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15 21:00 | 來源:證券之星 | 作者:俠名 | [資訊]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今日,又一校外教育培訓監管的“靴子”落地了。6月15日,教育部召開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司成立啟動會。會議指出,這次機構增設體現了對新一代少年兒童的關懷,對于深化校外教....
今日,又一校外教育培訓監管的“靴子”落地了。
6月15日,教育部召開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司成立啟動會。會議指出,這次機構增設體現了對新一代少年兒童的關懷,對于深化校外教育培訓改革具有重大意義。
今年以來,教育部加大了對教育機構的監管力度。在消息面影響下,不少已上市K12在線教育公司的股價,從一月份開始一路下挫,以行業龍頭高途(原名:跟誰學)為例,股價從一月份的最高點149美元,一路跌到最低點只剩14美元,半年之內跌幅超過了90%。
2021年4月,教育部印發了《關于大力推進幼兒園與小學科學銜接的指導意見》。意見主要內容是不得提前授課、設學前班、布置讀寫算作業。另一方面,市場監管總局對15家教培機構頂格處罰3650萬元,這一表態也意味著,在線教育行業極度依靠的線上廣告渠道,被徹底卡死。
長期以來,教育行業備受資本青睞,每年均有大量熱錢涌入。但與此同時,虛假宣傳、惡性競爭、師資力量參差不齊等行業頑疾難以清除,尤其是在線教育企業身上,該問題更為嚴重。
證券之星團隊認為,當教培公司脫離做好教育,提升教育質量的第一性原理,把用戶規模、廣告的燒錢速度、續班率等作為核心KPI之后,監管鐵拳也就隨之而來。
這次對于教培行業的監管,是為了防止教培行業過度營銷與資本化,其實讓教培企業不偏離提高教育質量的正路,讓行業得以健康發展。
此外,監管也重塑了整個教培行業的邏輯與商業模式,投資者需要研究新的行業邏輯,不能單純報以簡單的抄底思維。
教培行業太過與眾不同,其背后映射了一系列民生問題與經濟問題,也不應過度市場化。在過剩的供給+未來急速萎縮的需求+惡性的競爭環境的影響下,尤其是K12在線教育行業的景氣度可能要低迷數年。如果在線教育賽道非得找條出路,那么從政策和人口結構的角度去看,值得關注的方向應該是專業培訓和教育科技這兩個大方向。
所以,未來如果有能獲得超額收益的教育企業,也是真正打磨教育科技,提升標準化、人效比,真正把教育質量放在第一位的優秀企業,就像俞敏洪總結新東方的成功經驗那樣:“真正回歸到了教育發展的正確軌道上來,堅持做好教學產品、教學服務,堅持教學質量和老師素質的提高,為學生提供成長服務。”
回顧過往,脫穎而出的一批企業靠的也是教育科技去獲得自有流量。長久不衰的教培企業靠的是扎實的教學質量,而非簡單粗暴的砸錢投放。
總的來說,教育無論何時都很重要,中期看這波K12在線教育的繁榮只是長期下跌中的一次反彈的泡沫,但長期看,人類一定是需要更高效率的在線教育服務的。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