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06 12:31 | 來源:電鰻快報 | 作者:楊力 | [上市公司]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公告披露,該治療方案主要用于治療胃癌;截至本公告日,于中國境內尚無同類用于治療胃癌的聯合用藥治療方案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上市批準。...
《電鰻快報》文 / 楊力
近日,復星醫藥(600196.SH)的一款新藥進入了II期臨床試驗,今年上半年,該公司的研發費用同比增長超三成。該公司業績大幅增長的同時,疫苗銷售也將為其注入新的增長動力。
新藥啟動II期臨床
10月8日,復星醫藥發布公告,該公司的控股子公司上海復宏漢霖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復宏漢霖)于中國境內(不包括港澳臺地區,下同)就HLX22(抗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的人源化單克隆抗體注射液,擬用于胃癌和乳腺癌治療)聯合注射用曲妥珠單抗(商品名:漢曲優®)聯合化療(XELOX)(以下簡稱“該治療方案”)用于一線治療HER2陽性的局部晚期/轉移性胃癌(GC)啟動II期臨床研究。
公告披露,該治療方案主要用于治療胃癌;截至本公告日,于中國境內尚無同類用于治療胃癌的聯合用藥治療方案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上市批準。
截至2021年8月,復星醫藥現階段針對HLX22聯合注射用曲妥珠單抗聯合化療的累計研發投入為人民幣459萬元(未經審計;不包含單藥)。
2021年上半年,復星醫藥制藥業務研發投入17.77億元,同比增長15.31%,制藥業務研發投入占制藥業務收入的14.51%;其中,研發費用為13.85億元,同比增加3.26億元、增長30.78%,占制藥業務收入的11.31%;同期資本化研發投入的比例為20.06%。
同期,復星醫藥在制藥板塊專利申請達80項,其中包括美國專利申請10項、PCT申請20項;獲得發明專利授權35項。
疫苗銷售繼續貢獻收入
半年報顯示,復星醫藥直接運營的業務包括制藥、醫療器械與醫學診斷、醫療健康服務,并通過參股國藥控股涵蓋到醫藥商業領域。
8月24日,復星醫藥發布了2021年上半年的業績報告,實現營業收入168.78億元,同比增長20.86%;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扣非前和扣非后凈利潤分別為24.82億元和15.7萬元,同比分別增長了44.77%和20.38%;同期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17.07億元,同比增長16.79%。
今年上半年,復星醫藥有72.25%的收入來自制藥,16.74%的收入來自醫療器械與醫學診斷,10.88%的收入來自醫療健康服務。此外,該公司有69.34%的收入來自中國大陸,30.66%的收入來自中國大陸以外地區。
2021年隨著中國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深入,一致性評價、藥品和醫療器械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醫保嚴格控費、國家藥品集采和藥價談判、基于臨床價值的抗腫瘤藥臨床指導原則等政策陸續推出,制藥工業整體進入轉型期,行業增速繼續放緩且結構發生較大調整,仿制藥下行壓力進一步加大,創新藥研發及上市進入快速發展期,同時創新研發競爭日趨激烈。醫療器械和醫學診斷受益于創新政策、進口替代,機遇多于挑戰。醫療服務需求旺盛、行業結構進一步調整,醫療服務資源布局更趨合理。
近年來,國內醫療器械產業在高端醫療器械市場,在多個領域取得突破和發展,尤其在跨界融合創新方面,醫療與5G、人工智能、產業互聯網、云計算、3D打印等新技術融合嵌入升級,將進一步推動醫療器械行業的發展和診療技術的提高。今年上半年,復星醫藥來自醫療器械與醫學診斷的收入為28.37億元,同比增長了7.42%。
復星醫藥的mRNA新冠疫苗上半年在港澳地區納入政府接種計劃,上半年實現收入5億余元,另外,該公司與臺灣相關機構簽訂1500萬劑銷售協議,有望繼續貢獻收入,復必泰于大陸II期臨床有序推進中。復星凱特的奕凱達作為國內首個獲批的CAR-T細胞治療產品,上海張江的產業基地建成,并已完成國內多家頂級醫院端治療中心的認證。商業保險的參與有望降低患者的自付金額。
從2017年至2020年,復星醫藥的扣非后凈利潤分別為23.46億元、20.9億元、22.34億元和27.18億元,同期增速分別為12.1%、-10.92%、6.9%和21.65%。今年上半年,該公司延續著去年的增長。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