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23 15:00 | 來源:中國經濟網 | 作者:陳植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所謂危機Alpha,主要是指CTA策略與股市波動存在著極高的負相關性,往往能在股市較大幅度回調期間逆勢創造超額回報。...
近日,管理期貨CTA策略在私募業界引發不小的爭議。
私募排排網統計數據顯示,上周(6.13-6.19)有業績記錄的232只CTA產品凈值平均回撤幅度達到1.72%,其中14只產品凈值當周回調幅度超過10%,這也令CTA策略私募產品告別此前的“業績光環”——今年前5個月,管理期貨CTA策略平均收益率達到4.26%,大幅領先其他7大策略私募產品。
“這令CTA策略私募產品驟然陷入是否屬于危機Alpha產品的爭議旋渦。”一位私募機構人士向記者指出。
所謂危機Alpha,主要是指CTA策略與股市波動存在著極高的負相關性,往往能在股市較大幅度回調期間逆勢創造超額回報。
CTA策略(Commodity Trading Advisor Strategy)也稱為商品交易顧問策略,或管理期貨策略。主要是指商品交易顧問對大宗商品等投資品種未來走勢做出預判,通過期貨期權等衍生品進行做多、做空或多空雙向等投資操作,為投資者獲取有別于股票、債券的投資回報。
“但是,6月以來CTA策略在美聯儲大幅加息導致全球股市表現不佳期間遭遇業績滑鐵盧,無疑令其是否具備危機Alpha能力打上了大大的問號。”他指出。甚至不少私募業內人士質疑CTA策略私募機構打著危機Alpha旗幟開展過度營銷。
一位第三方財富管理機構產品銷售總監向記者表示,盡管6月以來CTA策略私募產品普遍遭遇凈值回撤,但多數高凈值投資者并未問責。究其原因,CTA策略私募產品此前積累的盈利足以覆蓋本月投資虧損,令高凈值投資者依然處于投資獲利境地。
但他注意到,受6月業績回調與市場爭議發酵影響,部分CTA策略私募機構干脆暫緩產品發行募資步伐。
一位CTA策略私募機構投研總監向記者透露,目前不少高凈值投資者仍打算投資CTA策略產品,但他們暫時不打算啟動產品申購贖回。一方面他們擔心不少投資者沖著CTA策略高超額回報而來,一旦業績未能達到預期,容易引發新的投資糾紛;另一方面他們發現此前大量資金流入CTA策略,導致部分CTA策略出現交易過度擁擠狀況,令產品獲取預期收益的難度驟增。
“事實上,我們正建議高凈值投資者要從資產配置角度,而不是獲取超額高回報角度投資CTA策略私募產品。在歐美成熟金融市場,眾多高凈值客戶將CTA策略視為一種對沖股市波動風險的工具,但不會指望它每次都能在股市大跌期間創造超額高回報。”他強調說。
CTA策略“走下神壇”?
