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8 02:52 | 來源:北京晚報 | 作者:張航 陳葆娟 | [科技]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不同于探火任務中光學導航敏感器的副業發揮,此次嫦娥五號探測器所搭載的雙譜段監視相機是一款專業拍照神器,其主業就是記錄軌道器與上升器的交會對接過程以及軌道器與著陸...
經歷了6天的繞月之旅,軌道器作為此次嫦娥五號探月任務的“短駁車”,終于等來了“乘客”。昨天,我國成功完成首次月球軌道交會對接,抓拍交會對接實況的“攝影師”是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控制所研制的紅外及可見光雙譜段監視相機。
2020年7月27日,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在飛離地球約120萬公里處回望地球,并拍下了在茫茫宇宙中相互守望的地月合影照片,一時間刷爆網絡,拍下這張刷屏照片的即為航天所研制的光學導航敏感器。
不同于探火任務中光學導航敏感器的副業發揮,此次嫦娥五號探測器所搭載的雙譜段監視相機是一款專業拍照神器,其主業就是記錄軌道器與上升器的交會對接過程以及軌道器與著陸器、上升器組合體分離,與支撐艙分離過程。這款相機集紅外和可見光成像于一體,紅外和可見光傳感器經各自的光學鏡頭獲取圖像數據,根據遙控指令要求在六種拍攝模式中自由切換,實現紅外和可見光分別或同時成像。
“這就相當于給普通相機加了一個夜視儀,即使交會對接過程發生在月背,接受不到太陽光照,我們也可以通過紅外相機記錄下全過程。”八院控制所光學導航專家鄭循江介紹,有了這款雙譜段相機,就可確保全天時、全光照條件下記錄交會對接過程,也可以讓公眾以紅外鏡頭的視角看看太空。
為了實現高清的視覺感受,本次搭載在軌道器上的相機拍攝分辨率很高,加上要實現紅外和可見光同時成像,數據量巨大,經過項目團隊的攻關,最終通過優化軟件架構,采取不同的壓縮算法,以及提升了軟件運行效率,解決了數據傳輸等難題。
通過算法攻關及工業級器件的選用,不僅有效控制了研制成本,也給“寸土寸金”的軌道器留出了更多用于運輸有效載荷的空間,這也為時下熱門的商業航天和傳統航天產品降本增效提供了思路。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