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4 09:08 | 來源:大眾證券報 | 作者:俠名 | [上市公司]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根據Wind統計,12月上市可轉債上市首日收盤漲跌幅算術平均值為11.50%,創出今年單月最低值,這也意味著可轉債打新收益縮水。...
繼海波轉債成為逾一年以來第1只上市首日破發的轉債后,23日上市的永安轉債成為一年多以來第2只上市首日破發的轉債。
打新收益明顯縮水
23日,“N永安轉”上市首日開盤報101元,開盤1分鐘后便迅速跳水,隨后兩分鐘內從100.29元跌至97.35元,跌破發行價,期間跌幅達到3%,成為逾一年來第2只上市首日便破發的轉債。隨后該券價格略微有所反彈,但一直在發行價之下持續震蕩走低。截至收盤,N永安轉跌3.05%,報96.95元/張,當前轉股價值87.95元。
根據Wind統計,12月上市可轉債上市首日收盤漲跌幅算術平均值為11.50%,創出今年單月最低值,這也意味著可轉債打新收益縮水。而今年1月至11月上市可轉債上市首日收盤漲跌幅算術平均值則分別為19.98%、21.83%、22.27%、15.45%、15.13%、24.47%、30.62%、22.12%、13.15%、17.19%和23.27%。
今年轉債上市首日收盤漲跌幅算術平均值最高點出現在7月,當月中證轉債指數上漲7.47%,成為今年漲幅最大的月份。
相比此前新債熔斷表現,近日出現上市當日熔斷的轉債則風險不小。比如,12月22日首日上市的靈康轉債開盤漲逾(含)20%,被臨時停牌。再次交易后,轉債價格出現下跌,而次日靈康轉債繼續下跌3.5%。而于11月16日上市的同和轉債在出現熔斷后,尾盤跳水,次日繼續下跌12.5%。
值得關注的是,隨著轉債市場的降溫,上市公司也開始有所行動。23日,同和藥業發布關于董事會提議向下修正可轉換公司債券轉股價格的公告,公司擬將同和轉債轉股價下修。同和轉債于11月16日上市,創出轉債下修的最快紀錄。
風險事件加劇市場分化
除了新債破發,近日由于鴻達集團超短融債券違約,導致鴻達轉債大跌,進而影響到整個可轉債板塊。
12月14日,鴻達興業集團超短融“20鴻達SCP001”未按時付息,引發鴻達轉債信用擔憂,當日鴻達正股跌停、鴻達轉債下跌一度達23%并觸及下跌熔斷,轉債到期收益率達到8.8%;此外,市場擔憂蔓延至其他轉債,廣匯(集團評級調降)、天創轉債分別下跌7.3%和3.7%,12月15日轉債指數下跌0.54%,整體遭遇估值下殺。
“可轉債是含權的信用債,理論上來說是存在信用風險的。從轉債自身評級來看,多數個券評級在AA以下。轉債評級不高的主要原因在于:發行轉債的公司大多市值規模不大,我國目前的信用評級體系較為看重資產規模。鴻達和廣匯事件提醒我們:對于轉債投資而言,信用風險還是要擺在首位。從之前的歷史來看,可轉債沒有發生過違約事件,投資者也不必過于恐慌。”華安證券分析師鄒坤分析認為。
國盛證券固收分析師楊業偉則表示,近期轉債市場風險事件頻發,市場對轉債信用風險的擔憂逐步升溫,信用風險事件加劇了轉債市場的分化,低平價轉債估值遭受沖擊。四季度和一季度是傳統的轉債供給旺季,供給沖擊可能導致轉債估值中樞下移,而風險事件沖擊加速了轉債市場估值下行進程。轉債估值回歸中性后若后續估值持續壓縮則意味著配置機會。
需要注意的是,近日退市新規也值得轉債投資者關注??紤]到可轉債兼具股票屬性,同步取消可轉債暫停上市,不再另行規定其終止上市條件,明確公司股票終止上市的,可轉債同步終止上市。這意味著未來對于經營存在問題、尤其是已經虧損并且改善能力不足的上市公司退市風險將大大提高,與之伴隨的轉債退市也不再是極低概率事件。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