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23 08:55 | 來源:證券日報 | 作者:俠名 | [上市公司]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今年以來,A股上市公司并購重組可謂“量價”雙升,據記者整理,截至11月21日,共發生2154起并購重組事件,涉及資金規模超9745.94億元,與2020年同期相比,分別增長15...
作為上市公司資本運作的重要手段,A股并購重組表現一直活躍。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截至11月21日,A股市場共發生2154起并購事件,較2020年同期增長15.68%。
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的業內專家認為,推動今年A股市場并購重組活躍的原因有多個,既受內外部經濟環境變化影響,又與資本市場深化改革關聯度頗高。此外,也與國有資本優化布局、調整結構有關。
A股并購“量價”雙升
今年以來,A股上市公司并購重組可謂“量價”雙升,據記者整理,截至11月21日,共發生2154起并購重組事件,涉及資金規模超9745.94億元,與2020年同期相比,分別增長15.68%、10.94%。
東北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鄧利軍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A股并購重組活躍,受諸多因素疊加影響。其一,隨著近年來我國資本市場改革的持續深化,資本市場的法律制度不斷健全,愈發公開透明的運行方式、市場化的定價機制,大幅提升了并購重組的效率。其二,盡管去年我國成為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但今年以來國內經濟面臨的下行壓力仍然較大,尤其是當前PPI處于絕對高位,通脹壓力較大。對企業來說,其面臨的經營壓力同樣有所加大。因此,部分企業加快了并購重組步伐,以提升經營效率。此外,受國企改革三年行動要在今年年底前完成70%的改革目標任務影響,國有控股上市公司亦加大了通過資本市場實施優化布局、調整結構的力度。
結合上述并購重組事件所屬行業來看,記者注意到,醫藥生物、基礎化工、機械設備、電子、計算機等五大行業并購重組數量較多。
對此,鄧利軍表示,醫藥生物、機械設備等高新技術產業之所以并購重組事件較多,主要原因有兩點:第一是行業內技術水平分化相對較大,而有效的并購重組能夠使得落后產能加速出清,進一步整合行業內優質資源,從而提高行業集中度,提高企業運營效率;第二則是通過并購重組,企業能夠對行業內的新技術進行并購,從而提高企業在行業中的競爭力,而對同一產業鏈上的公司實施兼并,有利于發揮雙方協同作用。
在鄧利軍看來,前述行業與當前我國所強調的科技創新方向一脈相承。通過并購重組,這些行業的創新驅動力將進一步增強。
超三成為國企并購
記者梳理發現,今年以來A股發生的2154起并購重組事件中,有699起涉及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占比約32.45%。具體來看,涉及央企國資控股上市公司的有185起,涉及省屬國資控股上市公司的有286起,涉及地市國資控股上市公司的有880起,還有8起涉及其他國有上市公司。其中,215起已完成,484起正在進行中。
國信證券高級研究員張立超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當前,資本市場賦能國企改革的效力愈發顯著,已成為國有企業推進并購重組的重要渠道。特別是資本市場發揮資源集聚、價格發現、風險防范、政策傳導、預期引導等樞紐作用,在助力國有企業混改、推動國有資產布局調整、優化國有企業資產結構、健全國資流通渠道、完善公司治理機制等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總體來看,資本市場賦能國企改革的效能不斷增強、模式愈發多樣。
數據顯示,在今年以來A股并購重組所涉及的9745.94億元資金中,涉及國有控股上市公司的規模約為4745.37億元,占比高達48.69%。此外,在今年以來共計14起超百億元并購重組事件中,涉及國有控股的高達11起,占比約75.57%。
“在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推進下,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參與的并購重組呈增多趨勢。”鄧利軍認為,這主要取決于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的需要。在部分并購重組事件中,通過引入民企參股或參股控股民企所形成的混合所有制,利于激發國企活力,預計未來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參與的并購重組數量、規模及規范化程度有望進一步提升,在一些具有戰略性的領域積極推進并購重組,既能加快產業鏈的整合,也有助于我國占據科技發展的制高點。
值得一提的是,A股并購重組并非皆大歡喜,有的也暗藏風險。僅從年內看,目前已有78起并購重組事件宣告失敗。
巨豐投顧高級投資顧問丁臻宇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雖然近年來證監會持續深化并購重組市場化改革,對“忽悠式”“三高類”重組等亂象實施精準監管,有效改善了并購重組的市場環境,但仍有部分并購重組事件存在高溢價、商譽減值等風險。建議監管部門進一步加強對并購重組收購價格的監管。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