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05 09:32 | 來源:新京報 | 作者:俠名 | [IPO]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收緊傳言外加現場檢查之下,一些擬IPO企業頻頻撤回材料,今年以來科創板和創業板兩個板塊已經有60家企業終止IPO。在1月份的現場檢查中,20家被抽中企業16家撤回材料。...
國內某知名券商投行保薦代表人對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表示,感受到了近期IPO有收緊趨勢,并稱這對保薦人的工作也提高了要求。“主要原因是申報企業家數太多,質量參差不齊,監管要殺雞儆猴,對應在我們的工作上,是做得更嚴、更細了,同時也更加累。”
部分投行人稱已感受到了IPO收緊的趨勢。
“申報企業家數太多,質量參差不齊,監管要殺雞儆猴,對應在我們的工作上,是做得更嚴、更細了,同時也更加累。” 國內某知名券商投行保薦代表人對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表示。
從申報數量看,據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統計,截至3月3日,核準制和注冊制下IPO待審企業共計739家,其中已經實行注冊制的科創板和創業板占比超七成,創業板更是占到了超過一半的比例。企業完成注冊的周期也較早期明顯延長,目前科創板和創業板企業從受理到拿到注冊批文用時在8-10個月左右。
收緊傳言外加現場檢查之下,一些擬IPO企業頻頻撤回材料,今年以來科創板和創業板兩個板塊已經有60家企業終止IPO。在1月份的現場檢查中,20家被抽中企業16家撤回材料。
IPO排隊企業超700家創業板占一半新申報企業或將排到明年
注冊制為企業IPO提供了一條更快速的路徑,不過近期,新股上市速度正在放緩,IPO之路擁堵,其中以已經實行注冊制的科創板和創業板為甚。
根據上交所數據,截至3月3日,申報科創板IPO的共有541家企業,除去已經拿到注冊結果的266家以及終止審核的86家外,共有189家企業在審。在審企業中,共計84家企業已經過上市委會議(包括暫緩審議),其中46家已提交注冊,還有38家尚未提交注冊。
深交所這邊,截至3月3日,申報創業板IPO的共計548家企業,除去已經拿到注冊結果的108家以及終止審核的61家外,在審企業共計379家。在審企業中,有118家企業已經過上市委會議,其中47家提交注冊,還有71家尚未提交注冊。
根據證監會最新數據,截至2月25日,主板、中小板IPO在審企業共計171家。上交所主板共有117家在審企業,其中47家已通過發審會;深交所中小板共有54家在審企業,其中9家已通過發審會。
綜合各個板塊,目前排隊IPO的企業數量達到739家,其中核準制下已經通過發審會或注冊制下通過上市委會議的共有258家。
可以發現,科創板和創業板的IPO排隊企業數量占據多數,占比達到77%;其中,又以創業板為甚,創業板在審企業數量超過全部數量的一半。
實際上,與科創板早期的審核速度相比,目前注冊制下的兩個板塊審核速度均已明顯放慢。在2019年3月科創板開始接受企業申報初期,首批企業從受理到拿到注冊結果平均用時僅3個月;在2020年10月的金融街論壇年會上,證監會副主席李超曾表示,截至當時科創板企業從受理到完成注冊平均用時5個月左右。從現在的情況來看,今年2-3月拿到注冊結果的企業均為2020年4-6月之間獲得受理,從受理到注冊用時在8-10個月之間。
創業板情況類似,2020年6月啟動注冊制下企業申請受理后,首批企業從受理到注冊用時僅在1個月左右;今年以來拿到注冊結果的仍為去年6-7月之間受理的企業,最長用時達到8個多月。而去年7月之后受理的企業,目前大部分仍在問詢階段,要走到注冊仍有很長一段路。
前某券商資深保薦代表人王驥躍表示,目前的IPO擁堵主要原因一是進太快、報太多,新申報家數大幅增加;二是放太慢、控節奏,企業通過交易所審核后注冊用時已經超過了2個月。
目前科創板和創業板基本保持了每周4-5家拿到注冊批文的節奏。據王驥躍測算,按目前節奏,現有科創板已過會企業足夠發行18周左右,也即4個半月,創業板已過會企業足夠發行24周左右,也即6個月。也就是說,至少在今年上半年,科創板和創業板的IPO基本會是這些已過會企業。“換句話說,當前還沒上會的科創板和創業板公司,可以開始準備補中報了”。
2020年IPO發行399家企業,上市394家,如果保持現在的發行節奏,考慮節假日、補充更新財報等原因,王驥躍預計今年IPO數量將在500家左右。如果沒有較大比例撤材料或否決項目的話,目前的在審項目今年都發不完,2021年接下來申報的公司大概率要到2022年IPO。
現場檢查之下兩個月60家企業終止IPO背后:有企業在“帶病闖關”?
