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31 10:15 | 來源:證券時報 | 作者:唐維 | [上市公司]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華伍股份多次向藍衛公司及其負責人員催收貨款,但對方總是以某軍工企業未結算給其款項為由推諉,引起懷疑
又見合同詐騙。
12月29日晚間,創業板上市公司華伍股份(300095)公告稱,遭遇合同詐騙,存在3724.4萬元貨款無法收回的風險。
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公司:對方捏造軍工訂單詐騙
據華伍股份介紹,他們于 2018 年與江蘇藍衛光學眼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藍衛公司)開展業務合作,藍衛公司稱其與某軍工企業簽訂了軍用護目鏡軍工訂單項目,并向華伍股份出示了相關的合同等資料,由于他們資金緊張無力采購原材料,希望華伍股份代他們先采購,等軍工訂單交付及回購后,再向華伍股份支付原材料費用及合理的利潤。
于是,華伍股份在2018年6月和7月與藍衛公司分別簽署金額為4141 萬元和 1583.4 萬元的原材料銷售合同,并與藍衛公司指定的供應商分別簽署了金額為3480萬元和 1315.44 萬元的采購合同,按采購合同約定支付了相關款項合計 4795.44 萬元至供應商銀行賬戶。截至2020年初,藍衛公司欠華伍股份 3724.4 萬元。
之后,華伍股份多次向藍衛公司及其負責人員催收貨款,但對方總是以某軍工企業未結算給其款項為由推諉,引起懷疑。華伍股份通過多方調查后發現藍衛公司人員提供的中標通知書和某軍工企業的采購訂單等材料涉嫌偽造,藍衛公司涉嫌合同詐騙。
華伍股份于2020 年 12 月向江西省豐城公安局進行報案,并于近日收到了江西省豐城公安局出具的《立案告知書》。江西省豐城公安局對其被合同詐騙案一案進行立案偵查。目前案件的偵查工作正在進行中。
華伍股份表示,此事對公司業務的正常運營不會造成重大影響,但該事件剩余貨款 3724.4 萬元存在無法收回的風險,公司將積極配合公安機關,爭取將損失降到最低。
涉案金額占今年前三季凈利近3成
公開資料顯示,華伍股份主營工業制動器及其控制系統的研發、設計、制造和銷售,2010年7月28日登陸創業板以來,經營業績不是很穩定,2018年還出現了虧損。但2019年開始,華伍股份似乎進入了良性發展軌道。當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0.74億元,同比增長16.04%,凈利潤0.78億元,成功扭虧為盈。2020年前三季度,華伍股份實現營業收入9.34億元,同比增逾三成,凈利潤1.37億元,同比翻倍。
此次被涉嫌合同詐騙的金額3724.4萬元,約占其前三季凈利的27%。
值得一提的是,11月30日晚,華伍股份披露定增預案,擬向特定投資者發行股份,募資不超過6億元進行擴產,以解決產能不足瓶頸。
在財報、業績預告中,華伍股份稱,今年以來,在手訂單充裕,公司克服疫情不利影響,加班加點趕工交貨。
二級市場上,今年以來,華伍股份也有所表現。截至今年12月29日,其股價為10.61元/股,年內漲幅80%,市值40.2億元。
涉事公司2017年即已爆出風險事件
天眼查數據顯示,此次案件的主角藍衛公司,成立于2016年底,注冊資本2000萬元,疑似實際控制人吳廣旭,持股比例為40%。
吳廣旭在2017年就被列為失信執行人,被查封房產、車輛等,拒不履行判決而被拘留15天,藍衛公司的股權也被凍結。
此外,其股東之一的江蘇洪旭光電科技有限公司,也已被列為失信執行人。
藍衛公司的另一家大股東是名為寧波玖基前程投資管理中心(有限合伙)40%的股權,這家公司成立于2017年初,由20個自然人共同出資組建。
令人蹊蹺的是,這樣一個2016年成立、2017年、2018年即已出現風險事件的公司,又是如何在2018年“騙”到了上市公司,為其代付數千萬元的貨款?上市公司的風控、內控機制為何失靈?2018年的合同,為何到2020年底才報警?
靜待真相浮出水面。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