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06 09:30 | 來源:東方財富號 | 作者:俠名 | [IPO]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2017年-2019年,歐林生物主營業務的毛利率接近或超過90%,卻仍年年虧損,且主產品的產能利用率始終未超過20%。
1月7日,成都歐林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歐林生物”)將科創板上會,公開發行不超過4053萬股,占發行后總股本的比例不低于10%。
IPO日報發現,2017年-2019年,歐林生物主營業務的毛利率接近或超過90%,卻仍年年虧損,且主產品的產能利用率始終未超過20%。
高毛利率與虧損
據了解,歐林生物是一家專注于人用疫苗研發、生產及銷售的生物制藥企業。
招股說明書顯示,2017年-2019年和2020年1-6月(下稱“報告期”),歐林生物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459.26萬元、7633.52萬元、17911.41萬元、11148.89萬元,凈利潤分別為-2723.99萬元、-1900.69萬元、-3104.06萬元、1302.73萬元。
可以看出,除了2020年上半年之外,2017年-2019年雖然歐林生物的營收在持續上升,但其卻年年虧損,每年至少虧上千萬。報告期內,歐林生物已累虧超過6400萬元。
IPO日報進一步查詢發現,報告期內,歐林生物主營業務的毛利率分別為88.73%、94.97%、94.04%、93.99%。
也就是說,2017年-2019年,在主營業務的毛利率接近或超過90%的情況下,歐林生物還年年虧損。
那么,到底是何種因素導致歐林生物業績出現上述情況?
IPO日報查詢發現,這或許與其期間費用高有關。
招股說明書顯示,報告期內,歐林生物的期間費用分別為4194.48萬元、8408.52萬元、19336.88萬元、8502.07萬元,分別占當期營業收入的287.44%、110.15%、107.96%、76.26%。
換言之,除了2020年上半年之外,其余時間段內,歐林生物的創收還不足以支付其期間費用,特別是2017年,其期間費用幾乎是當期營業收入的近3倍。
對此,歐林生物表示,2017-2019 年公司持續虧損主要原因是公司疫苗產品上市銷售時間短,尚處于市場推廣期,營業收入規模不大,而研發費用、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相對較高。公司未來盈利主要取決于現有產品營業收入的增長、在研產品成功上市后的銷售情況、在研產品的研發投入及銷售費用(市場推廣費)的增加。如公司現有疫苗產品的銷售無法實現快速增長、在研產品研發上市進程緩慢、在研產品研發費用及銷售費用(市場推廣費)增加較快,公司可能存在持續虧損的風險。
需要指出的是,不僅2017年-2019年歐林生物年年虧損,IPO日報還發現,其成立至今在經營上累計還未實現盈利。
歐林生物成立于2009年12月,截至2020年6月末,其未分配利潤為-26223.63萬元。
也就是說,經歷10年半的發展,歐林生物還沒有從經營上賺到錢。
對此,歐林生物表示,公司預計2020年實現盈利但存在累計未彌補虧損,考慮到未來幾年研發投入金額較大,預計公司未來一段時間內將持續存在累計未彌補虧損的情況。
產能利用率不足20%
從業務上看,歐林生物主要擁有吸附破傷風疫苗、Hib結合疫苗、破傷風類毒素濃縮原液等3大業務,吸附破傷風疫苗是用破傷風類毒素制成的,用于預防破傷風疾病。報告期內,吸附破傷風疫苗產生的銷售收入分別為1251.56萬元、6444.85萬元、12997.8萬元、9727.52萬元,分別占當期主營業務收入的94.16%、97.19%、76.03%、87.7%,為公司主要的收入來源。
IPO日報發現,歐林生物生產吸附破傷風疫苗的產能利用率較低,報告期內分別為19.35%、16.39%、15.49%、32.78%。
需要指出的是,2017年-2019年,歐林生物吸附破傷風疫苗的產能均為600萬支,其產能利用率在持續下降,且均未超過20%。到了2020年上半年,雖然歐林生物吸附破傷風疫苗的產能利用率在上升,但其產能卻僅有300萬支,且產能利用率也未超過33%。
那么,為何2017年-2019年在產能不變的情況下,歐林生物吸附破傷風疫苗的產能利用率卻在持續下降?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