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28 23:30 | 來源:電鰻快報 | 作者:俠名 | [快評]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近年來,“化解債務”騙局現象突出。一些不法分子打著“化解債務”的旗號,以化解債務糾紛為由,謊稱能通過“創新模式運作”解除金融機構貸款、民間借款等債務,通過收取高...
欠錢了,有人幫你“化債解債”解決燃眉之急,這樣的“好事”你會心動嗎?
近年來,“化解債務”騙局現象突出。一些不法分子打著“化解債務”的旗號,以化解債務糾紛為由,謊稱能通過“創新模式運作”解除金融機構貸款、民間借款等債務,通過收取高額服務費、咨詢費、保證金等方式吸收資金。這實際上是一種“拆東墻補西墻”的非法集資騙局行為,會讓受害者陷入更大的風險之中。
這類非法集資騙局有何特征,如何甄別,如何避免被坑?今天馬上消費就來給大家科普介紹下這類非法集資騙局的套路以及如何防范的措施。
一般來說,以“解債服務”為名的非法集資主要有以下三個特點:
一是“畫餅”,打著“債事咨詢”“化解債務”旗號。不法分子成立所謂的“解債機構”,他們宣稱會在債權人、債務人之間搭建服務平臺,承諾在收取債權人的咨詢服務費、債務人的履約保證金后,通過現金分期、以物抵債等方式,可以實現債權清收、債務代償。
馬上消費風險提示:實際上,不法分子在收取高額費用后,并不會向債務人索賠資產,甚至不驗證客戶債務關系的真實性,僅利用后續參與人員的繳款資金償還先前參與人員的返利。有的打著“以物抵債”等噱頭,通過遠期承諾等方式欺騙群眾。但是一旦后續客戶減少、投入資金不足,必將出現資金鏈斷裂,導致參與人員血本無歸。
二是“利誘”,承諾高額回報。不法分子謊稱繳納債權金額一定比例(通常為30%—60%不等)的“服務費”后,就可獲得債權本金甚至有機會獲得利息,或者獲得對應價值的實物。
馬上消費風險提示:其實有關“解債機構”靠拆東墻補西墻維系,本質上資金運轉難以持續;所謂的“以物抵債”主要是靠虛抬抵債物品的價格,實際上有關抵債物品的價值極低。
三是“造勢”,大肆宣傳制造聲勢。有關“解債機構”以“具有央企、國企背景”“提供等額資產保障”為噱頭,通過線上線下渠道虛假宣傳。有的甚至仿冒金融機構設立線上網站、手機APP、微信小程序、線下實體經營網點,以誤導公眾、快速擴張。
馬上消費風險提示:實際上,有關“解債機構”未曾獲得過金融管理部門審批許可,不是金融機構或地方金融組織,只是一般市場主體。
這些所謂的“解債機構”運營模式嚴重違背市場經濟規律,資金鏈極易斷裂,一旦出現問題,參與人員將面臨嚴重損失,隱藏極大的風險。
馬上消費提醒大家,要樹立法制觀念,選擇合法合規的債務處理方式,拒絕高息誘惑,切勿抱有僥幸心理,自覺遠離各類名目的“化債、解債”騙局。另外,如果發現涉嫌非法集資風險線索,可向當地打非辦、公安局舉報。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