除了排隊企業增多之外,近期的另一個風向是多家企業終止IPO申請。今年以來截至3月3日,僅約2個月時間內,科創板和創業板兩個板塊已經有60家企業終止IPO,其中科創板22家,創業板38家。這個數據已經接近去年全年兩個板塊的終止審核數量,科創板2020全年終止審核41家,創業板2020年6月啟動后半年時間內終止審核的僅23家。
今年1月29日,證監會公布了《首發企業現場檢查規定》,對現場檢查的適用范圍、檢查對象和程序等進行了規定,并且明確各個板塊的首發申請企業均適用。1月31日,證監會公布了首發企業信息披露質量抽查抽簽情況,共有20家企業被抽中,其中科創板9家,創業板11家。
截至目前,20家被抽查的企業中已有16家企業終止IPO審核,比例高達80%。其中科創板7家終止,有6家處于首輪問詢回復階段;創業板9家終止,有6家項目處于首輪問詢回復階段。這些企業被終止審核的原因均為發行人主動撤回發行上市申請或保薦人撤銷保薦。
《首發企業現場檢查規定》中明確,檢查對象確定后,審核或注冊部門應當在三個工作日內書面通知檢查對象和中介機構,檢查對象自收到書面通知后十個工作日內撤回首發申請的,原則上不再對該企業實施現場檢查。上述16家企業情況類似,均為發行人和保薦機構分別在收到通知后10個工作日內撤回首發申請和撤銷保薦。
2月26日,證監會對現場檢查工作進行了回應,稱后續將抓好落實,對現場檢查中發現的發行人信息披露及中介機構執業質量問題進行分類處理,嚴格對保薦機構的評價標準,加大獎懲力度,進一步壓實各方責任。證監會還表示,將常態化開展問題導向及隨機抽取的現場檢查。
同日,滬深交易所均對企業撤回上市申請一事表態,項目撤回原因有多方面因素,對其中涉及信息披露和保薦機構核查的若干問題,交易所已在審核過程中予以重點關注。滬深交易所還表示,對于現場檢查進場前撤回的項目,如發現存在涉嫌財務造假、虛假陳述等重大違法違規問題的,保薦機構、發行人都要承擔相應的責任,絕不能“一撤了之”,也絕不允許“帶病闖關”。
IPO收緊?有機構稱申報企業家數太多,質量參差不齊,監管要殺雞儆猴
盡管證監會和上交所均進行了回應,市場還是嗅到了IPO收緊的氣息。國內某知名券商投行保薦代表人對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表示,感受到了近期IPO有收緊趨勢,并稱這對保薦人的工作也提高了要求。“主要原因是申報企業家數太多,質量參差不齊,監管要殺雞儆猴,對應在我們的工作上,是做得更嚴、更細了,同時也更加累。”
另一家總部在深圳的券商投行部人士也對記者表示,感受到了IPO收緊的趨勢,并且其公司也有IPO企業撤材料。
不僅僅是被抽中現場檢查的企業,目前仍有其他企業陸續終止IPO.3月2日一天內,科創板和創業板共有5家企業終止IPO審核,其中科創板3家,創業板2家。其中,科創板的3家企業中,尚沃醫療已經于半年前通過上市委會議,因保薦人撤銷保薦而被終止審核。3月3日,創業板又有2家企業因撤回IPO申請而終止審核。
歷史上IPO堰塞湖也曾因監管檢查而起。2012年12月,證監會開啟聲勢浩大的IPO企業財務大核查,歷經兩任證監會主席才完成,半年內“嚇退”200多家排隊IPO企業。
注冊制開始在科創板和創業板試點后,現場檢查仍在發揮“大棒”作用。2019年7月12日,證監會宣布啟動44家在審企業的現場檢查工作。此后四個月時間內,超過40家企業因主動撤回申請而終止審核,其中既包括科創板和創業板,也包括主板和中小板。
再現堰塞湖?
