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26 14:16 | 來源:東方財富網 | 作者:俠名 | [科創板]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在供應鏈上,泛海統聯也存在一定的隱憂。目前,泛海統聯的業務線比較單一,主要是生產MIM產品。而生產MIM產品的主要原材料是喂料,泛海統聯主要向巴斯夫采購。......
????????在成立不到5年后,主營金屬粉末注射成型(MIM)產品生產的深圳市泛海統聯精密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泛海統聯)向科創板發起沖擊。2020年底,泛海統聯披露了招股書(申報稿),目前已被問詢過了。
????????所謂MIM是一種工藝,簡單來說,就是在塑料中加入金屬粉末填充物,除去塑料,將粉末燒結成一個整體產品。通過MIM工藝,可以較低成本生產復雜零部件,其生產出來的產品幾乎不需要或少量加工便可直接使用。目前,泛海統聯的產品主要應用于平板電腦、智能穿戴設備等消費類電子領域。
????????招股書(申報稿)顯示,報告期內泛海統聯最大的客戶一直都是富士康。不過,泛海統聯真正抱的“大腿”是蘋果。2019年,泛海統聯前五大客戶中有4家公司都是蘋果指定的,包括富士康、鎧勝集團、捷普科技和領益智造。2019年,泛海統聯超過82%的收入,都來自蘋果指定的第三方。
????????對蘋果的依賴,使得泛海統聯的發展暗藏隱憂。這一點,從2021年3月,歐菲光被踢出“果鏈”(蘋果供應鏈)便可看出。歐菲光之后,外界已經注意到業績依賴蘋果所帶來的潛在風險。2021年以來,立訊精密等果鏈龍頭股價已下跌超過35%。
????????業務依賴蘋果存風險
????????從表面上看,富士康近年來一直是泛海統聯的最大客戶。2017~2019年,富士康分別為泛海統聯貢獻了約2073萬元、5603萬元、8835萬元營收,占同期公司總營收的比例分別超過79%、43%、42%;2020年上半年,富士康貢獻了泛海統聯約45.39%的營收。
????????不過,泛海統聯在招股書(申報稿)中提及,富士康旗下擁有一家名為全億大科技(佛山)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全億科技)的公司。這家公司成立于2005年,是泛海統聯直接的競爭對手,主要從事MIM產品的生產,且產品也以消費電子領域為主。“全億科技在MIM行業處于第一梯隊。”泛海統聯稱。
????????一邊是“自家人”全億科技,一邊是毫無股權關系的泛海統聯,富士康似乎卻作出了令外界“詫異”的選擇,不僅在泛海統聯成立次年便大舉采購,一度貢獻后者近八成的營收,且近年來貢獻的營收金額逐年上升。這背后有何隱情呢?
????????實際上,這與泛海統聯真正的“大腿”——蘋果公司有關。作為全球最頂級的消費電子公司之一,蘋果公司在供應鏈上的話語權極大。而泛海統聯搞定了蘋果,蘋果指定富士康必須從泛海統聯采購,使得這些年富士康相關訂單都從泛海統聯采購,而不是從自家的全億科技采購。
????????招股材料顯示,在2019年泛海統聯前五大直接客戶中,有4家公司都是由蘋果指定的。包括富士康、鎧勝集團、捷普科技和領益科技(領益智造下屬孫公司)。使得當年泛海統聯82%以上的收入來自于蘋果指定的第三方。
????????緊抱蘋果的“大腿”,讓泛海統聯這家成立不到5年的公司迅速崛起。2017年,泛海統聯營收才2600多萬元,凈利潤處于虧損狀態,而2019年公司營收超過2億元,歸母凈利潤2050多萬元。2020年上半年,泛海統聯營收約1.23億元,歸母凈利潤2100多萬元。
????????不過,依賴蘋果也給泛海統聯帶來了不小的隱憂。2020年傳出的“歐菲光被踢出蘋果產業鏈”消息,一度引發不小的風波,為此歐菲光也是接二連三地“辟謠”。而在2021年3月蘋果下達正式通牒,宣布終止與歐菲光的合作。為此歐菲光業績一落千丈,2021年一季度凈利潤下滑超過45%。混不下去了,不得不壯士斷腕,歐菲光將部分業務賣給聞泰科技。
????????歐菲光之后,外界已看到業務依賴蘋果帶來的風險。這使得立訊精密等果鏈龍頭在2021年以來股價大跌,公司股價從年初約63元/股的高點,跌至目前不到36元/股。
????????綜合毛利率高于同行
????????除了業務上依賴蘋果公司外,在供應鏈上,泛海統聯也存在一定的隱憂。目前,泛海統聯的業務線比較單一,主要是生產MIM產品。而生產MIM產品的主要原材料是喂料,泛海統聯主要向巴斯夫采購。
????????2017~2019年以及2020年上半年,泛海統聯向巴斯夫采購喂料的金額占公司同期MIM生產用主要原材料采購總額的比例分別為80.62%、47.00%、54.36%、62.88%。
????????盡管在主要原材料和業務上,兩頭都受制于人,但泛海統聯的毛利率卻遠超同行。根據招股書(申報稿)披露,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公司同業上市公司的綜合毛利率均值分別為32.69%、31.57%;而同期,泛海統聯的綜合毛利率均值分別為42.72%、44.69%,比行業平均水平分別高出約10.03個百分點、13.12個百分點。
????????對此,泛海統聯稱,公司綜合毛利率高于同行,主要受生產工藝技術、具體應用產品領域及應用產品終端以及終端客戶結構影響。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上半年,泛海統聯的智能穿戴設備用MIM產品銷售單價明顯下滑。2018年和2019年,該產品單價分別為11.89元/個、17.66元/個;然而2020年上半年,該產品的單價暴跌至3.93元/個,相比2019年時的價格跌幅超過七成。而公司其他MIM產品,比如便攜式智能終端用MIM產品的單價,則基本保持穩定。
????????對于智能穿戴設備用MIM產品降價明顯,在招股書(申報稿)中泛海統聯未進行詳細解釋,僅稱隨著公司不斷改進生產工藝,產品成本進一步優化,為持續確保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公司在保證合理毛利率水平的基礎上,逐年下調MIM產品的均價。同時,針對部分銷量穩定且工藝成熟的產品,公司亦會積極響應客戶的降價要求。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