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02 09:07 | 來源:上海證券報 | 作者:王紅 | [IPO]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市場專家認為,全面實施注冊制的各項工作將在今年穩步推進,在此背景下,監管層提出科學合理保持IPO、再融資常態化,意味著資本市場股權融資將在科學、合理的前提下繼續...
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是“十四五”時期資本市場實現高質量發展的一大重點任務。近日召開的證監會系統工作會議在部署今年重點改革工作時提出,要科學合理保持IPO、再融資常態化,穩定發展交易所債券市場,完善商品及金融期貨期權產品體系;完善科創屬性評價標準,加強對擬上市企業股東信息披露監管,切實加強監管和風險防范,堅決防止資本無序擴張。
市場專家認為,全面實施注冊制的各項工作將在今年穩步推進,在此背景下,監管層提出科學合理保持IPO、再融資常態化,意味著資本市場股權融資將在科學、合理的前提下繼續保持增長。注冊制下,科學合理的評估機制和真實、準確、完整的信息披露尤顯重要。預計在保持常態化發行的同時,今年監管部門將進一步強化信息披露監管,壓實中介機構責任,嚴把“入口關”;嚴格落實退市制度,暢通“出口關”;同時堅持“零容忍”理念,嚴厲打擊資本市場違法違規行為。
權威數據顯示,去年全年,滬深兩市共有394家公司首發上市,IPO融資總額4670億元,融資規模創出10年新高;全年再融資規模近9500億元,并購重組交易金額達約1.66萬億元;同期,交易所債券市場合計融資8.48萬億元,同比增長18%。
粵開證券研究院高級策略分析師李興認為,2020年A股市場IPO融資表現亮眼,這主要是因為,在分步驟全面推行注冊制的背景下,科創板運行良好、創業板注冊制改革順利落地,中小企業和新經濟企業上市融資的渠道更為順暢。他表示,未來股權融資可能更多流向“十四五”規劃《建議》部署重點發展的產業領域,包括新能源、高端裝備等戰略新興產業。
科學保持IPO常態化是近年來監管部門一以貫之的政策要求。南開大學金融研究院院長田利輝認為,常態化發行的關鍵是保持定力,通過市場化的方式讓市場作出選擇。他表示,我國發行市場的定價效率仍有待提升,注冊制下尤其需要防止盲目投資。下一階段,應當繼續在推行價值投資理念、發展專業機構投資者、開展投資者教育等方面下功夫;繼續深入開展證券稽查執法工作,“零容忍”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為。同時,應不斷推進對外開放,提高資本市場的國際化水平,促進市場功能更好發揮。
記者了解到,下一步,證監會將對信息披露違法違規保持高壓態勢,在支持優質企業上市的同時,嚴把資本市場“入口關”。1月29日,《首發企業現場檢查規定》正式發布實施。證監會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證監會將以貫徹實施新證券法為契機,堅持以信息披露為核心,常態化開展首發企業現場檢查,聚焦重點問題,不斷提升首發企業的信息披露質量,從源頭上凈化發行市場環境。
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陳靂認為,保持IPO常態化發行的同時,還應當充分、積極發揮資本市場的資源配置功能,推動更多資源向國家戰略相關產業、科技產業、新興產業集中,同時重視做好監管和風險防范工作。在他看來,全面推行注冊制的改革背景下,一方面要進一步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根據不同行業有針對性地制定相應的信息披露規則,盡量減少信息不對稱,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另一方面要嚴格落實退市新規,嚴把“出口關”,保證資本市場健康運行。
李興表示,A股常態化發行和嚴格執行退市制度“雙管齊下”,將加速資本市場優勝劣汰,促進上市公司質量不斷提升,形成資本市場的良性循環。他預計,分步驟在全市場實施注冊制的下一階段改革有望在今年年中落地,2021年A股首發融資規模也有望再創新高。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