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1 11:59 | 來源:證券日報 | 作者:矯月 李昱丞 | [上市公司]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數據顯示,截至11月下旬,金域醫學累計新冠核酸檢測超過2700萬人份,約占全國核酸檢測總量近十分之一,全集團日檢測產能最高可達35萬份。與此同時,公司業績保持了較高的...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初期,被視為“金標準”的核酸檢測一度陷入一測難求的局面。在此過程中,第三方醫學實驗室(簡稱“ICL”)龍頭金域醫學,憑借著其在大規模檢測方面的綜合實力,成為疏通“堰塞湖”的主力軍之一。
“疫情是一次大考,考驗的是企業的擔當、實力和應對能力。”金域醫學董事長梁耀銘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金域醫學有病毒檢測能力優勢,也有專業物流運輸優勢,國家需要我們的時候,我們應該上也必須上”。
數據顯示,截至11月下旬,金域醫學累計新冠核酸檢測超過2700萬人份,約占全國核酸檢測總量近十分之一,全集團日檢測產能最高可達35萬份。與此同時,公司業績保持了較高的增速,前三季度實現歸母凈利潤10.55億元,遠超去年全年的4.02億元。
是什么鑄就了金域高效戰“疫”的硬實力?疫情逐漸得到控制后,公司未來的業績增長是否仍值得期待?
政策東風已至
先發優勢鑄就龍頭地位
第三方醫學實驗室的開創者金域醫學位于廣州國際生物島,一直以來,第三方醫學實驗室這一產業都低調地隱匿于醫療機構背后。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使其從幕后走向臺前,為公眾所熟知。
時代伯樂精準醫療事業部高級副總裁李子楠告訴《證券日報》記者:“第三方醫學實驗室具有低成本、高效率的優勢,在新冠疫情下獲得了較大的關注度,未來的醫學檢驗市場將會逐步擴大,即使具備實驗室條件的公立醫院也會將部分檢測項目外送。”
不過,相比國外發達市場,我國ICL行業起步較晚,滲透率約5%,對標美國、歐洲、日本等成熟市場35%、50%、67%的市場份額,行業正處于快速發展期。
8月31日,國務院發布《進一步推進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能力建設工作方案》,明確提到要充分發揮設置的第三方實驗室的作用,合理布局分區域機動核酸檢測力量,形成快速反應的調集機制。
這既是對第三方醫學實驗室在疫情防控期間工作的認可,也推動了整個行業未來規模化、產業化發展的提質提速。
同時,在社會辦醫、醫聯體建設、按病種付費(DRGs)、分級診療等政策利好的驅動下,ICL的市場空間將不斷被釋放。
據太平洋證券測算,ICL市場規模在2028年有望突破700億元,2038年有望突破1700億元。10年約5倍空間,20年10倍以上空間。
有這樣大的市場空間,為什么不堅持去做呢?梁耀銘曾在各個場合多次表示,金域醫學現在要做的就是腳踏實地,堅守醫學檢測的主航道,著眼于未來的發展。
金域一直專注于醫學檢測的主航道。醫學診斷服務是公司收入的主要來源,2019年收入達49.65億元,同比增長17.23%,占總營業收入的比例為94.22%。
“國內第三方醫學檢驗占整個醫檢市場份額不足5%,未來發展到10%,金域醫學依然可以滿足社會的檢測需求,我們有這個信心和底蘊。”梁耀銘說。
李子楠向記者介紹說,“市場競爭已經進入后半場,金域醫學、迪安診斷等大型集團化的醫檢機構已經占據了較大的市場份額,對于新進者來說有非常大的壓力。”
目前,ICL行業呈現出“強者恒強”的馬太效應,從美國的經驗看,兩家ICL巨頭LabCorp和Quest占據60%的市場份額,已經遠超同行。在國內市場,金域醫學是當之無愧的絕對龍頭,市占率超過30%,為行業第一。
用創新和人才
為金域醫療騰飛插上翅膀
梁耀銘重視人才、鼓勵創新,用人才和創新鍛造企業發展的原動力。
在行業內,金域醫學被稱為醫檢人才培養的“黃埔軍校”,90%的人才由內部培養。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公司沉淀了以高精尖為方向、老中青傳幫帶、產學研結合的復合型人才梯隊。
“金域醫學建立了全面的培訓和發展體系,大部分公立醫院也難以匹敵。也因為此,我們付出的成本比其他公司都要多。”梁耀銘說。
