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30 08:36 | 來源:電鰻財經 | 作者:李萬鈞 | [上市公司]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電鰻快報》研究發現,在上市23年的發展歷程中,太極集團借助資本市場在戰略發展上逐步實現了“三級跳”,對控股股東和投資者的回報十分可觀。...
《電鰻快報》文/李萬鈞
近期,太極集團(600129.SH)以混合所有制改革方式升級為央企的消息備受資本市場關注。該公司將由一個涪陵國投(地區級國資)控制變更為由國務院國資委實際控制的上市公司。
《電鰻快報》研究發現,在上市23年的發展歷程中,太極集團借助資本市場在戰略發展上逐步實現了“三級跳”,對控股股東和投資者的回報十分可觀。曾經的“太極系”擁有3家上市公司,太極集團曾控股西南藥業、桐君閣,在資本市場上可謂“多吃多占”。此后,太極集團將控制的兩家上市公司“賣殼”,在資本市場上再賺一筆,而且實現了旗下醫藥生產和流通的戰略整合。本次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國中藥對控股股東太極有限戰略增資的方式,完成向央企的跨越,在自身發展和A股市場上再填濃墨重彩的一筆。后續,隨著中國醫藥集團與太極集團資源優勢互補,在經營發展和盈利上有望進一步釋放活力。
上市23年“戰略發展三級跳”
公開資料顯示,太極集團于1997年11月18日在上交所上市,至今已經23年,該公司還曾實際控制西南藥業和桐君閣兩家分別在滬市和深市主板上市的公司,在醫藥領域占據3個上市平臺資源,形成了自身獨特優勢。“太極系”一直保持在涪陵國資麾下,并未并入號稱重慶八大投之一的重慶化醫集團,在重慶本地影響力頗大。
曾經的“太極系”中,太極集團實際控制的西南藥業上市最早,該公司于1993年7月12日在上交所上市,證券代碼600666,是重慶最早上市的公司之一。公開資料顯示,該公司是西部地區最大的西藥生產企業和西部地區唯一的麻醉藥品定點生產基地。在生產工藝方面,公司擁有國內一流的麻醉藥品、藥品緩釋、凍干粉生產技術以及國內一流的化學藥品生產設備。因此,該公司獲得與葛蘭素、羅氏、藤澤等多家國際制藥巨頭合作的機會。太極集團曾控股西南藥業32.39%的股份。2015年,哈爾濱奧瑞德光電借殼西南藥業上市,太極集團退出。
太極集團實際控制的桐君閣于1996年2月8日在深交所上市,證券代碼000591,其上市時間也比太極集團要早。公開資料顯示,桐君閣的前身是重慶中藥材公司,始建于1955年1月1日,而桐君閣這個品牌則是始創于清光緒年間,是中華老字號。1998年桐君閣與太極集團資產重組,太極集團曾持有桐君閣54.73%股份,處于絕對控股地位。2015年,中節能太陽能股份有限公司借殼桐君閣上市,該公司于2016年3月28日證券簡稱變更為“太陽能”。 中國節能環保集團有限公司持有太陽能31.27%的股份,實際控制人是國務院國資委,也是實實在在的央企。
由此來看,太極集團曾在資本市場上占據3個上市平臺資源,并將優質的醫藥資產逐步掌控在手中。此后,在2015年抓住時機,出讓2個殼資源,并將旗下醫藥資產整合到一家上市公司平臺上。而本次通過中國醫藥集團增資、控股股東控制權變更方式,變身央企,獲得重要戰略資源,此時太極集團正處在2019年度虧損、2020年三季報盈利的時點,該公司能否再次打開向上發展空間,能否迎來第三春,備受市場關注。
晉升央企 有望打開新發展空間
《電鰻快報》關注到,10月28日,太極集團披露簡式權益報告書和關于公司控股股東簽訂增資協議的公告,太極集團的控股股東太極有限將向涪陵國投無償換磚劃轉太極集團5.58%股份,中國醫藥集團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中國中藥有限公司(簡稱“中國中藥”)將向太極有限增資,完成增資后對太極有限的持股比例為66.6666%,國務院國資委將成為太極集團新的實際控制人。
