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13 11:29 | 來源:中國證券報 | 作者:余世鵬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不僅如此,在近期發行的中融景盛一年持有混合基金中,中融基金以自有資金斥資5000萬元認購,同時該公司的董事長、總裁和基金經理各自出資100萬元,認購金額合計5300萬元...
震蕩市里的基金自購,往往被視為“提振信心”的信號,今年也不例外。
截至目前,今年以來,基金自購規模達12.45億元,還有多位知名基金經理(如2020年股基冠軍陸彬、鵬華基金袁航)和基金公司董事長、總裁的加入。
自購規模達12.45億元
5月7日,匯豐晉信核心成長混合基金發布公告稱,本著與廣大投資者風險共擔、利益共享原則,公司自有資金出資1000.10萬元認購該基金,管理團隊出資1358.50萬元認購該基金。其中,擬任基金經理陸彬已出資506萬元認購該基金。2020年,陸彬管理的匯豐晉信低碳先鋒基金以134.41%的回報奪得當年股票型基金冠軍,被市場所熟知。
此外,據5月8日鵬華基金公告,基于對中國資本市場長期健康穩定發展和公司主動投資管理能力的信心,本著與投資者風險共擔、利益共享原則,鵬華品質優選混合基金的基金經理袁航近期已出資100萬元申購了該基金。據鵬華基金1月28日公告,袁航在該基金發行時就出資100萬元認購過該基金。
不僅如此,在近期發行的中融景盛一年持有混合基金中,中融基金以自有資金斥資5000萬元認購,同時該公司的董事長、總裁和基金經理各自出資100萬元,認購金額合計5300萬元。
數據顯示,截至5月12日,今年以來共有44家基金公司展開自購,總共自購規模達12.45億元。
分公司看,天弘基金以1.8億元的自購金額排名第一,自購基金數量為23只;第二名工銀瑞信雖然只自購了3只基金,但自購規模達到了1.4億元。此外,國泰基金自購5只基金,累計金額為1.27億元,排名第三。分產品來看,混合型基金成為基金自購主力軍,貢獻了6.60億元的自購規模,股票型基金自購規模3.40億元,債券型基金2.45億元。
今年以來部分基金自購情況
彰顯信心
市場人士分析指出,2021年的基金自購節奏和2020年頗為類似,都是在市場發生大波動后開啟了一輪自購。和往年的債基自購占大頭不同,今年以來的基金自購,大多發生在權益類基金中。
需要指出的是,統計的是基金公司口徑的自購情況。如果加上基金經理和公司高管個人自購,今年以來的基金自購規模或已超過13億元。
上述市場人士表示,基金公司購買自家基金,體現出對證券市場長期健康穩定發展和團隊綜合投資能力的信心。自購也將基金公司與投資者的利益綁定,進一步促進基金公司做好投資。比如,對于前述認購,匯豐晉信基金表示,盡管春節以來市場頻現調整,風險偏好整體有所下降,但短期調整不改長期向上走勢,該公司對市場依然保持樂觀。
今年兩次自掏“百萬”自購的袁航則表示,伴隨著社會財富不斷累積,財富配置會有一個先后順序,早些年財富的積累主要用來滿足一些基本的需求,比如購置家電、汽車、住房,當財富積累到一定階段才會考慮購買金融資產,比如基金、保險這樣的產品。所以,這是一個長趨勢,未來也會延續。
“A股過去兩年明顯上漲,部分個股估值水平顯著提升,但有別于2015年市場峰值階段的全面高估值,當前部分標的還處在低估區。盡管市場短期會有一些波動,但短期的調整往往會給優質資產提供較好的長線買入機會。”袁航說。
布局結構性機會
談及投資機會時,招商基金指出,在近期的分化行情中,上游周期資源品漲勢較好,但醫藥、白酒等板塊調整壓力較大。展望后市,市場情緒的逐步修復仍將是一個震蕩反復的過程,但在前期風險快速釋放后,市場出現系統性風險的概率降低;同時,考慮到國內外流動性尚未出現方向性拐點,且全球經濟復蘇前景良好,市場仍存在結構性的做多機會。
針對順周期板塊,創金合信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師、首席投資官助理王婧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周期板塊上漲的主要邏輯,一是海外經濟復蘇和國際供需缺口存在,受益于全球定價的化工和有色板塊率先表現;二是在“碳達峰”“碳中和”的政策目標下,一些行業產能受限,螺紋鋼為首的黑色商品價格也逐漸呈現上行趨勢,鋼鐵煤炭板塊跟隨強勢商品價格上漲。“在周期板塊內部,目前已有一些龍頭公司依靠先進管理和技術優勢建立了低成本的護城河(如具有高端制造周期成長屬性的個股),這些板塊的業績穩定性增強。”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