記者多方了解到,今年前5個月,管理期貨CTA策略業績可謂“一枝獨秀”。
私募排排網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管理期貨CTA策略平均收益率達到4.26%,不但領跑其他7大私募投資策略,還令聚焦股票投資的宏觀策略(-7.3%)、股票策略(-13.9%)與事件驅動策略(-18.11%)相形見絀。
“這令眾多第三方財富管理機構與私人銀行紛紛將CTA策略私募產品包裝成危機Alpha產品(即在A股回調期間逆勢獲取超額高回報),吸引眾多高凈值投資者踴躍認購投資。”上述私募機構人士指出。甚至個別第三方財富管理機構客戶經理還慫恿高凈值客戶中途調倉——贖回股票策略私募產品份額,轉而投資CTA策略私募產品。
上述第三方財富管理機構銷售總監向記者坦言,今年前5個月,CTA策略幾乎是他們唯一熱銷的私募產品,不少量化私募產品新發產品都在刻意強調引入CTA策略,以此增強產品賣點實現更好的募資業績。
但是,好景不長。
6月以來,CTA策略業績驟然“扭頭向下”,逾10款相關產品凈值回撤幅度一度超過10%。
融智投資FOF基金經理胡泊認為,近日CTA業績回撤,主要受兩方面因素影響,一是美聯儲超預期大幅加息75個基點導致全球經濟衰退風險增加,引發大宗商品價格回調,令上周南華商品指數跌幅達到5.3%。面對大宗商品價格明顯回調,CTA策略往往很難獲利,尤其是中長期CTA策略對大宗商品價格短期劇烈波動的反應相對遲鈍,反而造成更大幅度的凈值回撤;二是今年以來大量資金流入中長期CTA策略,導致某些CTA交易策略過度擁擠,在大宗商品回調期間容易引發踩踏狀況,加劇了產品凈值跌幅。
“這驟然引發了市場爭議。”前述私募機構人士告訴記者。部分私募機構直言CTA策略絕非“危機Alpha產品”,相關機構涉嫌存在產品夸大宣傳與過度營銷;也有一些私募機構對此反駁,理由是大宗商品短期劇烈回調導致產品凈值回撤,不應作為判斷CTA策略不具備危機Alpha能力的主要依據。鑒于當前俄烏沖突升級導致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漲,加之美聯儲持續大幅加息或令全球股市承壓,CTA策略仍可能在未來一段時間實現超額回報。
記者多方了解到,盡管私募業界爭議持續發酵,但多數高凈值投資者對此相當“平靜”——他們更關心CTA策略私募產品需要多久時間收復6月以來的凈值失地,相關業績能否繼續處于私募策略的前列。
“目前,不少高凈值投資者仍對認購CTA策略私募產品有著濃厚興趣,因為他們認為未來大宗商品價格趨于上漲,令CTA策略受益匪淺。”前述第三方財富管理機構銷售總監指出。
CTA策略私募暫緩產品發行“探因”
面對市場爭議,部分CTA策略私募機構悄然選擇放緩新產品發行進程。
“近期我們不但叫停了新產品募資路演活動,還與一些主要高凈值投資者溝通,將產品申購贖回時間延后1-2個月。”一位CTA策略私募機構合伙人向記者透露。這背后,不是他們對市場爭議有所忌憚,而是他們意識到部分CTA策略存在交易過度擁擠跡象,直接影響到產品能否創造預期收益。
“上周CTA策略私募產品凈值出現較大幅度回調,讓我們開始關注到這個風險——隨著大量資金流入CTA策略,目前大宗商品價格回調很容易觸發市場踩踏狀況,無形間放大了產品凈值跌幅。”他指出。因此他們內部一致決定,未來一段時間機構運營策略將優先確保產品收益,再考慮追求規模擴張。
這位CTA策略私募機構合伙人告訴記者,所幸他們發行的數款CTA策略產品今年以來仍實現正回報,令業績問責狀況極少出現,多數高凈值投資者還認同他們優先確保產品收益的運營策略。
一位私人銀行產品總監指出,目前他與多家CTA策略私募機構溝通發現,這些機構的產品發行策略也悄然改變——以往他們會主打“危機Alpha概念”,如今他們都改成“對沖股市波動風險”。
“事實上,危機Alpha的出現,主要是指CTA策略與股市波動存在著較低相關性,可以有效緩解股市波動風險所帶來的凈值下跌壓力;但有人將此解讀為CTA策略能在股市下跌期間創造超額高回報,從而引發了歧義與爭論。”他指出。
這位私人銀行產品總監還發現,越來越多CTA策略私募機構也開始遴選資金,一面婉拒熱衷追求超額高回報的高凈值出資人,一面則歡迎具有一定風險承受能力,且長期看好大宗商品價格上漲與CTA策略的投資者。
值得注意的是,如今越來越多股票策略私募機構也將CTA策略納入股票多頭產品或股票多空對沖產品,作為在股市波動下跌期間穩定凈值波動幅度的重要工具。
上述私人銀行產品總監直言,考慮到不少高凈值投資者尚未養成資產分散配置的投資理念,私募產品主動引入多種策略,無形間也在幫助高凈值投資者實現資產分散化配置。這或將成為私募產品變革的一大新趨勢。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