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17 09:26 | 來源:金融時報 | 作者:俠名 | [資訊]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4月,銀保監會新疆監管局向人保財險新疆石河子分公司連發的數張行政處罰公告,處罰事由主要涉及農險業務虛假承保理賠、虛列工作經費。...
民以食為天,對于擁有14億人口的大國來說,糧食問題至關重要。在實際生產當中,一場自然災害就可能讓農民顆粒無收,因此,農業保險成為農戶們降低損失的一道“防火墻”,也讓農戶更有保障。
作為穩定農民收入預期的重要工具,近年來,我國農業保險在助力鄉村振興的過程中,被賦予了更加重要的使命。據統計,2021年,我國農業保險保費收入達976億元,同比增長19.8%,為1.8億戶次農戶提供風險保障超4.7萬億元。在今年中央一號文件中提出,強化農業振興金融服務,其中包括積極發展農業保險和再保險,優化完善“保險+期貨”模式。
雖然農業保險持續擴面、增品、提標,在服務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和保障糧食安全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但在農業保險高質量發展中,還需制度的規范與約束。在4月的保險業罰單中,雖然沒有出現會級罰單,但在局級罰單中,一些農業保險領域發生的現象值得重視。
《金融時報》記者近日發現,4月,銀保監會新疆監管局向人保財險新疆石河子分公司連發的數張行政處罰公告,處罰事由主要涉及農險業務虛假承保理賠、虛列工作經費。
處罰信息顯示,2018年,人保財險石河子市分公司一三二團營銷服務部通過編制虛假承保材料,虛假承保面積9160畝;編制虛假理賠材料,虛假理賠10筆,賠付金額共計129.27萬元。同時,2018年,該營銷服務部通過編制22名虛假農險協保員相關資料,虛列農險工作經費共計406670元。
根據行政處罰決定書,上述事實,有農險協保員清單、工作經費支付明細表、協保員勞務協議、會計憑證、賬戶流水、詢問調查筆錄等證據證明。對此新疆銀保監局作出相關處罰:人保財險石河子市分公司一三二團營銷服務部因虛假承保理賠、虛列工作經費被罰款人民幣84萬元,停止接受農險新業務一年。相關責任人被警告,并處罰款10萬元,禁止十年內進入保險業。人保財險石河子市分公司作為該營銷服務部的直接上級管理部門,在該營銷服務部提交的承保、理賠資料中缺失相關印證材料的情況下,仍審批通過,應承擔直接管理責任,被處罰款84萬元,時任該分公司總經理助理被警告并罰款16萬元。
此案涉及的虛假承保理賠主要包括編制虛假理賠材料、虛假承保面積、虛列農險工作經費等,事實上這也是農險常見的違規事由。統計數據顯示,在2021年的農險相關罰單中,農險承保理賠檔案不真實、不完整以及農險分攤費用不真實等違規行為較多。
一位農險專家向記者表示,由于農業保險缺乏盈利點,導致一部分保險公司對開展農險業務積極性不高,更有一些機構在套取補貼上動了歪腦筋,導致農險承保理賠的監管亂象層出不窮。
據了解,我國現行農業保險是由政府提供補貼,商業性保險公司提供保險產品和服務,農戶繳費投保后,一旦受災,保險公司進行定損理賠。政府財政補貼通過科學定損、保險理賠的途徑轉移給真正受災的農戶。2021年我國農業保險政府財政補貼達 333.45億元,其中,補貼占據農險總保費 34.2%。因此,部分險企覬覦政策紅利,出現套取財政補貼的亂象。
據《金融時報》記者調查,今年因農險承保而“翻車”的不止人保財險一家。1月6日,安徽省六安銀保監分局公布的行政處罰信息顯示,國元農業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霍邱支公司因農險業務虛增承保面積、理賠資料不完整被罰款20萬元;時任國元農險霍邱支公司副經理負直接責任,被警告并罰款2萬元。
為強化農業保險業務監管,規范農業保險承保理賠行為,今年2月,銀保監會發布《農業保險承保理賠管理辦法》,涉及種植業保險、養殖業保險和森林保險業務,對農險的承保與理賠管理立規矩,劍指銷售誤導、違規返傭、虛假承保理賠等亂象。在承保管理方面,要求保險機構開展承保工作,應當真實、準確、完整記錄投保信息,嚴禁虛假記錄或編制投保信息。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