無償劃轉太極集團股份是前提。
目前,涪陵國資委持有太極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太極有限”)100%股權,太極有限持有太極集團33.20%股份,與其控股子公司重慶市涪陵區希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重慶太極藥用動植物資源開發有限公司合計持有太極集團35.40%股份。
本次權益變動中,太極有限向重慶市涪陵國有資產投資經營集團有限公司(簡稱“涪陵國投”)無償劃轉3107.4504萬股,占太極集團總股本的5.58%。權益變動后,太極有限持有太極集團27.62%股份,與其控股子公司合并持有太極集團29.82%股份,仍為太極集團控股股東。
根據增資協議,中國中藥和涪陵國投共同向太極有限進行增資,增資完成后,太極有限的股權結構由原涪陵區國資委100%控股變更為:涪陵區國資委持股比例15.9164%,涪陵國投持股比例17.4170%,中國中藥持股比例66.6666%。
本次增資以協議方式進行,不觸及要約收購。增資完成后,太極集團的控股股東不發生變化,實際控制人由涪陵區國資委變更為中國醫藥集團有限公司,最終實際控制人為國務院國資委。
如何整合資源成為焦點
《電鰻快報》發現,太極集團目前的業績并不理想。
2019年,太極集團實現銷售收入116.43億元,同比增長8.92%;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7083.03萬元,同比降低200.81%。該公司表示,凈利潤減少的主要原因為公司2019年主要產品藿香正氣口服液銷量下降以及銷售費用同比增長較大引起。
2020年業績好轉,三季報凈利潤盈利,但扣非凈利潤指標仍虧損。
三季報顯示,太極集團2020年1至9月份實現營業收入86.45億元,同比下降了3.85%;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625.83萬元,同比下降86.87%;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5521.28萬元,同比下降169.62%。
不過,太極集團家底厚,這是該公司再次煥發活力的資本。
公開信息顯示,太極集團主要從事中、西成藥的生產和銷售,擁有醫藥工業、醫藥商業、藥材種植等完整的醫藥產業鏈,產業鏈、品牌產品、科研技術、營銷管理等優勢明顯。
太極集團目前擁有西南藥業、重慶涪陵制藥廠、重慶桐君閣藥廠、四川綿陽制藥等13家制藥廠,30多家醫藥商業公司,集"工、商、科、貿"一體,是目前國內醫藥產業鏈最為完整的大型企業集團之一。該公司現有中西藥品種批文1500多個、全國獨家生產品種50多個、獲得國家中藥保護品種50多個、獲國家專利175項。2019年版《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中,公司納入品種420個品種,其中甲類藥品218個,乙類藥品202個,獨家品種22個。2018年版國家基藥產品目錄中,公司納入品規366個。
中國醫藥集團產業優勢和戰略意義不言而喻。
公開信息顯示,中國醫藥集團是國務院國資委直接管理的唯一一家以醫藥健康產業為主業的中央醫藥企業,是國家創新型企業,是中央醫藥儲備單位,是中國和亞洲綜合實力和規模領先的綜合性生命健康產業集團,擁有集科技研發、工業制造、物流分銷、零售連鎖、醫療健康、工程技術、專業會展、國際經營、金融投資等為一體的大健康全產業鏈。
中國醫藥集團擁有1500余家子公司,旗下有6家上市公司,分別是國藥控股(01099.HK)、國藥股份(600511.SH)、國藥一致(000028.SZ)、天壇生物(600161.SH)、現代制藥(600420.SH)、中國中藥(00570.HK)。
太極集團投入中國醫藥集團麾下,后續如何發展值得關注。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