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26 10:54 | 來源:覽富財經網 | 作者:未知 | [上市公司]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相較突擊分紅時的豪爽大方,在研發投入方面,派特羅爾實在是過于吝嗇,大幅低于行業平均水平。
在中國證監會近日公布的IPO預披露名單,新疆派特羅爾能源服務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派特羅爾”)擬在上交所上市,發行不超過2000萬股,發行后總股本不超過7537.49 萬股。
公開資料顯示,派特羅爾主營業務為油氣鉆井工程及技術服務,公司目前的業務區域主要集中于新疆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等國內重點天然氣產區,是一家深井、超深井民營鉆探公司。不過,由于該公司業績嚴重依賴中石油和中石化,同時極不重視研發投入,不免讓人對其未來產生擔憂,其IPO之路注定不會平坦。
業績“寄生”單一客戶
業績主要來自中石油集團,對單一客戶出現高度依賴。
招股書資料表明,派特羅爾主要從事鉆井工程服務及配套的鉆井節能技術服務和專項技術服務,從收入結構看,鉆井工程服務和鉆井節能服務為派特羅爾主營業務收入的主要來源。最近三年,上述兩項業務收入占公司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 99.52%、99.51%、99.99%,整體占比較高且相對穩定。
公司業務收入主要來自于中石油集團下屬油田公司、油服公司,經營區域主要集中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和四川盆地。最近三年,公司來自中石油的收入占營業收入總額分別為50868.97萬元、48454.14萬元及126271.61萬元,其比重分別為96.02%、94.48%及86.31%。
如果再加上來自中石化的業務收入,派特羅爾的業績依賴程度還會進一步提升。招股書資料載明,2017年至2019年,派特羅爾來自中石化的收入占營業收入總額分別為1222.34萬元、2118.67萬元、12528.36萬元,其比重分別為 2.31%、4.13%、8.56%。
兩者綜合,最近三年內,派特羅爾客戶集中度一直保持在95%以上。
對于這種現象,派特羅爾解釋稱,公司客戶集中度較高的情況具有一定的行業性特征,主要系國內天然氣、石油探礦權、采礦權準入制度的限制,國內陸上油氣資源主要由中石油、中石化控制所致。
高度依賴單一客戶,上市后業績“變臉”的概率極高。類似的案例并不罕見,2012年中,上市不到半年的溫州宏豐遭遇“業績變臉”,令投資者大跌眼鏡。2011年,溫州宏豐對前五名客戶的銷售收入合計占年度銷售總金額的比例為74.58%,對單一客戶浙江正泰電器4的銷售額占銷售總額的比例便超過50%。
對單一客戶的業績依賴程度方面,較之彼時溫州宏豐,當下派特羅爾有過之而無不及。或許它已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因此在招股書中做了如下風險提示:如果公司目前的客戶受國家政策調整、宏觀經濟形勢變化或自身經營狀況波動等原因影響,對公司的服務需求下降或付款能力降低,而公司短期內無法開發其他可替代的客戶,則可能對公司的生產經營產生不利影響。
上市前夕突擊分紅
對于家族持股高達六成以上的擬上市公司,如果在上市前夕頻繁分紅,讓人不得不懷疑其動機。
2017年6月,派特羅爾召開2017年第三次臨時股東會會議,審議通過了利潤分配的相關議案,以截至 2016 年末公司當期實現的可分配利潤為基礎向股東分紅,分紅金額共計7,700.00萬元。
2019年6月,派特羅爾召開2018年年度股東大會會議,審議通過了《公司2018年度利潤分配方案》,以截至2018年末總股本5,537.49萬股為基數,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2.70元現金股利,分紅金額共計1,495.12 萬元。
IPO分析人士表示,對于大股東在上市前夕突擊分紅的做法,可能存在上市前先分紅上市后圈錢陷阱。這位人士指出,高分紅只是某些上市公司為獲取再融資審批的籌碼,因為根據證監會關于上市公司再融資管理辦法,如果上市公司想獲得再融資的資格,必須滿足最近三年以現金或股票方式累計分配的利潤不少于最近三年實現的年均可分配利潤的30%。因此想從證監會那里取得再融資的批文,首先要做的一條就是突擊分紅。
資料來源:招股書
不過,此次分紅最終還是讓何家實現了“自肥”。截至本招股說明書簽署日,公司實際控制人為何建斌、何嘉悅及陳文英,三人合計直接持有公司 60.31%的股份,且何嘉悅通過巴州創勝間接控制公司 2.38%的股份。其中何建斌為公司控股股東,陳文英系何建斌之配偶,何嘉悅為二人之子。公司尚未上市,何家便已把5764.42萬元揣進了腰包。
研發投入過低
相較突擊分紅時的豪爽大方,在研發投入方面,派特羅爾實在是過于吝嗇,大幅低于行業平均水平。
招股書資料顯示,2017 年度、2018 年度及 2019 年度,公司發生的研發費用分別為 35.72 萬元、40.33 萬元、114.59 萬元,占各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 0.07%、0.08%、0.08%。
相較行業均值來說,派特羅爾在研發投入方面可以忽略不計。數據顯示,最近三年,行業均值分別為2.69%、2.59%和2.62%,中海油服、中曼石油等上市公司研發投入占營收比例常年保持在3%以上。
資料來源:招股書
不過,派特羅爾自認為研發方面投入較低,不會對公司業績帶來實質性影響。派特羅爾表示,公司開展的研發項目,是根據公司承包的項目實際需求所制定,形成的施工經驗有助于公司未來在該區塊持續獲取訂單并順利實施。
不過,有業內人士向覽富財經表示,研發投入逐漸成為衡量一個企業有無持續發展力的重要指標,只顧眼前,沒有創新動力的企業,往往難以維持高利潤。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