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14 10:01 | 來源:證券日報 | 作者:俠名 | [科創板]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這是科創板股票首次進入MSCI旗艦指數系列。此前僅有部分符合MSCIGIMI編制方法要求的科創板股票進入MSCI中國全股票指數和MSCI中國A股在岸指數。...
國際指數編制公司MSCI日前公布了其2021年5月份的指數季度調整結果,本次調整結果將于2021年5月27日收盤后生效。值得關注的是,有5只科創板股票本次新納入MSCI中國A股指數,分別是康希諾-U、中國通號、瀾起科技、杭可科技、睿創微納。
這是科創板股票首次進入MSCI旗艦指數系列。此前僅有部分符合MSCI GIMI編制方法要求的科創板股票進入MSCI中國全股票指數和MSCI中國A股在岸指數。
筆者認為,一方面,5只科創板股票首次進入MSCI旗艦指數系列,反映出A股市場的結構中,科技企業占有比重的增加。中國科技企業對于國際資本來說,可投資性得到提升。
這與科創板的良好表現密不可分。根據上交所介紹,2020年科創板上市公司中,近八成營業收入實現增長,12家公司實現營收翻番,三成公司營業收入超過10億元;近七成公司歸母凈利潤實現增長,31家增幅在100%以上,最高達6527.90%。
可以說,越來越多的“科創良種”,正在科創板這片土壤之中不斷成長,開出“硬科技”之花,結出“硬科技”之果。
在筆者看來,科創板上市公司之所以能交出如此優異的“年度成績單”,正是基于其強大的“科創”屬性。其中一個體現,就是研發投入的持續加碼。而研發費用的高低,儼然已經成為檢驗科創板上市公司硬科技成色的“試金石”。
根據上交所公布的數據,2020年,包括中芯國際、君實生物、中國通號等在內的15家科創板公司,在研發方面投入超過5億元;寒武紀、金山辦公等8家公司,連續兩年研發費用占銷售收入的比例超過30%。
如果這一勢頭持續下去,等到MSCI下一次調整的時候,或許會有更多科創板上市公司被納入。而更多國際指數納入科創板股票,也同樣可以期待。
另一方面,5只科創板股票首次進入MSCI旗艦指數系列,也反映出我國資本市場不斷深化改革、擴大對外開放成效顯著。境外投資者參與投資我國資本市場,也包括投資科創板,將越來越便利。
5只科創板股票納入MSCI中國A股指數,只是中國硬科技企業進入境外投資者資產配置清單的序曲。隨著中國科技創新的進一步發展,投資中國,投資中國科創企業,必將成為更多資本的明智選擇。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