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8 09:36 | 來源:證券時報 | 作者:閆晶瀅 | [券商]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資本市場發展三十年來,券商營業部也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資本市場發展三十年來,券商營業部也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
據悉,銀河證券在今年撤下了北京地區最后一塊營業部行情大屏,預示著伴隨中國資本市場三十年發展的散戶大廳時代結束。在財富管理轉型的下半場,各券商如何打好這場全新的戰役,值得業內期待。
22年營業部告別大屏
一塊營業部行情大屏,經歷了資本市場的風風雨雨,也見證了無數股民的歡樂與哀愁。
銀河證券撤掉的最后一塊行情大屏,其實已有22年歷史,位于公司的學院南路營業部。該營業部客戶結構也比較特殊,60歲以上的客戶占比20%。銀河證券學院南路營業部副總經理趙巖介紹,該營業部老齡客戶占比較大,與營業部成立較早和擁有穩定的客戶群體有關。
“營業部地處首都高校區,客戶群體主要為周邊的教職員工和科研人員。經歷幾輪牛熊轉換和積累沉淀,客戶年齡普遍偏大。二十多年來我們營業部陪伴客戶成長,承載了股民朋友們許多熟悉的回憶。”趙巖稱。
據了解,以前銀河證券的每個營業部里都有一塊大屏幕,顯示每日即時的股票行情。一位資深股民介紹,“當年不少營業部在戶外掛一個大顯示屏,尤其是在主干道邊的營業部,行情好時,行人、騎自行車者都駐足觀看,還曾造成堵車。”
對當年營業部的許多常客而言,營業部更多的是一種氛圍,一種陪伴,一種生活習慣。熟悉的環境,熟悉的面孔,營業部成了他們寄托心靈的港灣。
隨著互聯網時代到來,證券交易從線下轉向線上,展示股市行情的大屏幕已無存在的實際意義。不止銀河證券,其他券商營業部也紛紛縮減場所面積。
30年經紀業務匆匆變遷
時代的長河奔流不息。券商最基礎的經紀業務,也同樣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
1990年12月,上交所掛牌交易;次年4月,深交所掛牌交易。滬深交易所的開門迎客,標志著資本市場三十年的正式開啟。與此同時,證券公司也開始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和成長。
在資本市場初期,券商業務相對單一,經紀業務收入占比頗高,“看天吃飯”的窘況持續了很長時間。2008年后,滬深兩市成交量突飛猛進,經紀業務收入反而出現下滑,這與當時“傭金戰”密不可分。伴隨著收入的下降,疊加時代的變遷,營業部摘下大屏、縮減展業面積、減少不必要的開銷,也在意料之中。
根據2012年發布的《證券公司證券營業部信息技術指引》,營業部分A型、B型和C型。其中,C型營業部既不提供現場交易服務也不需要配備相應機房設備,即輕型營業部。
上交所數據顯示,2008年全國營業部約3000家。至2017年,營業部數量突破萬家,但最近兩年增速明顯放緩,營業部數量尤其是輕型化營業部數量得以快速增長。
以營業部數量最多的銀河證券為例,其輕型化網點建設規劃始于2011年,2013年5月正式新設5家輕型營業部,至2014年底該公司新設的輕型營業部數量已超百家。
大屏變小屏陪伴不變
在學院南路營業部摘下最后一塊大屏之后,伴隨中國資本市場三十年發展的散戶大廳時代,也在銀河證券宣告終結。
根植中國資本市場二十余年后,如今銀河證券已擁有528個分支機構,業務覆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179個地級及以上城市,是目前國內營業網點最多的券商。
而在財富管理轉型的浪潮中,銀河證券同樣任重道遠。2018年底,銀河證券經紀業務總部變更為財富管理總部。彼時,分管業務條線的副總裁羅黎明表示,更名是經紀業務轉型財富管理的實質性進展,在金融科技的驅動下,將依靠客戶、產品、交易、數據、服務五大中心的協同,全力打造銀河證券的財富管理之輪。
在不斷加碼金融科技之下,銀河證券APP已涵蓋智能交易、全景賬戶、銀河優選、銀河優顧和智能客服,線上功能基本覆蓋常見90%以上的業務需求。客戶無需親臨營業部,即可在線辦理。“智能銀河”已被寫入該公司發展戰略規劃。
此外,作為首批獲準開展基金投顧業務試點的券商之一,銀河證券“財富星-基金管家”項目于2020年5月上線,在虛擬的線上空間為投資者提供專業的投資建議,重塑溫情與陪伴。在羅黎明看來,以客戶為中心就是重構與客戶的銳角關系。券商與投資者共進退,才能實現長遠合作。
資本市場三十年來,無論是金融機構還是投資者都走在趨于成熟的路上。從營業部大屏到手機APP小屏,從傳統經紀業務到財富管理,從散戶到機構化,時代的腳步一直未停。無論科技和財富管理轉型之路怎樣變化,不變的是券商與客戶之間的互動與陪伴、溫度與情感。在財富管理轉型的下半場,各券商如何打好這場全新的戰役,值得業內期待。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