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20 09:56 | 來源:上海證券報 | 作者:俠名 | [IPO]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宏石激光對外大肆渲染的“日本研發部”,“蝸居”在一座寫字樓的“格子間”,無論是辦公面積,還是使用的供電系統,均與其自稱的“三大激光實驗室”要求相去甚遠。...
究竟是業內的技術傳奇,還是濃妝艷抹的上市包裝?
近年來,中國制造業升級帶動上游激光切割設備行業突飛猛進,一批公司乘勢向資本市場發起沖擊。廣東宏石激光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便是其中一員。2021年7月,宏石激光以“國內領先的激光切割設備供應商”身份提交上市材料,并宣稱公司“自主生產激光切割加工控制系統、高功率激光切割頭、激光切管機智能卡盤等核心零部件”。
然而,上海證券報記者調查發現,宏石激光的核心技術能力與其上述表述大相徑庭。
宏石激光對外大肆渲染的“日本研發部”,“蝸居”在一座寫字樓的“格子間”,無論是辦公面積,還是使用的供電系統,均與其自稱的“三大激光實驗室”要求相去甚遠。
更神奇的是,宏石激光宣稱自主研發的Alpha T總線系統(一種激光鈑金切割加工控制系統),安裝文件的版權標識竟然是供應商維宏股份(20.370, 0.14, 0.69%)。
而且,公司的研發費用率,連續3年行業墊底,比平均值低3個百分點以上;銷售費用率卻連續2年高于平均值,排名行業第二。
宏石激光為何要在招股書中對技術能力大書特書?
答案或許就在上市這一行為本身。面對巨大的市場需求,激光切割設備行業正“野蠻生長”——上游有成體系的供應商,可以提供較為完備的技術支持;下游各類需求旺盛,銷售往往比技術更關鍵。在此過程中,誰有更強的融資渠道和資金實力,誰或將成為“盛宴”的最后贏家。
既然如此,以更具科技含量的姿態進入資本市場,顯然能獲得更高關注度。
只是,“包裝”不能無節制,“粉飾”更需有限度。
這一點,監管層已經重點關注。證監會在反饋意見中問及宏石激光:“發行人自行生產是否僅將外購零部件進行組裝”、“招股說明書是否已如實反映發行人業務模式,發行人核心技術如何體現”。
神秘的“日本研發部”
宏石激光海外研發機構“藏身”在一棟寫字樓的出租屋內,這合理嗎?一間占地面積80多平方米的房間,建有3個激光實驗室,這靠譜嗎?以民用電壓代替大功率試驗設備用電,來開展高能耗的激光實驗研發,這可行嗎?
招股書顯示,宏石激光設立研發中心開展研發工作,研發中心下設機械設計部、電氣開發部、軟件研發部、日本研發部等10個部門。其中,日本研發部主要負責系統、軟件、激光光學要素、傳感器等最新要素技術的調研、企劃和打樣評價,通過最新要素技術組合,在核心功能部件、加工技術等方面,為總部產品研發創新提供技術支持。
在宏石激光的官方發布中,日本研發部是頻頻被提及的核心部門。
宏石激光官方微信視頻號(“宏山激光”)發布的宣傳視頻顯示,公司P系列智能總線切割頭的研發生產有日本和中國兩個基地,其中日本基地負責核心功能部件之一——切割頭的研發。
在2020年12月接受某雜志采訪時,宏石激光總工程師成軍就強調了日本研發部的重要性,“日本公司由有40多年激光應用行業經驗,在貳陸激光、OPHIR、發那科、馬扎克和天田都工作過的今井正博士擔任社長(董事長)。日本公司有激光加工檢測實驗室、光學部件精密檢測實驗室、光學測試實驗,主攻激光應用和核心部件,比如P系列切割頭”。
招股書顯示,宏石激光日本研發部擁有3個實驗室,主要負責系統、軟件、激光光學要素,傳感器等最新的要素技術的調研,主攻激光應用和核心部件,如P系列切割頭。這些高強度的研發活動需要場地、設備、電力等一系列的基礎設施支持。
那么,實際情況是怎樣的?
