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27 10:32 | 來源:劵商中國 | 作者:俠名 | [IPO]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官網資料顯示,上海農商行成立于2005年8月25日,主要由上海國資控股、總部設在上海,是全國首家在農信基礎上改制成立的省級股份制商業銀行。...
剛剛闖關成功的上海農商行,也是今年第3家A股過會銀行。在這之前,廈門銀行(10.410, 0.08, 0.77%)、重慶銀行A股IPO分別于7月16日、8月27日成功過會。
今年6月份以來,銀行A/H股上市、發行永續債、可轉債、配股等多種資本補充方式均有動態進展。在業內人士看來,從銀行服務實體經濟的實際需求,以及政策窗口可能性上看,銀行再融資正迎來契機。
萬億規模A股農商行來了
從進入備案輔導到順利過會,上海農商行耗時兩年多。
官網資料顯示,上海農商行成立于2005年8月25日,主要由上海國資控股、總部設在上海,是全國首家在農信基礎上改制成立的省級股份制商業銀行。記者了解到,上海農商行作為上海地區唯一農商行、上海地區營業網點最多的銀行之一,市民金融頗具特色,而除了市區即使在上海周邊如南匯、奉賢等地也有非常多網點,為上海當地人熟知。
從資產規模來看,上海農商行是全國規模第三大農商銀行,僅次于渝農商行(4.540, 0.02, 0.44%)和北京農商行。截至2019年末,該行資產總額為9302.87億元。截至2019年末,該行有438家分支機構及營業網點;94.13%的貸款投放于上海地區的客戶,且大部分分支機構分布在上海地區。
“對于區域性中小銀行,最被投資人看中的是經營范圍經濟基礎好且在本地具有競爭優勢,比如沒有競爭或者本地法人銀行競爭對手少,以及具備自己的經營特色、有一些人無我有的資源稟賦優勢。同時,相比單純看資產規模,投資人也會非常關注ROE指標。”申萬宏源(5.300, 0.00, 0.00%)首席金融行業研究員馬鯤鵬。
從財報披露數據來看,相比同業,上海農商行過去三年呈現了較快的規模擴張速度,尤其是去年資產規模同比大增11.58%逼近萬億元,但是營收增速卻有所放緩,去年該行營業收入 212.71億元、同比增長5.59%;歸母凈利潤 88.46億元、同比增長21.04%。
近三年來,上海農商行維持了較好的資產質量管理水平。從存量不良來看,隨著全行業不良資產核銷、處置力度的加大,該行存量包袱已明顯減輕。
2017年末、2018年末、2019年末,該行的不良率貸款分別為1.3%、1.13%、0.9%,實現了連續三年下降。2019年,該行對公貸款、個人貸款不良率均有所下降,但是個人經營性貸款、信用卡不良率分別為2.77%和1.33%,都相對較高。但該行過去三年均維持了較高的撥備水平,2019年末該數據高達431%,風險抵補能力強。
結合此前的招股書,截至目前,上海農商行持股5%及以上的股東還有7家,分別是:上海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中國遠洋海運集團、寶山鋼鐵、中國太平洋(3.830, 0.01, 0.26%)人壽保險、上海國際集團、上海國盛集團資產有限公司以及浙江滬杭甬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
銀行這些問題被發審委關注
從11月26日晚間發審委的公告內容來看,上海農商行的個人消費貸增幅過快、不良率波動及減值計提問題、村鎮銀行不良率以及表外業務規模等被重點關注。
具體來看,發審委要求說明該行2019年個人消費貸款大幅增長的原因,是否存在平臺貸款;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拆出資金增長較快的原因及合理性;房地產、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等不良貸款率存在一定程度波動的原因及合理性等。此外,對于該行表外業務,底層項目是否存在兜底約定、理財產品是否滿足有關嵌套、結構化安排等方面的最新監管要求以及資管新規發布后是否進行“新老劃斷”,是否存在新產品承接老產品資產情況等。
券商中國記者注意到,在發審委會議上,廈門銀行被問及包括資產質量變化及撥備計提、資管業務及表外業務基本情況、信息科技安全、理財業務過往處罰與底層資產狀況等問題。
比如因廈門銀行理財業務規模較大,主要投資于債券。證監會發審委提及,2017年,廈門曾因非保本理財產品違規出具擔保而被原銀監會廈門監管局行政處罰。因此,要求該行說明是否存在抽屜協議等行為,以及底層資產信用債構成及運行情況等問題。
在重慶銀行的發審委會議上,則被問及:2019年不良貸款率下降的原因、正常類和關注類貸款遷徙率較2018年下降幅度較大的合理性、歷史國有股權變動瑕疵問題、目前主要股東股權存在受限或變動風險等。
今年第三家A股過會銀行
剛剛闖關成功的上海農商行,也是今年第三家A股過會銀行。在這之前,廈門銀行、重慶銀行A股IPO分別于7月16日、8月27日成功過會。
其中,廈門銀行已于10月27日在上交所主板上市,成為第37家A股上市銀行,也是今年首家A股上市銀行。上市后該行成交持續活躍,最新收盤價較發行價漲幅超過50%。
重慶銀行則是全國首家在港股上市的內地城商行,早在2013年即登陸港股市場,并在2016年重啟A股IPO項目。
2018年6月,重慶銀行正式遞交A股上市招股書申報稿。今年8月底順利過會后,該行即將成為西部地區首家實現A+H兩地上市的城商行,也是國內第15家A+H股銀行。
業內人士認為,在重慶謀劃打造內陸國際金融中心的背景下,作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核心城市的本地法人銀行,重慶銀行將充分受益于地方經濟發展,A股上市則是其新一輪發展過程中最好的助推劑之一。
A股排隊銀行IPO陸續通關的同時,還有多家銀行將目標瞄準港股市場。今年下半年,渤海銀行、威海市商業銀行陸續在港上市,全國最大地級市農商行——東莞農商行則在6月底遞交H股IPO材料,目前處于等候聆訊階段。
除了IPO之外,今年6月份以來,永續債、可轉債、配股等多種資本補充方式均有動態進展。就在數天前,張家口銀行獲批發行不超過40億元的永續債;交通銀行(4.660, 0.03, 0.65%)在境外市場成功完成28億美元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永續債)發行,創下2020年以來全球美元其他一級資本永續債券最大發行規模。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