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8 03:26 | 來源:證券時報 | 作者:未知 | [保險]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2003年成立的恒安標準人壽,連續多年實現盈利,是“小而美”的合資壽險公司代表。恒安標準人壽的外資股東是標準人壽安本集團,是世界上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之一,這家成立近...
近一年多來,恒安標準人壽動作不斷:先是獲批籌建養老保險子公司,后又將標準人壽(亞洲)的股權收入麾下。一系列動作背后是基于哪些考量?當前保險市場的機會和空間又在哪里?近日,恒安標準人壽總經理劉振宇就此接受了證券時報記者的采訪。
壽險與養老將成主戰場
恒安標準人壽籌建養老保險子公司,或許是基于對市場的判斷。
劉振宇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隨著中國2035年遠景目標的實現,未來將出現兩個明顯的趨勢,一是人的壽命更長,二是擁有更多財富,這些都對保險行業的發展形成強有力的支撐。
在他看來,終身壽險、年金和養老保險業務,才是未來中國保險行業的主戰場。
劉振宇表示,更長周期的資產管理,是保險公司所擅長的。保險公司要用自身資產負債管理的能力,管好市場上的“長錢”,而不應該過于關注短期行為,這是保險回歸本源、回歸定位的題中之義。
中國市場人均保險密度、人均保險深度還很低,人均壽險保單張數與發達國家相比存在巨大缺口,這些都是保險行業的大機會。未來,保險公司要用新技術和新理念來提高供給質量,滿足市場需求,“未來幾年,中國人均保費水平必定呈現出穩步上升的態勢。我覺得這個機會太大了,大到令人興奮”。
對于當前保險行業所面臨的營銷模式轉變,以及疊加疫情影響下保險銷售增速的放緩,劉振宇認為不必過于擔憂,解決方案是推動保險業供給側改革。
“一定有很多需求擺在那里,而我們沒有高質量的供給去滿足它。”劉振宇說,現在市場上好的供給仍然太少了。比如,壽險營銷員到底是從客戶需求出發,還是從銷售出發?能不能很好地理解客戶需求?壽險營銷員的財務知識夠不夠為客戶做出量身定制的規劃?市場需求對行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沒有賣出過一張真正的終身壽險保單,是考驗一個壽險營銷員到底是不是適合長時間從事保險行業的重要指標。
不久前,恒安標準人壽推出“千人企業家成長計劃”的創新保險銷售管理模式。劉振宇希望通過這個體系的建設,賦能壽險營銷員,幫他們建立起與客戶真正深度溝通的能力,與客戶形成長期的伙伴關系。
基業長青才是勝利
2003年成立的恒安標準人壽,連續多年實現盈利,是“小而美”的合資壽險公司代表。恒安標準人壽的外資股東是標準人壽安本集團,是世界上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之一,這家成立近兩百年的資管公司在英國管理著一些家族幾輩人的“老錢”。
一家保險公司能與客戶產生穿越時間的信任,并具備如此深入的服務能力,這讓劉振宇印象深刻。這種長期陪伴和穩健經營的理念,也被注入了恒安標準人壽。
一家保險公司能實現長期穩健經營,背后是資產和負債兩個引擎的協調發展。2003年,恒安標準人壽在成立之時,便開始建立和完善資產負債管理體系。每年董事會對管理層的考核中,包括資產和負債久期缺口的相關指標。這種自上而下追求長期、穩健的理念,也奠定了公司的投資風格。恒安標準人壽有相當比例的資產配置在國債和高質量地方政府債上,對信用風險的風險偏好非常低,保證了投資板塊對公司利潤的穩健貢獻。
在負債端,恒安標準一直定位于長期保障和長期儲蓄業務,“與定位不相關的事情,恒安標準人壽一定不會做,這是戰略方向問題”。劉振宇提到,壽險是一個長跑的事業,基業長青才是最大的勝利。恒安標準的愿景是“做中國壽險穩健力量,成跨境經營百年老店”。
加碼內地市場
2019年3月27日,恒安標準養老保險有限責任公司獲批銀保監會公告籌建,成為國內第9家專業養老保險機構,也是國內首家外資養老保險機構。
恒安標準養老保險獲批籌建,是銀行業和保險業加大對外開放的又一個注腳。除了設立恒安標準養老保險公司,今年7月,恒安標準人壽還完成了對標準人壽(亞洲)100%股權的收購。
關于下一步計劃,劉振宇表示,恒安標準人壽希望擴大在全國的網點布局,尋求開設新的分公司。此外,申請設立資產管理子公司也是努力的方向。目前恒安標準已設立天津、青島、北京、山東、江蘇、遼寧、四川、河南、廣東、大連等10家分公司,銷售機構80余家。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