日本研發部的地址是日本千葉縣千葉市美濱區中瀬一丁目6番,用途為辦公,占地面積81.55平方米,出租方為三井住友信托銀行株式會社。
“對于任何公司的研發部門來說,80平方米的使用面積未免太寒酸了,更何況還是從事激光技術研發。這樣的使用面積,可能連研發設備都擺不下。”國內某大型券商分析師對記者表示,專業的技術研發要用到大功率設備專用電,而寫字樓出租屋一般不會為租戶提供大功率的專用電。
順藤摸瓜,記者對宏石激光位于日本千葉縣的研發中心“HSG株式會社”進行調查發現,其具體地址為千葉縣千葉市美濱區中瀨1-6 m BAY POINT 503-4,實際租用的面積僅30平方米左右,與招股書披露的81.55平方米相去甚遠。
不合常理的情況是,HSG株式會社于2020年4月21日成立,成立后的第三天就更換了注冊地址,遷至現在的辦公樓內。而其成立時的注冊地址“千葉縣印旛郡酒々井町中央臺2-18-8”,是一處民宅。
除了辦公地難以滿足“研發”需求,宏石激光日本研發中心的設備也難言夠格。
招股書顯示,截至2021年6月30日,日本研發中心的總資產為141.91萬元,凈資產為92.32萬元;而德國營銷中心的總資產達到523.94萬元。
記者獲取的一份發布日期為2022年4月,來自長春理工大學中山研究院激光制造裝備技術實驗室的實驗設備采購招標公告顯示,該實驗室采購了3D激光共聚焦顯微鏡、波前分析儀、工業激光在線M2因子監測系統(激光光束測量儀)等12款設備,金額為634.9萬元。
一個大學研究院實驗室的設備采購金額已經超過600萬元,號稱擁有3個實驗室的宏石激光日本研發中心,為何總資產卻不到142萬元?
同樣令人感到困惑的還有日本研發中心的負責人、HSG株式會社董事長今井正的個人履歷。
2020年7月,宏石激光宣布,HSG株式會社發布P10高功率智能切割頭,并表示這款切割頭由具有40年光學專業技術經驗的今井正帶領跨國研發團隊,在歷時2年的專項投入研發后正式推出。
宏石激光對外公布的履歷顯示,今井正是東京大學物理工程學院應用物理學工學博士。但根據記者的調查顯示,今井正畢業于日本東邦大學。記者進一步查詢東京大學官網發現,東京大學并沒有物理工程學院。
宏石激光的日本研發部究竟是虛有其表還是名副其實?倘若日本研發部存在夸大宣傳或虛假陳述的情況,那么由其主導的P系列智能總線切割頭,含金量又有幾何?
誰的核心技術?
宏石激光自稱是少數自主掌握激光切割加工工藝等核心技術的國內企業之一,然而,其在激光器、激光頭和激光控制系統三大核心件上都存在外購情況,難以稱得上是完全自主掌握核心技術。
激光切割,是利用高功率密度激光束照射被加工材料,使被照射的材料迅速熔化、汽化、燒蝕或達到燃點,進而將被加工材料切割開,可加工材料多用于金屬、塑料、玻璃、陶瓷等。宏石激光從事激光鈑金切割領域的設備供應,相對應的主要加工材料為金屬。
激光切割機的核心三大件為激光器、激光頭和激光控制系統——激光器用于發射激光,激光頭負責將激光聚焦,激光控制系統發出指令對前兩者進行控制。
宏石激光在招股書中稱:“公司是少數自主掌握激光切割加工工藝等核心技術的國內企業之一,具備較強的技術研發能力。經過多年的投入與積累,公司形成了一系列激光切割設備核心技術,包括激光切割加工工藝技術、激光切割整機設計技術、激光切割加工控制系統技術、激光加工套料軟件技術、激光加工調高系統技術、激光切割頭技術、激光切管機智能卡盤技術、激光自動化加工技術等,技術優勢不斷凸顯。”
但記者調查發現,宏石激光在激光器、激光頭和激光控制系統方面都難以稱得上是完全自主掌握核心技術。
首先來看宏石激光的核心控制系統能力。
宏石激光在招股書中披露,公司激光切割加工控制系統具備管材三維五軸坡口切割能力;能夠實現Z軸數控隨動一體,可保證R角切割轉速達100轉以上;通過三維空間蛙跳技術可以縮短20%以上無效空移路徑,提升空移效率,顯著縮短非加工時間。
然而,在“采購模式”一欄中,宏石激光卻披露,公司對外采購激光切割加工控制系統、電腦、監控類部件等。如果公司已掌握控制系統技術,為何還要對外采購控制系統?
