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08 09:32 | 來源:新浪財經 | 作者:俠名 | [上市公司]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從1月30日公布業績預告到4月27日正式披露年度報告,有“儲能龍頭企業”之稱的南都電源業績在短短87天時間里“變臉”速度猶如“過山車”。...
在短短兩個月多的時間里,浙江南都電源動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南都電源”,300068.SZ)2020年業績突然蹊蹺“變臉”,創下了上市11年來的首虧。
4月27日,南都電源披露2020年年度報告,公司歸母凈利潤最終定格在虧損2.81億元,同比大幅下降176.23%。而根據公司1月30日和4月3日發布的業績預告和業績修正公告,公司歸母凈利潤已由此前預計的盈利2.5億元~3.4億元修正為虧損2.79億元。
深陷虧損“漩渦”中的南都電源,還因多個所投企業未實現業績目標而受到外界關注。如南都電源所投資的北京智行鴻遠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智行鴻遠”),在2017年~2019年期間,累計實現扣非凈利潤-1.96億元,遠低于此前4.3 億元的承諾。
對此,南都電源相關負責人回應《中國經營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企業對外投資過程中“可能會受到宏觀環境、行業格局、項目進度等多方面影響”,未來“將進一步優化投資決策機制,加強投后管理等相關工作,減少投資風險,提高投資收益”。
業績突然“變臉”
從1月30日公布業績預告到4月27日正式披露年度報告,有“儲能龍頭企業”之稱的南都電源業績在短短87天時間里“變臉”速度猶如“過山車”。
根據公司2020年年度報告數據,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02.60億元,同比增長13.89%;實現歸母凈利潤虧損2.81億元,下降176.23%,這一數據在上年同期還保持在3.7億元的水平。
這也意味著,在南都電源交出的2020年業績答卷中,虧損額度比預期再度擴大,此前維持11年的盈利狀態就此終止。
記者梳理發現,在營業收入方面,輕型電動車動力電池領域收入持續增長成為維持公司業績驅動的重要原因。數據顯示,公司2020年在該領域的收入增長31.35%,強高端石墨烯鉛酸電池更是增長了466.83%。
此外,公司通信及數據中心業務收入與2019年基本持平,資源再生領域和儲能領域收入分別增長9.30%和27.45%,“但受競爭及高毛利產品占比低影響,產品毛利率下降,盈利減少”。
對于歸母凈利潤大幅下降的原因,南都電源方面表示,主要是受疫情等因素影響,公司對儲能電站、智行鴻遠長期股權投資和存貨等計提了大額減值,以及股權激勵費用增加等導致公司業績虧損2.81億元。
而將時間拉回到1月30日,南都電源還沉浸在業績預計大幅增長的喜悅之中。彼時,南都電源發布2020年度業績預告稱,預計實現營業收入100億元~120億元,預計比上年同期增長11.01%~33.21%;歸母凈利潤預計盈利2.5億元~3.4億元。
“公司已就本次業績預告有關事項與會計師事務所進行了預溝通,公司與會計師事務所在業績預告相關財務數據方面不存在分歧。”南都電源方面在業績預告公告中特別指出。
但在短短63天后的4月3日,南都電源卻發布了與此前業績預告完全不同的盈利數據,業績突然“變臉”。根據公司發布的業績修正報告,其2020年歸母凈利潤調整為虧損2.79億元。
南都電源方面坦誠,該數據“與2020年業績預告存在重大差異”。此舉也迅速引發市場的廣泛關注,深交所創業板公司管理部也在4月6日,對南都電源發出關注函。
記者注意到,有投資者在深交所互動易平臺向南都電源發問道:“為何在節前突然宣布財務虧損,時隔近3個月,第一次披露還說與財務審計無分歧?”南都電源回復稱,“業績變更主要源自于一些期后事項的發生”。
對于具體原因,南都電源羅列了五大理由,其中包括部分儲能電站運行收益不達預期,共計提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約2億元;公司數據中心和儲能項目在2020年末未實現驗收,不能確認營業收入相應影響利潤1億元左右;智行鴻遠應收賬款未能及時收回,部分應收賬款發生訴訟情況,計提對該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準備和投資損失約1億元等。
對此,南都電源相關負責人在發給記者的書面回復中就上述問題也給出了相應解釋。例如,對于智行鴻遠問題,南都電源表示,2021年1月30日的業績預告后,智行鴻遠與中新汽的糾紛案、與北京嘉旅的仲裁案均出現了新進展。
南都電源相關負責人表示:“期后,智行鴻遠與中新汽糾紛案、與北京嘉旅仲裁案均出現重大變化,基于謹慎性原則,公司增加了約1億元左右的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準備和投資損失。”
