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11 09:45 | 來源:中國證券報 | 作者:萬宇徐金忠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市場或將震蕩上行,春季行情仍值得期待。海外經濟體加息預期反復,國內經濟進入穩增長階段,預計整體流動性環境偏向寬松。此前市場資金偏向博弈,風險偏好趨于保守,預計季...
2022年開年,A股出現調整,市場擔心基金或遭遇大量贖回。中國證券報記者梳理基金公司參與上市公司定增等公告推算后發現,部分基金產品在跨年前后規模出現一定變化,但整體情況正常。從基金公司了解的情況看,部分熱門賽道的明星基金有資金流出,整體相對穩定。
部分基金最新規模顯現
基金參與上市公司定增公告,為投資者了解基金產品的最新規模提供了窗口。
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以來共有28只基金產品公告了參與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的情況。這些基金產品的最新規模也得以顯露。
例如,融通健康產業靈活配置混合日前參與了開立醫療(300633)的定增,獲配104.35萬股,總成本約2900萬元,總成本占基金資產凈值的比例為1.97%,由此推算,1月5日該基金的最新規模約為14.72億元。
財通內需增長12個月定開混合近期密集公告參加了兩家上市公司的定增,由此計算,1月4日和1月5日,該基金的規模分別為23.53億元和23.39億元,也就是說其中出現了約1400余萬元的規模收縮。不過,該基金為定開基金,目前處于暫停申贖的情況,規模變化主要是基金凈值下行所導致。
南方基金則一口氣公告了南方行業領先混合、南方新優享靈活配置混合、南方核心成長混合、南方創新精選一年定期開放混合、南方創新經濟靈活配置混合、南方成安優選靈活配置混合、南方阿爾法混合、南方ESG主題股票參與浙江鼎力(603338)的非公開發行情況。由此推斷,上述基金1月4日的最新規模分別為29.41億元、58.82億元、25.00億元、14.29億元、36.54億元、11.11億元、70.00億元和11.11億元。
跨年之際資金流動
通過基金的最新規模數據,還可以觀察到跨年之際,基金產品的規模變化情況。
例如,國泰基金公告,國泰金鵬藍籌價值混合日前參與了廣州發展(600098)的定向增發,獲配15.55萬股,總成本約100萬元,總成本占基金資產凈值的比例為0.15%,由此計算,1月5日該基金的最新規模約為6.67億元。2021年12月的相關公告顯示,該基金獲配了納思達(002180)的非公開發行,2021年12月20日,該基金的規模約為6.67億元。也就是說,跨年前后該基金的規模幾乎沒有變化。對比2021年11月11日的規模,可以看到該基金規模出現逾4000萬元上漲。
此外,南方行業領先混合1月4日規模為29.41億元,2021年12月6日該基金的規模約為30.61億元,將近一個月時間,規模基本維持不變。同一段時間,南方新優享靈活配置混合的規模從約60.00億元下降為58.82億元;南方創新經濟靈活配置混合從38.46億元變為36.54億元;南方ESG主題股票從11.63億元調整為11.11億元。
“上述基金的階段性規模變化,其中有基金所持資產的漲跌以及基金申贖等情況,各個基金產品的資產配置情況不同,期間的市場表現也有差別。綜合來看,上述基金在跨年之際,并未有大量資金進出的跡象。”華寶證券基金分析人士表示。
那么,在2022年初市場調整之際,是否有基金遭大舉贖回的情況?“我們公司的情況是部分熱門賽道的主題基金有一定數量資金流出,此外整體情況相對穩定。”深圳一家基金公司人士表示。從上海一家基金公司了解到的情況同樣如此,即熱門賽道基金有不小規模變化,其他基金產品仍然保持正常的資金進出節奏。“熱門賽道調整劇烈,但中長期趨勢未變,資金流動并沒有形成集中的沖擊。”該基金公司的基金經理表示。
春季行情值得期待
經歷了開年的調整,基金機構對市場的最新研判多為中性偏積極。金鷹基金認為,市場或將震蕩上行,春季行情仍值得期待。海外經濟體加息預期反復,國內經濟進入穩增長階段,預計整體流動性環境偏向寬松。此前市場資金偏向博弈,風險偏好趨于保守,預計季節性壓制因素會有所消退,后續銀行信貸、基金發行等“開門紅”效應將提振市場。
行業配置上,金鷹基金表示,短期更偏向政策催化下的價值、低估值方向,例如銀行地產鏈、新老基建鏈、大眾消費。科技板塊需要經過一定調整后,通過業績報告,尋找性價比合適的景氣方向。一些當前出現調整的板塊,如新能源、軍工、汽車電子等,已出現低吸機會。
廣發基金指出,2021年12月以來,A股市場呈現的重要特征在于機構重倉的高估值行業相對于機構低配的低估值品種出現了大幅跑輸的現象。經過調整后,從估值、相對調整幅度和交易結構來看,高景氣成長股繼續大幅調整的概率較小,只不過需要時間消除當前市場的分歧,而助力高估值板塊企穩的可能因素有三:一是1月陸續公布的業績預告;二是經濟行業數據帶來的景氣度確認;三是“新基建”相關的政策預期發酵等。考慮到當前“穩增長”政策預期升溫,建議在配置風格上適度均衡。投資端受益的方向包括綠電、配電網改造、光伏、風電、儲能、特高壓、消費建材等;消費穩增長的方向包括汽車零部件、汽車電子等。
百嘉基金表示,2022年權益市場估值中樞有望上移。投資方向上看好科技與消費。科技創新方面,芯片、鋰電池和光伏、汽車電子等科技產業鏈相關公司,在行業高景氣度、產業運用及企業適配場景不斷擴大的背景下,疊加政策扶持,2022年有望進一步維持高景氣度,規模及盈利能力有望雙升,仍可深挖投資價值。另外,以元宇宙、折疊屏消費電子產品等科技創新,帶動硬件、新材料等行業發展,相關投資機會值得留意。在消費方面,國家政策鼓勵擴大內需,食品飲料、家居家電等細分領域,2022年景氣度有望環比上行。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