2020年5月,宏石激光宣布推出了自主研發的板材激光切割總線系統Alpha T。
然而,記者獲得的宏石激光Alpha T總線系統的軟件安裝包中,安裝文件的版權標識竟然來自另一家公司——維宏股份,而激光切割機控制系統正是維宏股份的主要業務之一。
根據維宏股份2021年年度審計報告披露的數據,宏石激光為維宏股份2021年度的第五大客戶,發生交易額731.11萬元。
“維宏LS6000M總線型激光切割控制系統已包括CAD圖形導入、CAM加工控制、工藝管理、機床實時監控等功能,即天然具備機床控制邏輯和運動控制算法等。”一位使用維宏軟件系統的業內人士表示。
記者了解到,柏楚電子(289.840, 2.51, 0.87%)、維宏股份等國內企業都能為企業提供完整的數控解決方案。
“包括宏石、迅鐳在內的多家激光企業目前都沒有核心軟件控制體系,主要是靠購買柏楚或維宏的控制卡。”業內某頭部上市公司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國內平面切割機市場已經非常成熟,行業透明度很高,幾乎所有核心部件都能夠實現國產替代,但不代表所有企業都具備核心能力。
科創板公司柏楚電子2019年披露的招股說明書,從另一個角度印證了上述業內人士的說法。柏楚電子表示,公司的主要客戶宏石激光、慶源激光和嘉泰激光正是因為采購了柏楚的高功率激光切割系統,得以順利進軍高功率激光切割設備領域。
根據柏楚電子的記載,宏石激光2016年左右開始開拓高功率激光切割設備領域,此后于2018年采購了柏楚電子的控制系統。
另據柏楚電子披露的客戶銷售情況,2016年至2018年,宏石激光均為第一大客戶。2018年,宏石激光向柏楚電子采購了高功率控制系統60套及中功率控制系統1354套,且更具技術含量的高功率控制系統采購量呈逐年上升之勢。
記者了解到,國內有小部分頭部激光切割設備制造商,能夠基于德國PA、西門子、法格等企業的成熟控制系統進行二次開發工作。那么,宏石激光是否進行了二次開發?
記者從宏石激光控制系統的主要供應商——柏楚電子了解到,柏楚電子開發的FSCUT系列產品在行業內得到了廣泛應用,但現有產品仍不支持二次開發功能。為了響應市場訴求,柏楚電子計劃在2022年推出一款具有更高自由度的二次開發平臺FSOCX。
事實上,激光切割設備行業產業鏈已較為成熟,對外采購數控系統是業內普遍做法,包括德國PA、西門子、法格、日本發那科等。只是,在對外采購且不進行二次開發時,這些企業并不將其“標榜”為自身的核心競爭力。
再來看激光切割頭。
宏石激光在招股書中表示,公司已形成了激光光學系統設計技術、光學軌跡控制技術、光學防塵特殊鏡片技術等激光切割頭核心技術。
與控制系統如出一轍的是,宏石激光的激光切割頭也存在外購情況。
據披露,2018年至2020年及2021年上半年,宏石激光從普雷茨特精密技術(上海)有限公司采購激光切割頭的金額分別為1105.71萬元、1640.88萬元、2783.75萬元和651.03萬元。
對于2021年采購金額有所下降,公司表示,主要系公司2020年底開始自制中高功率激光切割頭,以及加大了從國產廠商采購中高功率激光切割頭比例。此外,根據宏石激光總工程師成軍2020年底接受采訪時的表述,公司P系列切割頭的研發基地和部分生產基地位于日本。
根據記者上文對宏石激光日本研發中心的調查結果,該研發中心的研發能力及相關負責人的履歷存在較大疑問。如果P系列切割頭的研發場地是一間面積狹小的寫字樓內的出租屋,那么該產品的技術含量或許也要打個問號。
最后,在激光器領域,宏石激光同樣在大量外購。
據招股書,光纖激光器是宏石激光對外采購金額最大的產品之一,并且采購金額和數量連年擴大。
宏石激光的激光器供應商分別為阿帕奇(美國IPG Photonics)和A股上市公司銳科激光(32.550, 0.35, 1.09%),自2018年至今,宏石激光向這兩家企業采購了大量光纖激光器。其中,在報告期內,阿帕奇一直是宏石激光第一大供應商。
對供應商的激光器有如此依賴,宏石激光具備激光器核心技術的說辭如何站得住腳?
至于宏石激光疑似“粉飾”核心競爭力的動機,上述業內上市公司高管分析,由于激光器等核心零部件近年來價格不斷下降,激光鈑金切割整機成本持續走低,傳統等離子切割和火焰切割大面積升級,激光鈑金切割市場迎來快速擴張。在這一背景下,一批激光鈑金切割公司,特別是中低端廠家近幾年來業績增長非常可觀。“目前激光行業有兩類企業:龍頭廠家大力布局智能制造,轉型搶占高端市場;中低端廠家則在中低端市場通過低價和成本競爭擴大規模,獲得資本青睞,上市后再進行轉型升級。”
值得一提的是,證監會2021年12月10日發出的《反饋意見》已經關注到宏石激光的技術能力問題,要求宏石激光補充披露公司“在產業鏈中的位置,產品所需激光器是否全部外購,進口原材料是否受到出口國出口限制和技術限制,發行人自行生產是否僅將外購零部件進行組裝,發行人對外宣傳為裝備系統集成及軟件二次開發企業,招股說明書是否已如實反映發行人業務模式,發行人核心技術如何體現”。
“盛名”之下,宏石實力究竟如何?
