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05 10:05 | 來源:證券時報 | 作者:譚楚丹 | [IPO]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在投行人士看來,現場檢查大規模撤材料有多方面原因,比如趕著申報,項目執業質量存在瑕疵;監管層近年來對中介機構的處罰力度較大,有的券商面臨不小壓力。......
????????公開數據顯示,除柔宇科技,深圳轄區還有8單IPO終止,撤回申報材料
????????IPO隨機抽查,多家企業材料撤回一事的影響仍在持續。
????????3月2日下午,深圳市證券業協會投資銀行業務專業委員會2021年第一次全體委員會議在深圳召開,深圳證監局副局長童衛華、深圳局相關處室負責人、深圳市證券業協會秘書長、深圳地區證券公司投行業務相關負責人等參加會議。
????????證券時報記者從不同渠道人士處獨家了解到,會上重點關注“IPO撤回率高企”的話題,監管層主要向券商投行了解情況、材料撤回原因等。
????????在投行人士看來,現場檢查大規模撤材料有多方面原因,比如趕著申報,項目執業質量存在瑕疵;監管層近年來對中介機構的處罰力度較大,有的券商面臨不小壓力。
????????證監局收集情況
????????3月2日下午召開的前述會議,回顧總結了2020年投行專委會工作情況,隨后兩家券商匯報課題研究成果,會議集體審議通過了投行專委會2021年工作計劃草案。在交流環節,各委員單位結合執業實踐和行業存在問題,就如何提升投行執業質量、做好投行業務風險管理等進行了充分討論,并提出相關意見建議。
????????證券時報記者從不同渠道人士處獨家獲悉,事實上隨機抽查下IPO撤回率高企,引起監管層的高度重視。此次會議重點討論近期的IPO撤材料問題,深圳證監局領導在會上向在場券商提出“20家IPO有16家撤回究竟是怎么回事?”的問題,并讓參會券商發言。
????????1月31日,證券業協會組織首發企業信息披露質量抽查,共有20家被抽中,隨后多達16家IPO企業撤材料,撤回率高達80%,引發市場廣泛關注。
????????“深圳證監局領導對這個問題的態度很嚴肅。會上談到事情的嚴重性,投行如果這次處理不好,整個執業環境可能都會受到很大影響。”有知情人士表示,深圳證監局要了解券商情況,進一步向監管層有關領導匯報。
????????“會上券商各抒己見,有的券商覺得監管壓力大,被罰怕了,所以對于有瑕疵的企業撤材料。”深圳有券商投行人士談道,撤材料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有的IPO項目是因為地方政府或者投資機構“趕鴨子上架”,有的項目想在更新財報前卡著時間點報材料。
????????數據顯示,深圳轄區僅有1單項目被中國證券業協會抽查——柔宇科技,該公司從發起上市之日起就備受爭議,目前已經撤回。今年以來,公開數據顯示,除柔宇科技以外,深圳轄區還有8單IPO終止,撤回申報材料。
????????此前已有券商投行人士向證券時報記者分析,16家撤材料的企業中多數存在問題,“項目質量差,瑕疵多”。
????????會議總結發言中,深圳證監局副局長童衛華指出,在注冊制下,保薦機構責任同核準制時期相比發生了很大變化,對保薦機構的執業能力有了新的要求,各機構要徹底轉變思維,用新思維擁抱新變化、適應新要求。要厘清問題所在,區分共性存在的制度性、階段性問題和個體自身的內控問題、程序性問題,做到科學施策、正確應對。要提高站位,匯聚智慧、集思廣益,從做好資本市場“看門人”角度思考投行業務未來發展。
????????對于現場檢查中高撤回率的問題,資深投行人士王驥躍曾撰文分析,大多數撤回的公司并不存在財務造假行為,更大的可能只是在某些方面的規范性還沒有達到發行上市條件,還有的公司是因為趕著申報,中介機構的底稿尚不完善,是中介機構經不起查而不是發行人經不起查。
????????他分析,注冊制實施以來,審核效率相對于之前的核準制確實大幅提高,審核要求也降低,券商內部的內核和質控對項目風險的控制力也就隨之下降。在這背景下,項目質量下降很普遍。面對現場檢查或現場督導的時候,撤材料就是最理性的選擇。
????????“現場檢查想查出問題是很容易的,尤其是針對券商。盡職調查的‘盡’,其實是無窮無盡,你沒法證明全做到位了。而券商自然不想接受處罰,選擇撤回申報材料更為明智,反正就是一單生意,未來還能繼續做。”王驥躍表示。
????????撤回高峰來襲
????????今年以來,IPO市場出現“終止潮”。數據顯示,1~2月科創板和創業板共有53家IPO企業申請終止,除個別被否原因以外,絕大多數企業則屬于撤回申報材料的類型。
????????隨著時間進入3月,過去3個工作日(1~3日)又有8單IPO企業撤材料,具體來看創業板、科創板各有4單。其中尚沃醫療此前已經通過科創板上市委審議,今年1月被上交所警示,監管層認為公司履行信息披露職責不到位。
????????科創板IPO項目慧翰股份在3月2日“終止注冊”,成為2021年提交注冊后折戟的首單。該項目在2020年8月20日已經通過上市委會議,同月26日提交注冊,如今上市夢終止。
????????對于現場檢查進場前撤回的項目,深滬交易所表示,如發現存在涉嫌財務造假、虛假陳述等重大違法違規問題的,保薦機構、發行人都要承擔相應的責任,絕不能“一撤了之”,也絕不允許“帶病闖關”。
????????另外,主板和中小板也有IPO企業申請終止,截至2月25日,共有5家。
????????就在3月3日晚,證監會發行部公告稱,鑒于林華醫療尚有相關事項需要進一步核查,以及鑒于海普潤已申請撤回申報材料,決定取消對上述兩家IPO企業的上會審核。
????????交易所問詢次數增加
????????一線投行人士普遍表示,IPO全面收緊,監管層對項目的問詢比以往更為嚴格。
????????最直接的表現是,IPO問詢次數增加,過去IPO大多經歷二輪問詢,如今三輪問詢的案例迅速增加。
????????根據證券時報記者對IPO項目進行的統計,截至3月3日,“已經過會但尚未提交注冊”的創業板IPO企業共有71家,其中有32家企業上會前經歷二輪問詢,占比45%,依然為主流。科創板情況也是,有71%的IPO企業經歷二輪問詢。
????????三輪問詢的數量則在上升。截至3月3日,71家“已過會但尚未提交注冊”的創業板IPO項目中,有24家企業經歷三輪問詢,占比34%。尤其在春節后(2月18~26日),15單創業板上會項目里超過一半企業此前被問詢三次,另有4家企業被問詢四次。
????????有項目組人士表示,公司已經收緊風控要求,“比以往更強調內核、風控”。
????????另有中介機構人士稱,公司目前強調要強化信息披露,不能隱瞞或因為客戶要求而不披露,瑕疵或有爭議的事項一定要披露。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