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22 08:50 | 來源:中國證券報 | 作者:崔小粟 | [科創板]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激光雷達是一種通過發射激光來測量物體與傳感器之間距離的裝置,廣泛用于無人駕駛汽車和機器人領域,被譽為機器人的“眼睛”。......
????????相較于其他傳感器,激光雷達可提升汽車自動駕駛系統的可靠性。機構預計,2025年激光雷達市場規模將達到46.1億美元。不過,2021年伊始的自動駕駛傳感器技術路線之爭,讓激光雷達成為汽車行業重點關注領域。專家認為,能否商業化應用才是取勝關鍵,這取決于如何平衡成本、可靠性及量產進度等因素。
????????備受資本市場青睞
????????激光雷達是一種通過發射激光來測量物體與傳感器之間距離的裝置,廣泛用于無人駕駛汽車和機器人領域,被譽為機器人的“眼睛”。
????????近日,禾賽科技科創板IPO申請被上交所問詢。公司擬募資20億元,用于智能制造中心、激光雷達專屬芯片、激光雷達算法研發三個項目。目前A股尚無核心業務是激光雷達的上市公司。禾賽科技沖刺科創板IPO,有望成為A股激光雷達“第一股”。此外,激光雷達公司速騰聚創也在籌備上市。
????????從全球市場看,2020年下半年以來,激光雷達公司迎來上市熱潮。2020年9月,以機械式激光雷達為主要技術路徑的Velodyne在納斯達克上市;2020年12月,堅持固態激光雷達技術路線的Luminar同樣登陸納斯達克。另外,Aeva、Innoviz預計2021年第一季度上市,Ouster預計2021年上半年上市。
????????咨詢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預計,未來5年激光雷達在高級輔助駕駛領域的市場規模將保持高速增長。2025年激光雷達市場規模將達到46.1億美元,2019年至2025年復合增長率達83.7%。
????????2021年被認為是激光雷達的量產元年,一批搭載激光雷達的量產車型將于今年上市。
????????2020年11月,小鵬汽車宣布,與大疆孵化的Livox覽沃科技達成合作,2021年開始生產的量產車型將升級其自動駕駛軟件和硬件系統,采用激光雷達技術提高性能。該公司有望成為全球首家將激光雷達技術集成到量產車型的汽車制造商。
????????2021年1月9日,蔚來發布配備了激光雷達的首款轎車ET7,供應商為蔚來和蔚來資本投資的Innovusion公司。1月15日,長城汽車宣布,旗下“咖啡智能”平臺打造的WEY旗艦產品“摩卡”計劃搭載激光雷達。
????????激光雷達兼具測距遠、分辨率優、受環境光照影響小的特點,且無需深度學習算法,可直接獲得物體的距離和方位信息。相較于其他傳感器,其可顯著提升自動駕駛系統的可靠性?!皩τ凇撠熑巍母呒墑e自動輔助駕駛,激光雷達不可或缺。”蔚來創始人李斌表示。
????????激光雷達備受資本市場青睞。目前,禾賽科技獲得了百度、博世和安森美的投資,而速騰聚創獲得了北汽、上汽和阿里的投資等。
????????技術路徑之爭
????????無人駕駛的傳感器解決方案長期以來存在兩種技術路徑之爭。
????????一種是視覺算法。以特斯拉的自動駕駛大腦系統為例,其主要借助攝像頭,對周邊物體建立模型,同時把數據添加至神經網絡進行純視覺計算,在自動駕駛中承擔“識別”的作用。另一種是激光雷達,工作時向四周散射激光,基于反饋判斷周邊是否存在障礙物并生成點云圖,在自動駕駛中承擔“感知”的作用。
????????2020年11月,小鵬汽車CEO何小鵬在公布激光雷達上車方案后表示:“開始幾年我們會把安全因素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寧愿硬件冗余、軟件冗余?!?/p>
????????業內人士認為,從技術角度看,兩者不存在根本性的沖突。激光雷達不具備攝像頭的物體識別能力,感知與識別兩項能力不能在激光雷達上進行融合。但基于多傳感器方案,可以采用攝像頭進行補充。
????????中國廠商崛起
????????從兩家美股激光雷達公司的財務情況看,成績并不算樂觀。2019年,Velodyne凈虧損6720萬美元,Luminar凈虧損9470萬美元。而禾賽科技2019年凈虧損1.5億元人民幣。
????????“現階段激光雷達企業基本上都不盈利,但資本市場考慮更多的是產品出貨量等。需要注意的是,目前激光雷達產品還不能做到工業標準品,未來到底哪種技術路線能夠解決這個問題是關鍵?!敝行抛C券前瞻研究員高飛翔表示。
????????根據Velodyne公布的數據,截至2020年,公司激光雷達累計出貨量5.16萬臺。而Luminar的激光雷達產品2019年銷售僅在百臺量級。
????????但資本市場對Luminar充滿期待。截至今年2月19日,Velodyne市值為35.6億美元,而Luminar市值為109億美元。
????????根據掃描模塊的不同,激光雷達通常可分為機械式和固態兩種。Velodyne等企業的機械式激光雷達研發早、技術相對成熟,但機械旋轉部件在行車環境中不穩定,符合車規級要求的產品量產難度高。Luminar則是全球1550納米固態激光雷達領域領軍者。高飛翔認為,Luminar能夠獲得高估值的原因在于,其1550納米固態激光雷達技術壁壘高,同時需要產業鏈進行技術工藝的整合。
????????此外,成本問題也是激光雷達應用的瓶頸。
????????2020年12月,華為發布了96線車規級高性能激光雷達,并宣布要把成本壓縮到200美元。除了華為,國內的激光雷達生產商還有大疆、鐳神、思嵐科技等。
????????科技創新產業專家王煜認為:“激光雷達即將進入成熟期,比拼的就是成本優勢、規模優勢。”至于哪家激光雷達生產廠商能在未來的競爭中脫穎而出,技術路線并不是最重要的,能否商業化應用才是取勝關鍵。這取決于其能否平衡光源、接收、機械控制、光路控制等的成本以及量產進度及可靠性。
????????中泰證券稱,搭載激光雷達的多傳感融合方案將在高端豪華車型上率先使用。隨著成本的降低,經濟性車型將逐步進行配套。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