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26 13:39 | 來源:金融界 | 作者:俠名 | [科創板]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威高骨科實控人陳學利控制發行人90.17%的股份,對公司生產經營具有重大決策權。陳學利同時也是威高股份、威高集團等公司實控人。......
????????據消息,威高股份(01066.HK)擬分拆上市的骨科耗材業務實體山東威高骨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威高骨科”)于昨日(25日)科創板首發過會,華泰證券(17.130, -0.35, -2.00%)為其保薦人。
????????2020年6月威高股份遞交了科創板上市招股書,擬公開發行4141.42萬股,計劃募資18.8億元。2016年,公司曾嘗試通過借殼回A股上市未果。
????????威高骨科實控人陳學利控制發行人90.17%的股份,對公司生產經營具有重大決策權。陳學利同時也是威高股份、威高集團等公司實控人。
????????威高骨科主營骨科醫療器械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產品包括骨科植入醫療器械以及骨科手術器械等,主要是中高端骨科植入物。2019年度,公司在國內骨科植入醫療器械領域的整體市場份額位居國內廠商第一,全行業第五。其中,脊柱類產品市場份額位居國內廠商第一、全行業第三,創傷類產品市場份額位居國內廠商第二、全行業第五,關節類產品市場份額位居國內廠商第三、全行業第七。
????????2019年中國骨科耗材排名前20的生產企業共占據65.45%的份額。其他國產廠家主要包括大博醫療(53.500, 0.21, 0.39%)(002901.SZ)、愛康醫療(01789.HK)、春立醫療(01858.HK)、微創醫療(00853.HK)等。
????????2017至2019年,威高骨科銷售費用率分別為 33.93%、37.74%和 40.25%,高于同業平均水平;同期,公司研發費用率為4.17%、3.97%和4.71%。
????????招股書顯示,銷售費用率較高主要系公司配送或直銷模式下向服務商采購術前咨詢、跟臺指導、清洗消毒、術后跟蹤等所致。公司預計隨著“兩票制”政策推進,報告期內銷售費用率呈上升趨勢。
????????證監會對公司上市審核首輪問詢函中要求威高骨科詳細說明2019年人均銷售增長較多,達到73.84元的原因,并說明現金獎勵是否用于與客戶間的不正當交易,并最終形成收入。
????????而第三輪的審核問詢函還披露,根據公開判決文書,歷史上威高骨科的經銷商存在向醫院醫生進行商業賄賂行為,醫生按骨科耗材使用業務量的一定比例分別收受返點回扣,返點比例為 30%、20%或 18%,最低為18%;還存在先期給予醫院返點20%,再向主刀醫生返點18%的情況。
????????威高骨科作為骨科高值耗材年銷售額較大的國產廠商,產品的前景如何?骨科高值耗材領域,國外廠商的發展領先國產產品太多,目前市場份額也是以外資品牌為主。植入耗材中,進口品牌份額在骨科創傷、關節類和脊柱類領域分別占70%、70%、50%左右。國產品牌會遇到相似的爭奪規模的挑戰。對于國產品牌來說,集采能幫助公司擴大尤其是三甲醫院的份額,也就是進口品牌長期占領的市場,但集采后的大幅降價仍會影響公司業績。
????????據元氣資本的調研,在骨科植入耗材領域,假設國產品牌降價幅度較小,醫生大部分還是會選用進口產品,很多專家認為國產產品的臨床使用經驗較短,除了價格以外,難以顯示其他優勢。另外,骨科耗材的中間渠道是造成產品價值虛高的主要原因。其實在直銷模式下公司產品出廠價接近終端中標價格,耗材廠商在價值鏈占比不高,意味著出廠價并無多少優勢。
????????這些因素都導致了國產骨科高值廠商在一段時間都希望“以量換價”,試圖先擴大市場。例如,大博醫療也出現了與威高骨科相似的問題,2017年至2019年期間銷售費用攀升,尤其是2019年銷售費用大增238.84%。同時存貨高增,存貨周轉率持續低于同行。另外,大博醫療歷史上也發生了商業賄賂事件。
????????類似地,集采預期下,威高骨科的存貨跌價風險也不容樂觀。2017至2019年,公司存貨賬面余額分別為3.33億元、3.72億元、4.61億元。
????????2017至2019年,威高骨科的營業收入分別為9.06億元、12.11億元、15.74億元,歸母凈利潤為2.03億元、3.24億元、4.42億元。據威高股份公告,2020年威高骨科營業收入為18.24億元,歸母凈利潤為5.6億元。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