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02 08:31 | 來源:上海證券報 | 作者:俠名 | [IPO]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數據顯示,截至5月31日,今年以來在A股完成上市的140家公司合計募資2741.89億元,較去年同期的207家和1572.67億元,分別減少32%和增長74%,這一定程度上與兩個超大IPO—...
在疫情等多重因素的影響下,今年A股IPO市場出現了一些新變化:IPO數量回落,主動撤回、中止審查、調整發行時間窗口等情形增多。
截至5月31日,今年以來在A股完成上市的公司共有140家,同比減少超三成。其間,多家企業選擇了主動撤回,還有近百個項目因疫情、財報更新等因素被迫中止。此外,受到新股破發影響,也有部分中介機構、發行人根據市場行情研判后調整了發行時間窗口。 企業IPO進程放緩
數據顯示,截至5月31日,今年以來在A股完成上市的140家公司合計募資2741.89億元,較去年同期的207家和1572.67億元,分別減少32%和增長74%,這一定程度上與兩個超大IPO——中國移動(募資519.81億元)、中海油(募資322.92億元)在年內上市有關。
發行數量回落的背后,凸顯出上海、吉林等地新冠疫情對A股IPO市場的影響。數據顯示,截至5月31日,今年以來主動撤回IPO申請的擬上市公司已達69家,“中止審查”的擬上市公司接近百家。比如,5月10日,因受疫情影響,青島豪江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其保薦人瑞信方正證券主動申請中止發行上市審核程序。5月6日,恒普科技IPO審核狀態變更為“中止”,原因是“公司及其中介機構因受疫情影響,無法在規定時限內完成盡職調查、回復審核問詢等工作”。
立信會計師事務所有關人士告訴記者,每年一季度末都是擬上市企業財報到期的關鍵期,疫情反復背景下財報更新存在一定的挑戰,很多核查現場走訪工作都不可避免地被推遲。
一位頭部券商的保薦代表人也表示,從目前情況來看,中介機構進場暫時受阻,相關投行業務也會延遲進程。
在特殊時期,也有部分申請上市的企業因業績出現較大波動,擔憂上市前景而選擇中止甚至撤回申請。如5月5日撤回IPO材料的極飛科技在問詢中就表示,受疫情影響,大宗商品的采購成本大幅上漲,同時全球芯片短缺影響了發行人的交付能力,未能實現規模效應,綜合導致2021年主推產品的單位成本超過預期,引發毛利率下滑。
對此,監管部門已作出相應安排。5月20日晚間,證監會正式發布《關于進一步發揮資本市場功能支持受疫情影響嚴重地區和行業加快恢復發展的通知》,明確指出對2022年業績受疫情影響嚴重地區和行業申請首發上市的企業,在符合板塊定位及發行上市條件的前提下,經中介機構核查情況屬實且不對持續盈利能力或持續經營能力構成重大不利影響的,相關審核或注冊工作正常推進。
破發導致觀望
今年以來,新股破發、大比例棄購成為市場關注的熱點,部分發行人和承銷商因此選擇了延期等待首發時機。
由于發行承銷節奏整體放緩,注冊制新股上市一度出現“空檔期”。例如,從4月底到5月中旬,幾乎未有注冊制新股上市。
知名市場人士桂浩明表示,市場走勢也會對股票發行構成某種“軟約束”。前段時間新股破發比較嚴重,引起多方面注意,大家都在研究思考怎樣尋找更好、更合理的定價模式,使得一些IPO速度有所減緩。
總體而言,受疫情等因素影響,今年以來IPO市場相關工作不可避免地被推遲。不過,多位業內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短期內工作進度確實會有所放緩,但結合2020年疫情緩解后IPO進程加速,在A股市場注冊制改革不斷推進的大背景下,2022年全年IPO市場仍有諸多亮點可期。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