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02 09:50 | 來源:新浪財經 | 作者:俠名 | [科創板]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上交所科創板項目審核數據發現,2020年12月,共有15家科創板IPO公司項目動態更新為“終止”,進入2021年1月,終止審核的案例不在少數,截至1月31日,有10家公司宣布“終止....
????????據統計,2020年12月和2021年1月,已經有25家公司宣布終止科創板IPO審核,而2019年全年,也僅有23家公司終止。2020年前11個月,終止審核的公司總計為26家。
????????科創板IPO終止審核情形頻發。
????????繼2020年12月8日一天之內3家公司宣布科創板IPO終止審核后,2020年1月25日,又有3家科創板IPO公司審核狀態同日變更為終止。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發現,2020年12月和2021年1月,已經有25家公司宣布終止科創板IPO審核,而2019年全年,也僅有23家公司終止。2020年前11個月,終止審核的公司總計為26家。
????????為何近期科創板IPO終止審核的情況頻發?一時間,市場對于注冊制發行是否從嚴的討論開始出現。
????????終止IPO審核集中爆發
????????記者梳理上交所科創板項目審核數據發現,2020年12月,共有15家科創板IPO公司項目動態更新為“終止”,進入2021年1月,終止審核的案例不在少數,截至1月31日,有10家公司宣布“終止”。
????????兩個月內,科創板終止IPO審核的公司數量達到25家,這一數據已超過2019年全年水平。此外,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發現,近兩個月終止審核案例均為“主動撤回”。
????????從募資規模上看,25家科創板IPO公司擬募資總額達到212.95億元,平均募資為8.52億元。
????????其中,青島中加特電氣股份有限公司擬募資額最大,為25.02億元;其次是天士生物,擬募資24.26億元;其余擬募資額超過10億元的公司有5家,分別是銳芯微(13.47億元)、正濟藥業(11.44億元)、健耕醫藥(11.43億元)、澤生科技(15億元)、億騰景昂(13.16億元);還有2家公司擬募資額為10億元,分別是上海合晶和中科晶上。康代智能的擬募資額最少,為2.7億元。
????????審核進程顯示,有三家還未發布回復函就主動撤回了申請。如龍迅股份,該公司保薦機構為華安證券(6.640, 0.03, 0.45%),擬募資3.15億元。其科創板IPO申請于2020年10月26日受理,11月23日顯示“已問詢”。但兩個月后,公司還遲遲未回復上交所問詢,最終于2021年1月27日終止審核。
????????另外兩家未回復的公司是丹娜生物和億騰景昂,前者的保薦機構為中信證券(28.410, 0.11, 0.39%),擬募資4.08億元,其IPO申請在被問詢一月后撤回申請;后者的保薦機構為國泰君安(16.530, -0.03, -0.18%),擬募資13.16億元,其IPO申請在被問詢4個月后撤回申請。
????????最為“火速”撤回科創板IPO申請的是一家名為正濟藥業的公司,其保薦機構為招商證券(24.410, -0.21, -0.85%),擬募資11.44億元。其審核狀態于2020年12月3日顯示為“已受理”,到了12月25日,不足一個月,審核狀態即顯示為“終止”。
????????招股書顯示,正濟藥業主要從事特色原料藥及高級中間體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是一家專注于藥物創新結構發明、新技術研究與應用、特色藥物研究與制造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記者注意到,正濟藥業曾在招股書中談及環保風險,其稱原料藥屬于重污染行業,生產過程涉及大量化學反應,產生的廢水、廢氣、廢渣量大且成分復雜,處理存在一定難度。而啟信寶數據顯示,公司曾在2016年被洪澤縣環境保護局責令停產并處罰;2018年兩次被蘇州虎丘區生態環境局處罰。此外,有媒體報道質疑,正濟藥業董事長股權轉讓存在利益輸送的嫌疑。
????????從行業上看,終止審核的IPO公司屬計算機行業最多,有7家終止;其次是醫藥制造業,有6家終止;再次是專用設備行業,有5家終止。
????????值得注意的是,此輪科創板IPO終止審核呈現出單日集中的特點,該現象一度引起業內廣泛關注。
????????比如,在2020年12月8日,上海合晶、賽克賽斯、艾索信息3家公司審核狀態均變更為“終止”;2021年1月19日,天和磁材、鴻銘股份2家按下IPO終止鍵;1月21日,中超股份、中科晶上2家終止審核;1月25日,銳芯微、光華科技(12.620, -0.12, -0.94%)、丹娜生物3家公司審核狀態變更為“終止”。
????????IPO公司頻頻撤材料背后隱情
????????IPO 終止審核為何如此高發,是否意味著審核標準從嚴?
????????在多位專業人士看來,這種“高發”雖然并不意味著審核從嚴,但確實存在多種引發因素。
????????一位接近監管的人士對記者表示,“可以從三方面去理解。一是上交所通過嚴格審核把好入口關,這符合科創板一貫基調,未曾改變。二是交易所通過現場督導、現場檢查的方式,讓有問題的企業‘知難而退’。三是有一個時間點的問題,去年曾有一批科創板IPO公司集中補中報,剛好到這個時間暴露出來了。”
????????資深投行人士王驥躍則直言,直接原因還是項目本身有問題。“審核沒有更嚴,但也不是偶然。注冊制了,渾水摸魚的就多了,帶病闖關的多了,審核發現問題了,即提出督導,但一提就撤,說明真的存在問題。這種情況下公司通常會主動撤回,但不排除有些公司還想再掙扎一下。比如近期撤單的某家醫療公司,前后給了4輪問詢,公司一直堅持不撤。”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獲悉,12月8日三家公司同日終止審核,就與現場檢查有關。
????????實際上,監管層一直鼓勵對首發企業開展現場檢查,以進一步加強首發企業信息披露監管。證監會在日前公布《首發企業現場檢查規定》時指出,在試點注冊制的背景下,開展首發企業現場檢查仍然有必要性。
????????“對首發企業實施現場檢查,可以通過查閱調取相關基礎材料,深入發行人現場開展穿透式重點檢查,是對書面審核工作的必要補充,有助于提升審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能夠對相關違法違規行為起到強大的震懾作用,從源頭上凈化IPO市場環境。”證監會表示,下一步,將常態化開展問題導向及隨機抽取的現場檢查,聚焦重點問題,不斷提升首發企業信息披露質量。
????????就在1月31日,證券業協會還公布了首發信息披露質量抽查名單,抽查對象為30日前受理的科創板和創業板公司,其中就包括9家科創板IPO公司:柔宇科技、藍科環保、博創智能、國光信息等。
????????前述接近監管人士表示,“這也是規范發行人信息披露責任和壓實中介機構責任的表現。”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