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08 10:15 | 來源:上海證券報 | 作者:邵好 | [資訊]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退市新規要求,若上市公司連續20個交易日在交易所的每日股票收盤總市值均低于人民幣3億元,將涉及終止上市。
????????在水缸底處鑿開一個小口,哪怕周圍很干凈,隨著水流轉動,遠處的泥沙依然會吸聚而出,從而實現激濁揚清。2012年6月,“面值退市”作為第一個“小口”,揭開了A股市場化退市的序幕。2020年末,退市新規新增了“3億元市值”退市指標,有望進一步發揮市場化退市的效力。
????????退市新規要求,若上市公司連續20個交易日在交易所的每日股票收盤總市值均低于人民幣3億元,將涉及終止上市。新規發布時,滬深兩市市值最小的上市公司是*ST成城,市值為3.9億元,與“3億元市值”退市指標尚有一段距離。不僅如此,不少類似*ST成城的“超小市值”公司,其股價本身已經靠近面值,“3億元市值”退市指標似乎沒有用武之地,換言之,好像有些低了。
????????探討“3億元市值”這一新增退市指標是否合理有效,還是要看過往市場化退市指標的施行效果。2012年6月,滬深交易所公布修訂后的退市制度,其中提出一條市場化退市標準——連續20個交易日收盤價低于股票面值的公司應終止上市。
????????當時,市場對這一標準頗有疑慮:雖然股價在個位數的股票很多,但距離面值(對絕大多數股票來說是1元)仍有很大距離,該措施能否真正起到效果?
????????6年后,2018年12月28日,中弘股份被深交所摘牌,成為滬深兩市首只“面值退市”的股票。從此開始,面值退市案例走進大眾視野,數量逐漸增加。2019年,雛鷹農牧、華信股份等4只股票“面值退市”;2020年,這一數據進一步放大,“面值退市”幾乎已引不起市場太多關注。進入2021年,*ST天夏因股價持續低于1元,已鎖定“1元退市”席位。
????????從“面值退市(新規已改為‘1元退市’)”的施行效果來看,市場化退市標準完成制定只是完成了政策的前一步,后一步需要市場根據標準自發地用腳投票,這一過程可快可慢,但假以時日,終會有公司觸線退市,從而實現優勝劣汰的政策效果。況且,一旦市場形成共識,無論面值退市,還是“3億元市值”退市標準,都會產生強有力的“磁吸效應”,一旦有公司靠近“紅線”,投資者就會快速賣出,推動其離開市場。隨著第一個案例出現,后續會不斷出現,并成為常態。
????????至于為何已有“面值退市”標準,還要新增“3億元市值”指標?A股現有的4000多家公司中,約有1182家總股本低于3億股,512家總股本低于1.5億股。即便這些公司股價高于面值不少,比如2元/股,但因其市值依然非常小,“3億元市值”退市指標的效力將得以發揮。
????????另外,近年來A股高送轉熱度持續降低,高價股開始受到追捧,過去一味送轉擴大股本的情形越來越少,導致很多個股長期保持小股本,僅依靠“面值退市”指標,很難對其中部分經營較差的問題公司形成影響,從而達到激濁揚清的效果。
????????評價一項政策的效果優劣,尤其是“面值退市”“3億元市值”退市這樣的市場化政策,需要從資本市場的發展歷程來觀察,需要有一定的耐心讓其自主地發揮作用,而不是將其當作處罰類政策要求立竿見影。面值、市值是市場充分博弈的結果,微小市值的公司往往缺乏投資價值,存在被炒作的問題,結合目前資本市場發展現狀,將市值極低的公司清出市場,也有利于投資者理性選擇,引導價值投資。
????????可以預見,一旦“3億元市值”退市標準開始發揮效用,勢必將和“面值退市”一樣,充分調動市場自己的力量,成為發揮市場效力、清理績差公司、完善資源配置的重要力量。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