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8 09:00 | 來源:電鰻快報 | 作者:楊力 | [上市公司]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電鰻快報》注意到,2020年12月18日,長江健康收到楊樹創業與蘇州蘇上健康產業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以下簡稱“蘇上健康”)簽署的《股份轉讓協議》,楊樹創業擬將其持有...
《電鰻快報》文 / 楊力
三大股東“爭相”減持上市公司的股票,長江健康(002435.SZ)到底發生了什么?前三季扣非后凈利潤大幅下滑,研發費用下降三成,長江健康的業績仍沒脫離“進三步退兩步”模式,與此同時,旗下子公司不僅業績虧損還在經營上失控,國資控股的蘇上健康的入駐能否為長江健康帶來轉機?
三大股東“爭相”清倉
12月25日,長江健康發布公告,公司于2020年9月3日披露了《關于持股5%以上股東減持計劃的預披露公告》(公告編號2020-053)。公司持股5%以上股東楊樹恒康張家港保稅區醫藥產業股權投資企業(有限合伙)(以下簡稱“楊樹恒康”)、中山松德張家港保稅區醫藥產業股權投資企業(有限合伙)(以下簡稱“中山松德”),計劃自減持計劃披露之日起15個交易日后的6個月內,以集中競價、大宗交易、協議轉讓等方式,分別減持本公司股份8051萬股,占公司總股本6.51%、1.44億股,占公司總股本11.66%。
截至2020年12月24日,上述次減持計劃時間已過半,減持情況:2020年12月18日,楊樹恒康簽署了《股份轉讓協議》,擬將其持有的本公司無限售流通股4026萬股轉讓給蘇州蘇上健康產業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占公司總股本的3.25%。此次權益變動前,楊樹恒康持有公司8051萬股股份,占公司總股本的6.51%;此次權益變動后,楊樹恒康持股數量將變為4026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3.26%。另一位股東中山松德在減持計劃期間尚未通過任何方式減持公司股份。
2020年12月18日,公司收到楊樹恒康與蘇州蘇上健康產業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以下簡稱“蘇上健康”)簽署的《股份轉讓協議》,楊樹恒康擬將其持有的長江健康40,255,009股股份轉讓給蘇上健康,現將減持計劃實施進展情況公告如下:
此外,《電鰻快報》注意到,2020年12月18日,長江健康收到楊樹創業與蘇州蘇上健康產業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以下簡稱“蘇上健康”)簽署的《股份轉讓協議》,楊樹創業擬將其持有的長江健康7930萬股股份轉讓給蘇上健康。
值得注意的是,蘇上健康由蘇州市上市發展引導基金(有限合伙)控股98.02%,其實控人為蘇州市國資委。
此前,長江健康于2020年9月16日披露了《長江潤發健康產業股份有限公司關于持股5%以上股東減持計劃的預披露公告》,持有公司5%以上股份股東北京楊樹創業投資中心(有限合伙)(以下簡稱“楊樹創業”)因股東企業資金需求擬計劃自本公告披露之日起15個交易日后的6個月內,以集中競價、大宗交易、協議轉讓等方式減持公司股份不超過7930萬股,占公司總股本比例不超過6.42%。
長江健康的兩大股東楊樹恒康和楊樹創業終于實施了減持。事實上,在過去數月,長江健康數次發布這兩大股東的減持公告,但最終都沒有實施減持。截至今年第三季度末,楊樹恒康和楊樹創業分別是長江健康的第三大和第四大股東,持股比例分別為6.51%和6.42%,但其所持股份已全部質押。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長江健康的第一大股東長江潤發集團持有上市公司4.7億股中的3.3億股已質押,第二大股東中山松德持有的1.44億股已全部質押。
如前文所述,中山松德計劃在9月3日之后清倉其持股,但并未實施。如果未來中山松德全部清倉,就意味著長江健康的第三、第四、第五大股東全部“易主”。
業績“進三步退兩步”
前幾大股東為何要“爭相”清倉持股?此前,長江健康證券部人士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長江健康尊重大股東選擇,會依法依規進行公告,但目前大股東減持,對公司沒有太大影響。但有業內人士認為,大股東要減持,可能要找到合適接盤的下家;如果單純從二級市場減持,恐怕難度較大。
但目前楊樹恒康和楊樹創業已分別完成了部分減持和清倉,中山松德正在減持的路上。而長江健康的業績在第三季度也沒有多少起色。今年前三季度,長江健康實現營業收入31.5億元,同比下降了16.7%;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非前和扣非后凈利潤分別為2.7億元和1.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了7.12%和下降了20.42%。
今年上半年,長江健康來自醫藥行業的收入占比為68.23%,來自電梯導軌的收入占比為31.77%。如果按產品劃分,該公司有41.25%的收入來自粉針劑,21.11%的收入來自凍干粉針,18.86%的收入來自實心導軌,其余來自醫藥行業和電梯導軌行業的各項收入占比均未超過10%。
2010年上市的長江健康近年來業績可以用“進三步退兩步”來形容,從2015年至2019年,該公司的扣非后凈利潤增速分別為-12.71%、-18.79%、785.65%、5.4%和-306.21%,2019年該公司的扣非前和扣非后凈利潤分別為-3.72億元和-6.3億元。
國資入駐 能否帶來轉機?
資料顯示,長江健康原來主營電梯導軌系統部件,2016年以來開始新增醫藥產業,并加大布局醫藥健康領域。此前,該公司通過收購擴張,公司業績在短期穩健增長。然而在2019年,該公司商譽爆雷,業績預告中對其計提減值準備總額達8.46億元。因此,2019年該公司歸母凈利潤為虧損3.72億元。
業績虧損的原因包括,由于阿膠產品的銷量和市場規模增速呈下滑趨勢,對其子公司華信制藥計提商譽減值6.64億元左右。長江健康2019年年報顯示,華信制藥營業收入1.32億元,凈利潤-1352.3萬元。
《電鰻快報》注意到,12月22日晚間,長江健康發布公告稱,其全資子公司長江醫藥投資已收到北京仲裁委員會送達的《部分裁決書》。仲裁庭認定,馬俊華、劉瑞環有配合會計師事務所對華信制藥開展2019年財務審計工作的義務。上述二人不能以長江醫藥投資未支付2018年度股權轉讓款為由拒絕配合審計。
由此可見,長江健康當年重金購入的公司,現在不僅業績虧損經營還處于失控狀態,對長江健康來說,可以用“雪上加霜”來形容。
不過,目前三大股東的退出,蘇上健康的入駐,能否為長江健康帶來轉機?公告顯示,蘇上健康本次受讓股份的目的,系基于對長江健康發展前景和投資價值的認可。值得注意的是,蘇上健康,全稱“蘇州蘇上健康產業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其由蘇州市上市發展引導基金(有限合伙)控股98.02%,其實控人為蘇州市國資委。這也就意味著,長江健康迎來了國資股東。
作為一家以醫藥和電梯導軌為主業的制造企業,長江健康在研發上的投入也并不突出,2017年至2019年,該公司的研發費用占比分別為2.69%、2.93%和3.71%。今年前三季度,長江健康的研發費用為5602萬元,同比下降了31.9%。
從今年年初至12月25日收盤,長江健康的股價下降了0.25%,同期所屬行業板塊的漲幅為24.88%。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