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15 10:19 | 來源:證券時報 | 作者:俠名 | [上市公司]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從基本面背景來看,多數遭遇人事變動的中植系A股公司,近年來發展難言順暢。這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
中植系上市公司高管進入頻繁變動期。從今年一季度開始,包括康盛股份(3.150,-0.04,-1.25%)、ST天山(7.200,-0.31,-4.13%)、美吉姆(3.860,0.10,2.66%)、宇順電子(5.920,0.04,0.68%)等公司在內,相繼發生重要管理層人事變動。
變動頻繁
6月上旬,宇順電子發布公告,董事會于月初收到總經理周璐辭職報告,其因工作安排需要辭去公司總經理職務,繼續在公司擔任董事長、董事等職務。
雖然在公告中并未明示,不過從此前公司公告和公開資料推理來看,周璐的辭職被市場指向了宇順電子管理層陣營中中植系成員的調整。
周璐于1989年出生,曾任中植資本管理有限公司投資部投資經理、坤盛企業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等職務。2019年開始,周璐開始擔任宇順電子總經理、董事長、董事和董事會戰略委員會主任委員。
這并非中植系上市公司首次重要人事變動。今年3月,王允貴向康盛股份提出辭職報告,因個人原因申請辭去公司董事長等職務。辭職后,王允貴將不再擔任公司任何職務。從履歷來看,王允貴曾為中植企業集團常務副總裁。
此外,今年4月,原定任期至2025年第五屆董事會屆滿的馬長水辭去ST天山董事長職務。資料顯示,馬長水現任中植企業集團首席風控官。5月下旬,ST天山召開了第五屆董事會2022年第二次臨時會議,同意選舉桑潔為第五屆董事會董事長。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5月美吉姆董事長張樹林因個人原因辭去董事長等職,此后公司相繼發布了財務總監、職工代表監事辭職公告。相較來看,周璐擔任宇順電子總經理時間三年左右,而張樹林履職美吉姆董事長自2021年12月13日開始,至辭職時僅半年左右時間。
在中植系上市公司管理層頻繁變動背后,有三點值得關注。
首先,從辭職高管來看,是否持有相關公司的股份存在差異。其中,張樹林未持有美吉姆股份,而周璐持有宇順電子40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比例為0.1427%。
其次,部分高管較快實現“補缺”,且新任高管開始有了更為多元的從業背景。以桑潔為例,就曾擔任德意志銀行香港分行投資銀行部中國區董事。
此外,部分人事變動有爭議。以宇順電子為例,公司日前審議通過《關于聘任總經理的議案》,不過出現了1票反對。董事林萌認為,新聘總經理有些欠缺;從成本控制方面考量,建議還是董事長、總經理由一個人擔任為好。
因何變動?
為何中植系上市公司高管開啟了頻繁變動模式呢?
部分案例的原因是個人精力與管理要求之間存在一定錯位。以馬長水辭任ST天山董事長為例,因為馬在金融機構從事風險管理工作時間較長,而中植集團高度重視風險管控在投資+實業發展戰略中的作用,因此安排馬協助集團主要領導分管風險控制中心。
不過,考慮到風險管控工作要求較高,需要投入大量精力,繼續兼任公司董事長恐會顧此失彼,因此,最終馬長水決定辭去ST天山董事長、董事職務,同時一并辭去董事會戰略委員會主任委員職務,辭職后不再擔任公司任何職務。
除了公告中的明確說法之外,最受市場注意的還是中植系上市公司人事變動頻仍的時間之窗。這些公司的人事更迭,發生在原掌門人解直錕去年底猝然離世之后。解直錕1995年創立中植集團,此后在資本市場陸續構筑起中植系版圖,管理資產超萬億元。
從基本面背景來看,多數遭遇人事變動的中植系A股公司,近年來發展難言順暢。這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
一方面是業績的階段性承壓。包括ST天山、康盛股份、美吉姆、宇順電子等公司在內,多數公司今年一季度錄得凈利虧損。
最為典型的是寶德股份。作為首批登陸創業板的28家企業之一,去年公司正式確定,控股股東將變更為首拓融匯。不過因為2021年扣非凈利潤虧損且扣除后營收低于1億元,觸及財務類終止上市情形而退市,公司日前進入退市整理期。
相當比例的公司將業績承壓解釋為疫情影響。不過,也有董事持有不同意見。在一季報中,宇順電子董事林萌就投出棄權票,他認為,“在宇順電子所處行業,連續多年都是少有的景氣年份,同行也都獲利豐盈,唯宇順連年巨虧,我們應認真檢討經營本身原因,不要再怪疫情了。”
另一方面是資本運作的頻頻失利。以宇順電子為例,公司去年曾籌劃購買前海首科100%股權,這場原本寄望為宇順電子帶來新的利潤增長點的交易,最終卻因為方案遭否沒能成行。此外,寶德股份與名品世家之間的聯姻也在去年宣告終止。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