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25 09:22 | 來源:投資快報 | 作者:俠名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當前市場的情況和2018年10月比較像。當時在經歷了比較長一段時期的調整后,10月份迎來政策底,11、12月經歷磨底的過程后,2019、2020、2021年權益市場都有比較好的表現。...
A股市場在經歷近3個月的持續調整后,近期出現較為明顯的企穩反彈,業內投資機構針對市場積極發聲,鼓勵投資者逢低布局,A股市場“階段性底部”呼聲日益高漲。
劉格菘:市場已處于階段性底部珍惜這個位置的A股資產
3月24日下午,廣發基金副總經理劉格菘在一場線上路演中指出:“市場所處的位置或許已經反映了我們能想象到的大部分悲觀預期。往后看,還有什么能影響到資本市場向下的預期?目前來看非常少。”
在劉格菘看來,當前市場的情況和2018年10月比較像。當時在經歷了比較長一段時期的調整后,10月份迎來政策底,11、12月經歷磨底的過程后,2019、2020、2021年權益市場都有比較好的表現。往后看,4月份上市公司一季報披露后,投資人會循著上市公司業績表現尋找一些值得配置的資產。經歷年初以來的調整,部分優質資產已經具備比較好的投資價值。
他表示,雖然整體市場的信心恢復、微觀結構的優化、市場資金面的改善并非一蹴而就,但當下市場已處于階段性的底部區域,沒有必要放大自己的悲觀情緒、恐慌情緒。要珍惜這個位置的A股資產,靜下心來思考我們選擇的行業方向、基礎有沒有變化,思考有哪些資產被“錯殺”。
針對過去一段時間的市場調整,劉格菘指出每一輪市場調整其實都會帶給投資者擔憂和焦慮的情緒,此前市場所處位置體現了多重利空疊加的影響。每次市場出現極端調整,往后看一年、兩年左右的周期,也許都是不錯的布局機會。目前市場情緒比較悲觀,在這種環境下,會有一些優質資產被錯誤定價,隨著上市公司一季報逐漸披露,大家對成長性比較好、景氣度比較高的行業也會進一步恢復信心,市場的悲觀情緒也會出現變化。中長期來看,市場還是會沿著基本面向好的方向去做一定的反應。
百億私募大佬:每天開七八個會免得錯過買入股票的最好時機
多位私募大佬表示,從估值和最大回撤來看,目前市場大概率已處于底部區域,無需過度悲觀。中歐瑞博創始人吳偉志表示:“上周居家辦公的我一天要開七八個會,現在就是加快研究速度,以免錯過買入股票的好時機。”
吳偉志分析稱,A股今年以來震蕩調整的原因有三方面,一是市場經過了三年的強勢行情,確實存在結構性泡沫,關注度高、參與度高、估值高的“三高”標的較多;二是在市場下跌的過程中,很多私募產品在風控體系的要求下需要強制止損,短時間內加劇了市場波動;三是地緣沖突的出現加劇了恐慌情緒,本應是結構性調整市場演繹成了短時間內的系統性調整。不過站在當下來看,系統性調整后期階段特征已非常明顯。
“站在當下,我們幾乎可以確定目前絕不是系統性調整的初期和中期,大概率已經到了后期階段,因此我現在一點都不恐懼,反而是對于每一次系統性調整結束之后的上漲更加充滿期待。”吳偉志坦言。
此外,“奔私”后的著名基金經理董承非首次發聲:保持耐心,現在是選未來機會的階段,長期看好硬科技。
董承非對今年市場仍然抱有一定信心。現在是選未來機會的階段,如果選得好,經過耐心等待,終會有所收獲。不過,他認為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屬于過渡期、低回報期。從長周期看,董承非一直關注硬科技板塊。短期而言,他看好一些與宏觀經濟走勢弱相關、沒有杠桿、深度價值的股票。他同時表示,自己也會關注市值100-1000億中偏成長的公司,這些公司會有一些細分領域的機會涌現。
對于港股互聯網板塊,他認為雖然政策最差的時候已經過去,板塊處于底部區域已經很明確,但互聯網紅利期已結束,行業將由原來的成長型行業轉變為成熟行業,以前可以變現的很多業務受到了限制和約束,整體發展潛力不如以往,而這勢必會讓這一領域面臨投資者切換的過程。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