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23 15:48 | 來源:中華網科技 | 作者:俠名 | [產業]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作為教育談話類標桿節目,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新影中學生頻道《智慧學習方程式》揭示了智能時代下全新的學習樣貌,帶領受眾重新審視教育問題,自播出以來引發熱烈反響。...
作為教育談話類標桿節目,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新影中學生頻道《智慧學習方程式》揭示了智能時代下全新的學習樣貌,帶領受眾重新審視教育問題,自播出以來引發熱烈反響。
著眼當下,隨著《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等國家政策的深化推進,一批批先進學校積極響應教育改革方針政策,勇于探索教與學的全新模式,智慧教育成果顯著。為充分發揮先進學校的典范作用,《智慧學習方程式》將一線教育變革者請到臺前,邀請全國各地智慧校長及行業專家交流探討,共同剖析教育變革道路上領先示范校的真實案例。
本期特別邀請了四川省廣安中學的校長田秀敏。
創立于1912年的廣安中學,擁有百年歷史,是鄧小平同志的母校,也是教育部與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建廣安市教育改革發展試驗區的重點支持單位。學校人文底蘊深厚,教學質量名列全市前茅,先后獲得“全國文明單位”、“省教育工作先進集體”等30多項省級以上榮譽稱號。
頭頂“偉人母校”的光環,如何在新時代續寫輝煌,是學校新的目標。2017年,廣安市黨委、政府也對廣安中學提出了新要求:打造特色鮮明,質量一流,影響深遠的“中華名校”。作為“全國優秀教師”、“四川省名校長”,田秀敏校長堅持守本創新,緊隨教育信息化改革趨勢,探索融合信息技術的教學新模式,著力提高教學質量,推動名校創建步伐。
節目現場,田秀敏校長分享了學校探索出的“六部曲”智慧課堂教學經驗,欄目主講人賈云海及兩位觀察員圍繞“數據支持下,教師批改的改變”展開探討。
從手工批改到智能批改,打通教學全流程
傳統教育模式下,基本是“老師講,學生聽”為主。廣安中學在推行智慧教育改革過程中,探索出“六部曲”智慧課堂教學流程,即課前預習、課堂釋疑、課堂評價、練習反饋、達標測試、遷移提升,這種模式的核心之一,就是實現了作業的智能批改。
在實現智能批改前,老師很難全面了解學生會什么、不會什么,哪些學生會了、哪些不會,只能內容全講、題目全練,布置大量作業,進行密集考試。課堂就是多講、多練、多考,學生呢,陪聽、陪練、陪考。
智能批改貫穿課前、課中、課后全流程后,不僅減輕了老師的批改負擔,還能分析批改結果,查找、統計學生作業中各道題的出錯比率,讓老師每一步教學規劃都有據可依;還能生成錯題本,供學生后續查看復習。學習問題即時呈現,層層解決,教學效率翻倍。
在田校長的學校,智能批改讓內容在平臺有效流轉,欄目主講人賈云海提出,這就讓學生們實現了在學習區學習。
批改以后產生數據,直接做好學情分析,從錯題量、錯題原因多個維度給老師更全面的反饋。對已經會了的孩子,老師給到強化的內容,對沒有學會的,老師在原有的基礎上,降一降難度。每個人的學習內容因為智能批改產生的數據開始分層次了,這些內容恰好是在孩子學習能力的基礎上,稍微往上拔高一點,讓孩子跳一跳就能夠得著,在學習區學習。
全批全改、精準反饋,老師善教、學生樂學
對智能批改給老師帶來的便利,觀察員潘思橦女士深有感觸。過去,老師甚至會在答題卡上,把正確答案燙出一個小洞,再覆蓋到學生的答題卡上,來快速看到學生哪道題是錯的。可以說為了提高批改效率,想盡各種辦法。
田校長也提到,學校里高二年級的一名老師,教2個班110多名學生,每天布置10道題,第二天抽查40份,改完再統計完就要花一個多小時。實現智能批改后,這種情況終于得到了改觀。節省了時間,提高了效率,作業還可以做到全批全改,讓每個學生都能被關注到,真正做到了老師善教、學生樂學。
對于智能批改帶來的意義,觀察員顧國齊先生從“長反饋、短反饋”的原理層面進行了論述。過去老師花費大量精力批改作業,同樣也拉長了反饋的時間;今天智能批改實現了即時、精準反饋,反饋時間大大縮短,老師在掌握學生學情的基礎上,有更多時間點撥學生,從“教知識”的角色,變成了學生學習的共同體和人生規劃的導師。
從“批改”這一小小環節突圍,廣安中學課堂效率的翻倍、師生教學的變化,實際上是傳統教學向智慧學習模式的變化。在課堂改革的背景下,立足于百年老校的深厚積淀,這樣的變革探索就更加具有了現實性和典型性。緊跟變革趨勢,用這個時代的方式去教育這個時代的孩子,廣安的學子們定能傳承偉人精神,廣安中學也將從“百年名校”闊步邁向“中華名校”。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