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02 10:20 | 來源:上海證券報 | 作者:黃紫豪 | [資訊]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業內人士認為,除了市場對政策轉向的擔憂,金融機構高杠桿運作,也是推升1月資金成本快速上行的重要原因。從分布來看,非銀機構是“加杠桿”主力。...
熬過資金面痛苦一周,昨日,市場參與者迎來喘息一刻。
據基金公司交易人士透露,跨月之后,疊加央行凈投放,資金面已經明顯松下來了。但資金價格仍然高企,銀行間7天回購利率接近3.2%,創下近年來的新高。
在整月凈回籠僅有2165億元,市場擾動因素不明顯的情況下,上周資金面的驟然收緊令人不禁疑惑:資金利率的上行為何如此迅速?春節前資金面寬松的一致預期緣何落空?跨月后,資金利率又為何“易上難下”?
業內人士認為,除了市場對政策轉向的擔憂,金融機構高杠桿運作,也是推升1月資金成本快速上行的重要原因。從分布來看,非銀機構是“加杠桿”主力。
低成本“滾隔夜” 頭部險企券商大手筆籌資
為應對疫情沖擊,去年資金面整體邊際寬松,資金成本較低。不少機構采取了杠桿放大策略,即:以組合現有債券為基礎,利用買斷式回購、質押式回購等方式融入低成本資金,并購買剩余年限相對較長并具有較高收益的債券,以期獲取超額收益的策略。
從去年4、5月份的隔夜“0時代”,到今年1月底隔夜升破3%,曾經一度火熱的“滾隔夜”等杠桿放大策略,如今面臨外部流動性環境變化的挑戰。
經歷去年4月份超預期寬松后,跨年前流動性釋放,使得隔夜利率再次跌破1%,“滾隔夜”加杠桿套利的情況也較為明顯。Wind數據顯示,去年12月,隔夜的銀行間質押式回購成交金額高達81.32萬億元,僅次于當年4月的90.29萬億元。
體現在財務報表上,相關業務規模也有所增長。其中,買入返售金融資產、賣出回購金融資產款項目,分別對應公司通過質押式回購和買斷式回購交易等借出、融入的資金。
借助回購交易,流動性逐漸從銀行向保險、券商等非銀機構的轉移。Wind數據顯示,去年三季度末,上市銀行買入返售金融資產同比有不同程度增加,而與之相對應的,部分保險、券商等非銀金融機構賣出回購業務規模明顯加大。
現金管理產品“失血” 攤余債基高杠桿運作
新發基金申購火爆,大規模投資“熱錢”涌入,基金公司為何還會“加杠桿”?一位基金公司交易員表示,近期資金面趨緊,他仍在擔憂頭寸是否能平。“雖然現在投資者申購基金熱情高漲,但資金更多涌入了股票型基金。”
實際上,不同類型的基金產品,分別有杠桿水平“紅線”。據交易員稱,一些封閉式的攤余型債基,主要客戶為銀行,杠桿率最高可達140%至160%,每家基金公司有發行規模限制;貨幣基金杠桿率最高120%;股票型基金不太有杠桿,借入資金主要通過交易所國債逆回購。
“在債市諸多加杠桿主體中,攤余債基近兩年規模的擴張,引人注目。”廣發證券首席固收分析師劉郁在報告中稱,截至2020年末,攤余成本定開債基累計成立規模達9936億元。2020年杠桿率逐季上升,四個季度分別為133%、137%、141%和144%。
而利用杠桿加厚收益,抑或是補充流動資金,也成為很多貨幣基金的選擇。Wind數據顯示,在債券正回購資金余額不超過資產凈值20%的約束下,共有12只貨幣基金指標超過18%,更多產品外部融入比例逼近“紅線”。
在股市火熱的背景下,現金管理類產品面臨“失血”危機。多只杠桿率水平較高的貨幣基金,此前經歷連續幾個季度申購贖回凈流出。記者查閱貨幣基金2020年四季報,不少產品都披露了債券正回購情況,其中多數貨幣基金杠桿率環比有所增加。
相較而言,銀行理財“加杠桿”現象并不普遍,但也有個別理財產品去年四季度杠桿率抬升。比如大連銀行多款理財產品四季度杠桿水平環比上升,其中鯤鵬理財匯享2020年第13期,杠桿水平由前期的100%升至113.25%。
光大理財陽光金穩健1號四季報也披露了杠桿水平:該產品2020年四季度采用了短久期、適度杠桿策略,杠桿水平維持在115%至120%附近,四季度流動性寬裕,獲得了較好的套息收益。
流動性寬松“退潮” 高企杠桿將何去何從?
寬松的貨幣環境,推升了市場杠桿水平,而伴隨流動性寬松“退潮”,一些機構和產品高企的杠桿水平將何去何從?
高企的杠桿無疑會加劇利率波動性。Wind數據顯示,1月央行共計凈回籠2165億元,不及去年7月凈回籠量的三分之一。而與之相對應的是,市場反應強烈,資金面驟然收緊,短短20余天時間里,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Shibor)隔夜直線上行2.67個百分點。
“在流動性趨緊環境下,要不要拋售資產,主要看投資經理判斷及總體杠桿水平。一旦整體杠桿率較高,資金面收緊的速度會明顯加快。”前述交易員告訴記者,是否選擇加杠桿,要看投資經理對后市判斷,以及資產價格是否值得加杠桿。
資產價格變化、流動性環境波動,使得部分融資需求彈性收縮。在去年12月的“滾隔夜”高峰過后,今年1月隔夜的銀行間質押式回購成交量有所回落。Wind數據顯示,1月成交量為68.67億元,回落至去年11月水平,環比降低15.56%。
但不少分析人士也注意到,攤余成本債基杠桿“易上難下”,融資需求剛性,對價格不敏感。劉郁在報告中稱,根據攤余成本債基合同書約定,建倉完畢后,杠桿維持基本恒定。當前攤余成本債基維持杠桿,需要持續滾動融資約4001億元。
“持續滾動融資的4001億元,占到1月25日至28日隔夜回購成交量均值3.6萬億元的11.1%。這部分需求剛性,對資金成本不敏感,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升了資金價格。”劉郁表示。
寬松的單邊預期下,市場高杠桿運作,必將帶來波動性加大。展望后市,紅塔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奇霖認為,市場應當避免單邊的寬松預期,但同時也不應悲觀,流動性并非持續收緊。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