者了解到,為積極應對上述挑戰,從2020年起,平安銀行全面升級了新三年戰略。“以支持實體經濟為核心導向,沖破傳統經營模式,主動重塑資產負債經營,走低成本、低風險、穩收益的長效穩健發展之路。”潘梅介紹,為了實現重塑資產負債表的目的,平安銀行董事長謝永林提出打造數字銀行、生態銀行、平臺銀行,平安銀行各業務條線已圍繞科技賦能、生態賦能、渠道賦能,制定了一系列策略和實施方案。在新三年戰略引領下,平安銀行策略、打法都將緊緊圍繞降低負債成本展開。
具體來看,零售業務上,平安銀行將進一步細化零售客戶分層,圍繞零售客戶不同類型的賬戶,配套更多的綜合化產品服務及數據化管理手段,實現零售活期存款及中收占比不斷提升,最終實現零售負債成本整體下降。
對公業務方面,平安銀行將圍繞戰略客戶、供應鏈金融客群及小微客群,依托對公保證金、支付結算、財資管理、政府及各類投融資賬戶,加快行業客群整合營銷,并同步重建交易銀行的優勢,實現對公結算資金大量沉淀,增強獲客能力。
資金同業方面,平安銀行著力打造金融市場前中后一體化核心平臺,圍繞“交易驅動、銷售驅動、負債驅動”,實現智慧交易、智慧銷售及智慧管理,做實投資、銷售、托管、監管及主動負債五大賬戶。
加速“輸血”實體經濟
“將負債成本管控工作提升至全行戰略,積極騰挪貸款利率下行空間,使得我們在支持實體經濟過程中更加從容,更加有效。”潘梅介紹,為應對利率市場化改革,加強主動資產負債管理,優化負債結構,降低融資成本,平安銀行通過股東大會授權管理層方式,對全行金融債發行規模實行比例管理,以提高負債管理的主動性和前瞻性。
潘梅表示,在上述模式下,平安銀行可在股東大會決議有效期內,在存續期金融債余額不超過總負債余額相應比例的限額內,靈活確定每次金融債發行規模及發行時間。
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到,今年5月下旬,在500億元小型微型企業貸款專項金融債券發行計劃獲得監管核準后,平安銀行立即啟動了首期300億元小微專項債發行準備工作,精準把握了市場利率上行前的發行時機,成功地在市場利率大幅上行前完成首期小微債發行工作,最終發行價格2.3%,大幅拉低平安銀行歷史最低發行價格近150個基點。
隨著負債成本的降低,平安銀行金融“反哺”實體經濟的抓手更加牢固。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末,該行累計投放單戶授信1000萬(含)以下的小微企業貸款1149億元,新發放小微貸款平均利率較年初已下降0.8個百分點。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