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06 13:06 | 來源:紅星新聞 | 作者:李偉銘 李晨 | [資訊]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維護合法權益,該公司申請注冊了眾多商標,涵蓋的商品與服務類別包括第9類、第35類、第42類、第43類等。
“餓了么”“餓了嗎”……是不是有點傻傻分不清?
中國裁判文書網最近公布了一起案件,餓了嗎餐飲管理(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餓了嗎”)侵權“餓了么”,并賠償1萬元合理費用。
調查發現,“餓了嗎”旗下部分公司名稱還包含有“花旗”“渣打”“阿里云”等具有較高知名度的標識。
拉扎斯:
“餓了嗎”攀附商譽,造成公眾混淆
天眼查APP顯示,拉扎斯網絡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拉扎斯”)是餓了么旗下運營公司。
裁判文書截圖
在庭審環節,拉扎斯稱,該公司于2008年創立了“餓了么”本地生活平臺,主營在線外賣、新零售、即時配送和餐飲供應鏈等業務。“餓了么”在線外賣平臺是該公司的核心業務,經過多年發展,至2017年6月,該平臺已覆蓋全國2000個城市,加盟餐廳130萬家,用戶量達2.6億。
為了保護產品和服務的良好聲譽,維護合法權益,該公司申請注冊了眾多商標,涵蓋的商品與服務類別包括第9類、第35類、第42類、第43類等。
該公司稱,“餓了么”系列商標經過多年的使用和宣傳,已經在餐飲服務領域獲得了較高知名度和影響力。“我公司在創立伊始,便選擇手機客戶端應用軟件作為提供服務的平臺,我公司的‘餓了么’手機應用軟件早在2012年就正式發布,而隨著我公司市場份額和規模的不斷擴大,我公司商標的影響力也在不斷增強。”
不過,該公司發現,“餓了嗎”將與“餓了么”商標高度近似的“餓了嗎”作為字號進行了企業名稱登記,“具有攀附我公司商譽的主觀惡意,他們的企業名稱已經造成了相關公眾的混淆,其行為構成不正當競爭。”
餓了嗎:
公司名稱依法核準注冊,未實際經營
不過,餓了嗎在庭審中稱,該公司的企業名稱系依法核準注冊,且該公司注冊后并沒有實際經營。該公司指出,“餓了嗎”的“嗎”與“餓了么”的“么”讀音不同,字形也不同,不構成近似,故請求駁回拉扎斯的全部訴訟請求。
該公司為何會取名“餓了嗎”?為此,紅星資本局今天撥打了該公司電話。不過,當對方知曉來意后即掛掉了電話。
天眼查APP顯示,餓了嗎成立于成立于2016年12月23日,注冊資本為100萬人民幣,注冊地址為北京市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其行業屬于商務服務業,營業執照登記的經營范圍包括餐飲管理、銷售工藝品、食用農產品日用品、電子產品、機械設備等。
法院查詢發現,餓了嗎法定代表人單立軍擔任100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其中部分公司企業名稱中包含諸如“花旗”“渣打”“阿里云”等具有較高知名度的標識。
針對上述情況,單立軍在庭審中并未對此作出合理解釋,僅表示上述公司均未實際經營,且其并未實際出資。
判決:
賠償扎拉斯1萬元,“餓了嗎”已改名兩次
對此,法院認為,本次案件中的系列商標注冊在先,而被告的字號“餓了嗎”與原告注冊商標相比,字形、讀音和含義均極為相近,應當認定為近似標識。被告將與原告注冊商標極為近似的“餓了嗎”作為其字號登記注冊企業名稱,具有明顯的主觀惡意,客觀上容易產生市場混淆,構成不正當競爭。
法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第五十八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六條第(四)項、第十七條第三款之規定,判決如下:
第一、餓了嗎于判決生效之日立即變更其企業名稱,變更后的企業名稱中不得含有與“餓了么”相同或者近似的文字;
第二、餓了嗎于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賠償拉扎斯網絡科技合理費用10000元;
紅星資本局注意到,該判決于去年5月29日宣判,2020年9月8日,餓了嗎改名為“餓不餓餐飲管理(北京)有限公司”,2020年11月19日又改名為“北京御膳房主食廚房有限公司”。
紅星新聞記者 李偉銘 李晨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