不僅在人才培養上不遺余力,金域醫學在研發投入上也不吝重金。2019年公司投入研發費用3.24億元,同比增長11.41%,占當期營業收入的6.15%。上市三年來,研發投入均占營業收入的6%以上,高于行業平均水平。
梁耀銘強調說,“我們知道金域醫學長期要達到什么目標,未來還會持續進行研發投入”。
在醫學領域,病理醫生依據病理標本為臨床醫師提供診斷依據,相當于臨床醫生的“軍師”。然而,作為醫院的清水衙門,病理醫生因長期不受重視而面臨著短缺甚至嚴重不足的現狀。
“全國有不到兩萬名病理醫生,我們就占了600多名,這個數量相當可觀。在金域醫學,病理醫生得到最高程度的重視。”梁耀銘介紹說。
為彌補基層醫院高水平病理醫生不足的現狀,2017年,公司成立了全國最大的病理醫生團隊,并牽頭搭建了全國首個遠程病理協作網。600多名病理醫生可通過這一平臺向全國的醫療機構提供檢驗和病理診斷服務。
借助“互聯網+病理技術”的遠程診斷方式,優質的病理醫生資源正在不斷下沉到基層醫院。這一切的做法,昭示出金域醫學的初心:幫助醫生看好病。
檢測能力+冷鏈物流
打造差異化競爭的護城河
如今,金域醫學已建立了37家醫學實驗室,為超過2.3萬家醫療機構提供2700項醫學檢驗及病理診斷服務。
與此同時,我國ICL實驗室數量已由2012年的129家激增至如今的逾千家,中小廠商的興起使得行業競爭進入白熱化。
“整個檢驗中心的市場正在下沉,從巨頭占領的中心城市向二三線的城市慢慢發展,部分中小型檢驗中心也有機會分一杯羹。”李子楠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面對如雨后春筍般的中小檢驗機構,已經成為行業龍頭的金域醫學,如何才能做到進可攻、退可守?金域醫學將目光投向了更有挑戰性的特檢市場。
金域醫學的普檢項目和特檢項目實力相當,但特檢業務已有趕超的趨勢。通過“自主研發+合作開發”,公司深度布局特檢業務,2019年特檢占營業收入比重超過46%,主要板塊為基因組學、病理診斷和質譜三大類。
特檢業務正帶動公司毛利率顯著提升。2020年三季報稱,隨著規模效應顯現,以及特檢等高端項目的占比逐步回升,公司前三季度毛利率為45.74%,同比提高5.88個百分點。
除專業化的檢測能力外,檢測標本運輸是ICL服務的一個重要環節。此次高效抗疫的背后,離不開金域醫學高效的冷鏈物流體系。
“病毒屬于易感性樣本,需要專人專車運輸,我們專業的醫療冷鏈物流團隊在此次抗疫中發揮了很大作用。”梁耀銘說。
金域醫學全國物流網點已超過2300個,客戶終端遍布全國并深入鄉村基層醫院,滿足區域內各級醫療機構的需求。
2019年,公司攬收標本超7000萬份,95%以上的標本實現省內12小時、跨省36小時送達的快速物流時效,并實現80%的報告24小時送達。
經營勢頭良好
股權激勵彰顯發展信心
2017年9月8日,金域醫學在上交所正式掛牌,2019年,金域實現營業收入52.69億元,同比增長16.44%;歸母凈利潤4.02億元,同比增長72.44%。
作為核酸檢測服務的提供者,金域醫學今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58.27億元,同比增長48.65%;歸母凈利潤10.55億元,同比增長230.65%。
同時,良好的經營推動資本市場對金域的普遍認可,上市以來公司市值增長迅速,已突破450億元,進一步鞏固了在第三方醫檢行業的領導者地位。
就未來是否能保持高業績增速的問題,金域2020年的股權激勵所制定的考核目標,為投資者打了一劑“強心針”。
根據該股權激勵計劃,公司向157名激勵對象一次性授予700萬份股票期權,約占總股本的1.53%,業績考核要求為:2020年-2024年,以2019年凈利潤為基數,年化增長率不低于20%。
不過,ICL行業毛利潤在整個醫療板塊中相對較低。根據Wind數據,2019年ICL行業平均毛利率30%,平均凈利率7%,作為對比,植入器械行業平均毛利率70%,平均凈利率為37%。
兢兢業業二十年,干的是體力活,掙得是辛苦錢。梁耀銘卻并不在意這些。“有兩個行業你要賺快錢是不太現實的,一個做醫療,一個做教育,不能急功近利,一旦急功近利就歪了。”他說。
談及未來,梁耀銘堅定地表示:“金域醫學就是要不斷開發新的項目,腳踏實地把服務做好,幫助醫生看好病,為醫院提供更多增值服務。讓第三方醫學實驗室成為現有醫療體系的有益補充,最大程度地發揮其專業價值和社會價值。”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