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15 10:25 | 來源:上海證券報 | 作者:俠名 | [券商]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截至去年11月,A股投資者共17615.31萬,其中自然人達17574.09萬,占比約99.77%。
開年以來,滬深兩市日成交額始終保持在1萬億元以上,顯示股市“水量”充沛。但與以往市場一熱散戶便蜂擁而入不同,作為移動端的證券交易主渠道,券商App卻未迎來活躍度的同比例放量。
多位券商人士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其所在券商的App用戶活躍度近期雖有所提升,但不及市場交易量的升幅,市場資金重心“從散戶到機構”的遷移之勢愈發明顯。
截至1月14日,滬深兩市日成交額已連續9個交易日突破1萬億元,日平均成交額約1.2萬億元,較去年12月的日均成交額提升約45%。
散戶對這波行情的直接參與度有多高?可以看看券商App的用戶活躍度數據:
“一般來說,券商App的活躍度與行情呈高度關聯性。最近App的活躍度肯定是增長的,但并沒有交易量提升得那么明顯。”一家大型券商的網金部人士表示。
據國泰君安方面透露,旗下君弘App在2020年的平均月活躍用戶數超560萬,較2019年提升近30%。在今年首個交易周,君弘App的活躍用戶數近400萬,同比升幅超20%。
華東一家中型券商的網金部負責人表示:“從目前的數據看,市場上揚也使股民的投資熱情升溫,App用戶活躍度整體有所提升。但與去年‘春季行情’相比,App用戶的操作頻次與使用時長均有所降低。”
中國結算的數據顯示,截至去年11月,A股投資者共17615.31萬,其中自然人達17574.09萬,占比約99.77%。
雖然散戶總體持股市值不高,但此前A股市場仍呈現個人投資者為主的格局。前述大型券商網金部人士表示,在以往的行情中,個人投資者往往能貢獻八至九成的成交量。不過,這一情況正在發生變化,尤其是在近期行情中,A股機構化趨勢非常顯著。如根據安信證券統計的數據,2020年機構客戶股基成交量提升幅度達40.5%。
個推大數據也顯示,今年以來,各類投資理財App的活躍度都在升高。不過,不同類型App在本輪行情中的活躍度升幅并不一致。
與去年底相比,基金交易類App在元旦后平均日活(日活躍用戶數)增幅最高,達23%。相比之下,券商交易類App及炒股平臺類App則日活增幅最小,較行情啟動前,其活躍度僅提升了不到6%。
這組數據從一個側面反映出萬億成交的背后,投資者結構和投資邏輯正在變化。隨著基金的賺錢效應不斷強化,“炒股票不如買基金”的觀念逐漸深入人心。
大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姚余棟表示:由于市場的上市公司數量越來越多,個股分化加大,股民選股越來越難。所以股民變基民是一個趨勢,即散戶的機構化。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