專家建議:“宜疏不宜堵”,把中小科技公司分流到精選層
市場上已經出現關于注冊制下是否又現“IPO堰塞湖”的討論。對此證監會曾公開表示,當前IPO申報企業排隊現象與歷史上的“堰塞湖”問題有區別。近期,滬深交易所IPO排隊審核企業數量較多,一方面是我國經濟轉型發展和高質量發展成果的客觀反映,有關方面通過上市謀求加快發展、完善激勵約束機制的意愿更強、積極性也更高,這使得近些年發行上市申報企業數量大幅增加。另一方面也是資本市場改革成效的直接體現,反映出各方對資本市場的信心。
證監會還表示,排隊現象也反映出,實施注冊制后市場有一逐步適應的過程,有關方包括發行人、中介機構等對注冊制的內涵與外延理解不全面、對注冊制與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關系把握不到位、對注冊制與交易所正常審核存在模糊認識,形成有效的市場約束需要一個漸進的過程。
某總部在上海的券商投行部負責人對貝殼財經記者表示,現在的趨勢是尺度從嚴,但主要還是強調信息披露的合規性,在信披方面從嚴把握。主要原因還是現在排隊待審的企業很多,未來還會有很多新的申報企業。
某股權投資基金常務副總裁對記者表示,現在IPO實際上已經收緊了,過會以后的注冊環節,也是監管部門把控IPO節奏的重要手段。他認為,“IPO堰塞湖”問題實質上是進水口和出水口問題,審得越快,報IPO的企業就越多,這也是注冊制后IPO排隊的企業比注冊制前IPO排隊的企業多幾倍的原因。目前排隊IPO的企業加上已經IPO輔導備案的企業,是一個非常驚人的數據。
IPO排隊擁堵如何解決?王驥躍提出,國外市場沒有出現過IPO堰塞湖的情況,一個重要原因是IPO受到市場機制的強烈約束,市場不認可就無法上市,即使上了也融不到多少錢,上市之后也可能會淪落成殼公司無法再融資也無法減持。盡管注冊制已經在A股開始實行,但市場化發行在實際中仍難以被接受,一年上市不到400家公司市場輿論壓力已經大增,如果放開IPO市場分化會立刻加速。“如果市場接受不了IPO市場化,不愿承受短期的沖擊,監管控制節奏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前述股權投資基金常務副總裁提出,“宜疏不宜堵”,只要有IPO企業發行失敗或者當天破發,排隊企業自然就會降下來;只要吊銷某參與造假的券商投行牌照,IPO企業的質量自然就會上來;只要對IPO造假企業施以嚴刑峻法,巨額罰款,IPO企業造假的行為就會得到遏制。
他還表示,解決IPO堰塞湖最好的辦法就是分流,一種方式是把大量需要市場驗證的中小科技公司分流到精選層,配合精選層直接轉板制度,符合條件就轉板。
注冊制的核心就是市場化。全面推行注冊制也在臨近。2020年10月31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會議提出,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2021年2月26日,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高莉表示,證監會將在試點基礎上進一步評估,待評估后將在全市場穩妥推進注冊制??苿摪搴蛣摌I板開始試點之后,市場和投資者對于注冊制的接受程度也在逐步提高,在注冊制全面推廣的過程中,市場也在期待在探索中不斷完善改革。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