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09 11:04 | 來源:參考消息網 | 作者:俠名 | [電商]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提供了如何在平臺上銷售、如何有效地包裝產品以及在應用程序上進行直播以推廣商品的技巧。
????????6月7日,創刊于1993年的全球知名科技月刊《連線》(《WIRED》)刊文,從適合中國農業特點的“拼團模式”、鼓勵農民使用數字化工具的新農人計劃及助農行動等方面,分析為什么拼多多最近成為國內用戶數量領跑行業的購物平臺。
????????“與其他電商公司不同的是,拼多多自2015年成立以來一直重視生鮮食品的銷售,積極吸引小農戶等”,這本近30年前誕生于美國的科技月刊表示,“拼多多已將1200萬農民(截至2021年一季度的數據為1600萬農民)與大約8億消費者聯系起來。與2019年相比,去年的農產品銷售額翻了一番。根據公司財務業績中的信息,農產品占拼多多2020年交易的六分之一左右。”
????????▲6月7日,創刊于1993年的全球知名科技月刊《連線》(《WIRED》)刊文分析中國新電商拼多多在農業方面的創新。
????????圖片來源|《連線》(《WIRED》)網站截圖
創造適合中國農業特點的“拼團模式”
????????《連線》以黃洪林為例展開分析。由于在去年年初的Covid-19疫情影響,黃洪林,一位售賣由父母和附近村民種植的百香果的江西省農民,擔心無法將他們的農產品運往傳統市場。于是他向電商公司拼多多申請了一項不同尋常的“助農”計劃。
????????該公司的工作人員到訪了該地區,提供了如何在平臺上銷售、如何有效地包裝產品以及在應用程序上進行直播以推廣商品的技巧。黃洪林對成果很滿意,因此在疫情好轉后,他絕大多數的銷售仍繼續通過拼多多進行。“直播幫助我們賣出了15噸百香果”,黃洪林說。
????????黃洪林的故事有助于解釋為什么拼多多最近在用戶數上超過了同類電商公司,成為中國最大的購物平臺之一。
????????“拼多多是率先進入農業行業的,現在每個人都想加入”,《新零售:誕于中國,走向全球》的合著者表示,該公司的努力恰逢政府推動農村地區脫貧,并且中國消費者會每天去當地市場一到兩次挑選農產品。“當你直接從農民那里購買時,產品被認為是極其新鮮的,所以消費者更喜歡這種方式,”該合著者說。
????????拼多多是純智能手機應用程序,比起搜索更傾向于瀏覽。它通過提供基于拼團的折扣來促使用戶吸引朋友而增長。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陳磊在一份書面聲明中表示,從一開始,“農業就作為一個在融入數字經濟方面滯后的行業脫穎而出,我們看到許多效率低下的問題可以通過技術加以改善”。
????????拼多多對食品的重視非常契合中國廣泛分散的農業領域。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的數據,98%的中國農民耕種的地塊比棒球場還小。相比之下,只有11%的美國農場小于10英畝。
????????一位知名大學農業經濟學教授表示,與美國不同的是,中國沒有由加工商、批發商和零售商組成的完善的供應鏈來將產品推向市場。在1月份的一份報告顯示,由于物流和冷藏條件差,中國種植的蔬菜和水果中有20%到30%被浪費了。拼多多必須“圍繞這些限制進行創新”,該公司可持續發展和農業影響力執行總監林欣儀表示。
????????其中一項創新是:拼多多的新農人計劃,旨在鼓勵農民使用數字化工具。該計劃提供有關如何在平臺上操作、銷售和營銷的基礎知識以及直播操作方法的課程。該公司表示,該計劃已惠及10萬多名農民,并且最近設定了再培訓10萬人的目標。
????????在四川南部種植石榴的何爽是一位拼多多新農人。這位前空姐于2017年從昆明市回到她偏遠的山區老家。她最初用卡車將水果送到中國各地的批發商,然后批發商再將水果轉售給消費者。換成拼多多后,何爽可以直接觸達消費者;她表示這形成了“對我們的農產品強勁且可預測的需求,從而使我們的現金流保持健康。”
????????▲圖為拼多多新農人前空姐何爽(中間帶藍色帽子者)和伙伴們在分揀石榴。 圖片來源|《連線》(《WIRED》)網站截圖
????????在最近的一段視頻中,她從果園的灌木叢中摘下一顆石榴,因為她指甲不夠長,所以咬下果皮從而顯露出多汁的石榴粒。雖然她剛開始直播時動作比較僵硬,但現在何爽表現出了鏡頭天賦。“直播就像與客戶聊天來建立信任”,她說。何爽的倉庫員工現在有150人,她2019年的年收入為4000萬元人民幣(570萬美元)。
在農村創造新工作機會,提升農民收入
????????一位咨詢分析師表示,拼多多的拼團模式有助于聚合分散的消費者需求,并將這些購買者與農民相連,“有效地創建了一個規模化的全國市場”。這降低了農民的成本,并為他們提供了大型規模化農業的一些好處。過去,農民經常遭受需求不確定和價格波動的困擾。農民把自己的產品運到市場上,結果發現產品價格暴跌,遠低于生產成本,于是把全部收獲的農產品都丟到了市場外面,以避免支付額外的成本給運輸商把農產品帶回他的村莊。
????????拼多多受益于其自身強大的物流網絡以及微信提供的方便的移動支付。拼多多提升了農民的收入,讓他們更容易進行規劃,幫助在農村地區創造新的就業機會。2020年8月,拼多多推出了多多買菜,一項次日自提服務,以幫助農民直接向當地消費者銷售商品。
????????并非所有人都對拼多多感到滿意。2019年,楊林在該平臺上每月銷售30噸蘋果,但他表示,他在拼多多上“沒有賺錢”,特別是在計算了他在平臺上購買的吸引消費者的廣告之后。他認為,如果他賣更多蘋果就可以盈利,但他放棄了,因為這個臨界點似乎難以捉摸。當被問及楊林的情況時,公司發言人表示,拼多多會更積極幫助農民,努力擴大農民的市場通路,讓他們賣得更好。
????????其他批評人士表示,比起偏向暢銷農產品的電商算法,傳統的網絡更加平衡和包容。《新零售:誕于中國,走向全球》的合著者說,技術“不是讓農民擺脫貧困或從結構上改善他們的生活和生意的唯一答案”,但她表示,拼多多為賣家提供了穩定的消費者基礎、銷售渠道和物流。“通過減少中間商,農民和消費者都是受益的”,她說,農民“還需要學習直播和購買廣告,你需要善于抓住眼球。”
????????前述咨詢分析師表示,拼多多等應用程序不太可能取代實體市場,因為中國足夠大,可以同時容納兩者。在中國的四年讓她確信,本地市場“不僅僅是購買日用品的地方。這是一種場所,可以來這里聊天,練習討價還價的技巧,同時購買新鮮美味的東西”,她說,“線下店鋪,尤其是那些農產品店鋪,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