種種跡象表明,宏石激光更像一個“組裝商”,這在其產品銷售單價和毛利率變化上有所體現。
國內激光鈑金切割行業格局到底是怎樣的?宏石激光是否有意“粉飾”自身核心競爭力?帶著這些問題,記者采訪了幾位產業鏈內部人士。
“現在無論是數控系統、發光器、切割頭,還是床身、橫梁,業內都有成熟的專業供應商,有各種配套解決方案,可以說進入行業的門檻較低,對技術層面的要求也沒那么高。”長三角地區某從事鈑金機床以及激光設備的企業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從技術層面來講,激光鈑金切割裝備的產品主要是金屬毛坯,與半導體激光切割等高端應用領域相比,對精度等級的要求很低,甚至低于一些金屬成形機床的精度。
招股書顯示,宏石激光2018年至2020年及2021上半年的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百分比分別為3.79%、4.57%、4.08%和4.20%,低于5家同業可比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其中,公司2018年至2020年的研發費率居5家同業可比公司末位。
與之相反的是,宏石激光在銷售方面出手闊綽。招股書顯示,宏石激光2018年和2019年的銷售費用率均高于5家同業可比公司的平均值,位居第二。
“但從更長時間維度來看,就像已逐漸被邊緣化的火焰切割機和等離子切割機,激光切割機未來會被新的技術路線逐漸取代。”該負責人認為,激光鈑金切割機雖然不會完全退出市場,但隨著行業內卷不斷加劇、技術更迭,激光鈑金切割機從業者數量將大幅下降。
根據宏石激光招股書,大族激光(29.550, -0.03, -0.10%)、華工科技(18.940, 0.05, 0.26%)、海目星(59.210, -0.46, -0.77%)、亞威股份(6.100, 0.00, 0.00%)和金運激光(11.770, -0.02, -0.17%)5家同業可比上市公司的毛利率均值自2018年以來逐年下降。宏石激光也難逃毛利率不斷下滑的大勢,2020年,宏石激光24.68%的毛利率更是低于行業平均值6個百分點。
“我感覺,目前激光金屬切割的整機廠還沒有具備做數控系統的能力。即便是通快激光、大族激光這樣的企業,也并不主攻數控系統。”一位產業鏈上游資深人士對記者表示,數控系統的研發門檻很高,即便是二次開發的門檻也非一般企業能夠企及,縱觀整個行業,做數控系統進行二次開發的同樣屈指可數。
“現在很多激光整機企業就好比電腦主機廠,將來自各個廠商的零部件進行組裝,真正的技術含量不高,很多號稱自研激光器、自研切割頭的企業事實上都在貼牌生產。”談到激光金屬切割行業的現狀,該資深人士表示。
記者從多個收售激光鈑金切割機的二手商處了解到,宏石激光的產品由于性價比較高,在二手市場多受小規模工廠青睞。根據多個二手商提供的宏石激光產品規格參數可發現,市面上常見的近三年的宏石激光二手設備,主要采用的是柏楚或維宏的控制系統、熱刺激光,瑞科或IPG的激光器、萬順興切割頭等,核心部件幾乎均為外購。
在調查中,記者以采購商身份與宏石激光的銷售人員取得聯系。簡單提出需求后,該銷售人員發來了產品的機型配置信息。該信息直接列示了核心部件的產地和品牌,與電腦組裝機的銷售方法頗為類似。
“組裝商”的真實定位,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在公司產品銷售單價和毛利率變化上。
招股書顯示,宏石激光主要產品過去幾年出現了平均單價大幅下降的情況。平面光纖激光切割機的平均單價從2018年的62.16萬元降至2021年上半年的45.9萬元,專業光纖激光切管機的平均單價從2018年的102.10萬元降至2021年上半年的66.64萬元,板管光纖激光切割機的平均單價從2018年的77.95萬元降至2021年上半年的53.73萬元。
同時,宏石激光2018年至2020年的毛利率分別為31.76%、31.27%、24.68%。
種種跡象顯示,宏石激光正力求以更具科技含量的方式,實現資本市場的“驚險一躍”。可按照現行規則,擬上市企業應提供更加符合實際的招股說明書。
今年1月,證監會發布的《關于注冊制下提高招股說明書信息披露質量的指導意見》提出,發行人及中介機構應當按照招股說明書內容與格式準則規定,結合主要經營和財務數據,分析發行人主要業務經營情況和核心技術產業化情況。
“略帶修飾”尚可理解,但宏石激光顯然超越了這個邊界,有“過分包裝”的嫌疑,將給其上市前景帶來考驗。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