負債持續走高
在業績變臉的同時,南都電源也遭遇了公司上市11年來首次虧損的局面。
官網信息顯示,南都電源成立于1994年,2010年4月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主要面向數據中心、智慧儲能、工業后備和綠色出行四大應用領域,提供以鋰離子電池和鉛電池為核心的產品、系統集成及服務。
Wind數據顯示,2010年公司上市首年,其營收、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4.53億元、0.82億元,10年之后的2020年,其營收增長至102.60億元,但歸母凈利潤卻為-2.81億元,遭遇上市以來的首次虧損。不僅如此,在過去的10年,南都電源也基本處于“增收不增利”的狀態。
“收入增長的主要原因是華鉑、民用鉛酸板塊的收購形成收入規模增長。”南都電源相關負責人對此表示,“同時,公司通過積極的市場開拓,進而獲得更多的市場訂單和市場份額,從而增加了主營業務收入。”
對于凈利潤下滑的原因,南都電源相關負責人認為,主要受“民用鉛酸的競爭過于白熱化,毛利率較低;財政部于2016年開始實施,將電池列入消費稅征收范圍,適用稅率為4%,致使公司整體利潤增長不高”等因素影響。
不僅如此,上述南都電源相關負責人還表示,受疫情影響,企業海外銷售比2019年同期下降 11.29%,海外高毛利訂單交付未實現,也影響整體毛利率,而國內銷售雖有增長,但受競爭影響“毛利率持續下滑,盈利下降”。
在業績下滑的同時,南都電源的負債也呈現一路走高的趨勢。Wind數據顯示,在2017年~2019年期間,南都電源資產負債率分別為43.41%、51.47%、51.90%,但到了2020年,其負債率快速上升至59.66%,而在Wind儲能設備上市公司中,資產負債率平均值為42.84%,也即南都電源負債率高于行業平均水平。
南都電源相關負責人認為,由于一系列重大項目的投建,“公司相應增加了固定資產貸款等銀行類融資,又因公司產量的提升相應增加了應付賬款等經營類負債,導致公司資產負債率在逐年攀升”。
“公司經營業績不斷提升,公司具備持續融資及到期貸款償付能力。”南都電源相關負責人還表示,未來通過定增等方式募集資金,緩解公司資金壓力,降低財務杠桿,提高償債能力和抗風險能力,“以保障公司的持續、穩定、健康發展”。
對外并購“后遺癥”
在業內人士看來,遭遇上市以來首虧、負債率持續走高的背后,或是南都電源并購后遺癥“爆發”導致的結果。
記者梳理發現,自上市以來,南都電源進行了一系列收購投資動作。如2015年6月,南都電源以3.16億元收購安徽華鉑再生資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鉑科技”)51%的股權;2017年3月,其又以非公開發行股份方式與現金的方式,以19.6億元的代價,拿下華鉑科技剩余49%的股權。
同樣是在2017年初,南都電源“為進一步延伸新能源車用動力電池產業鏈,提升公司在新能源汽車產業核心的動力總成系統領域的核心競爭力”,通過增資和部分股權收購的方式投資參股了智行鴻遠。天眼查信息顯示,智行鴻遠第一大股東即為南都電源,公司持股比例為34.99%。
但在經歷一系列的收并購動作之后,南都電源投資的華鉑科技和智行鴻遠等公司并未達成相應的業績預期目標。
相關數據顯示,在2017年~2019年期間,華鉑科技累計實現承諾業績金額的75.34%,并未達到16.5億元的業績承諾,而在上述期間內,智行鴻遠的業績同樣也未達標。
此外,南都電源2020年年報顯示,在其主要子公司及對公司凈利潤影響達 10%以上的參股公司情況表中,僅有杭州南都動力科技和華鉑科技實現盈利,其余像界首市南都華宇電源、長興南都電源、四川南都國艦新能源和浙江南都鴻芯動力科技等企業皆處于虧損狀態。
對于多項投資未達預期目標的原因,南都電源相關負責人表示,對外投資是根據戰略規劃和經營計劃進行投資和擴張,是前期戰略轉型中必要的過程,“過程中可能會受到宏觀環境、行業格局、項目進度等多方面影響,致使各別項目的投資損失,形成較大規模的計提”。
除此之外,南都電源旗下“年產1000萬kVAh新能源電池”等項目也面臨進展緩慢的困局。南都電源相關負責人表示,該項目生產基地為武漢,目前一期項目已經建設完畢,主要生產高頻率的鉛蓄電池,但二期項目相關征地手續和土地平整等事項目前尚未完成。
“為了滿足智能化生產的要求,廠房建設、工藝布局及環評等要求提升,廠房建設、工藝布局等均需按照新的標準實施建設。”南都電源方面還表示,由于募投項目建設過程中擬采購的進口設備需要一定的采購周期和安裝調試,導致“設備到位時間也有所延后”。
南都電源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針對上述因過往投資形成的減值,公司董事會和管理層高度重視,并認真進行了復盤,“將進一步優化投資決策機制,加強投后管理等相關工作,減少投資風險,提高投資收益”。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