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18 16:45 | 來源:中國金融新聞網 | 作者:俠名 | [電商]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從叮咚買菜的財報來看,其主要收入來源為產品收入和服務收入。其中,產品收入從去年同期的46.03億元上漲至65.54億元,增幅高達42.4%。...
長期虧損的生鮮電商,似乎看到了一絲盈利的曙光。日前,叮咚買菜發布2022年二季度財報,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凈利潤為2060萬元,首次實現階段性盈利,給處于“逆境”中的生鮮電商玩家帶來一些信心。
經過多年的發展,以降本增效為目標的生鮮電商已發展出多種運營模式。然而,無論哪種模式,互聯網慣用的“燒錢搶規模”策略放到生鮮電商賽道卻一再失靈;同時,生鮮電商在一級市場的融資熱度亦逐步下降。隨著本次叮咚買菜階段性盈利,關于生鮮電商盈利能力的討論再次成為市場焦點。
叮咚買菜首次實現階段性盈利
8月11日晚,在美股上市的叮咚買菜發布了2022年二季度財報。財報顯示,截至6月30日,叮咚買菜二季度總營收為66.3億元,同比增長42.8%;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凈利潤為2060萬元,首次實現階段性盈利,而2021年同期凈虧損17.28億元。
從叮咚買菜的財報來看,其主要收入來源為產品收入和服務收入。其中,產品收入從去年同期的46.03億元上漲至65.54億元,增幅高達42.4%。收入上漲的主要原因是客單價出現明顯提升。服務收入為0.8億元,同比增長88.1%,主要受叮咚會員計劃訂閱用戶數增長推動。
在營收上漲的同時,叮咚買菜的成本費用僅略有變動。財報顯示,二季度其總運營成本和費用為66.35億元,同比略增0.8%。在其他部分成本都出現不同程度下降的情況下,只有銷售成本和產品開發費用有所上漲。叮咚買菜在財報中表示,履約費用的降低主要是因為平均客單價提高和一線勞動效率提高。
對于二季度叮咚買菜的首次階段性盈利,叮咚買菜創始人兼CEO梁昌霖坦言,公司二季度出現盈利部分歸因于疫情防控期間客戶購買行為的轉變。展望三季度,可能會略微虧損。
與叮咚買菜階段性盈利形成對比的是,在幾周之前,作為“中國生鮮第一股”的每日優鮮陷入輿論風波:因對前置倉業務進行調整,其配送時間由原本的“最快30分鐘達”變更為“最快次日送達”;因無法正常經營引發大量消費者投訴;公司股價在美股市場大幅跳水……
公開資料顯示,每日優鮮于2014年成立,成立之初便提出“半小時送達”“不買隔夜菜”的口號,吸引了不少用戶,是國內率先提供極速達冷鏈配送服務的生鮮O2O電商平臺。
北京市消費者協會(以下簡稱“市消協”)官網顯示,針對近日“每日優鮮”無法正常經營引發大量消費者投訴的情況,8月4日下午,市消協約談北京每日優鮮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會上,市消協通報了96315熱線登記消費者投訴的情況,并對企業現狀和投訴處理情況進行了詢問。
前置倉模式受質疑
如果說叮咚買菜與每日優鮮在經營模式上有什么相似之處,那便是“前置倉模式”。
非標、易耗是生鮮產品的物理屬性,低毛利則是生鮮銷售的商業屬性。圍繞這兩點,生鮮電商細分出5種業務模式:傳統垂直電商、傳統平臺電商、店倉一體(含超市到家)、前置倉、社區團購。其中,區別于傳統倉庫遠離最終消費人群的模式,前置倉是指在社區附近建立倉庫,建立“城市分選中心+社區前置倉”的二級倉儲體系,可覆蓋3公里范圍,實現生鮮即配一小時達,配送環節能夠在保證生鮮產品新鮮度的情況下極大地提升時效性,同時相比線下門店可以節省運營成本。
招商銀行研究院發布的一份研報顯示,前置倉模式相對于新零售“前店后倉”模式的投資低,但是由于沒有實體門店,拉新引流的成本會較高。因此,前置倉模式的優勢在于選址容易和投資成本;劣勢是初期拉新引流成本會較高,但隨著規模效應和品牌宣傳的積累,單位引流成本將呈現邊際下降趨勢。
從實踐上看,走前置倉這條路的叮咚買菜、每日優鮮,日子并不好過。叮咚買菜財報顯示,2019年至2021年,叮咚買菜凈虧損分別為18.73億元、31.77億元和64.29億元。每日優鮮招股書顯示,2018年至2020年,公司履約費用分別為12.39億元、18.33億元、15.76億元;調整后的凈虧損分別為22.16億元、27.77億元和15.89億元。
從二級市場看,其模式同樣不被資本市場看好。2021年6月25日,每日優鮮亮相美股市場,開盤首日股價便下跌25%;截至今年8月15日收盤,每日優鮮股價為0.18美元,較上市開盤時的每股10.65美元下跌98%。有分析人士認為,盈利缺乏持續想象空間是其上市首日即破發的根本原因。叮咚買菜股價則從最高點的每股46美元跌至目前的4.5美元。
“造血”能力亟須提升
在私募一級市場,生鮮電商的熱度明顯下降。IT桔子統計顯示,生鮮電商行業投融資高峰出現在2015年,當年發生的投資事件為166宗,合計投資金額約114億元,隨后投資數量便呈現逐年下降趨勢,2016年至2021年分別為109宗、62宗、52宗、26宗、20宗、16宗。從投資金額看,僅2018年、2020年出現過幾筆大額融資,2018年合計投資額為235億元,2020年328億元的投資額為近幾年的峰值。
需要看到的是,始終依靠外界“輸血”而自身沒有“造血”能力的生鮮電商,將面臨艱難的挑戰。以前置倉電商為例,分析人士表示,前置倉生鮮電商的盈利講究規模效應,需要通過規模化發展攤薄網點運營成本,從而實現盈利。對叮咚買菜而言,一線城市的站點布局已趨于飽和,用戶增量存在天花板,而二三線以及更低線城市的市場規模十分有限,未來探尋新的增長空間是亟須解決的問題。
不可否認,生鮮電商為消費者提供了便利,特別是在疫情防控期間,為居民生活物資供應提供了諸多保障。但是,企業的首要目的是生存,企業自身“造血”功能不足,且“燒錢”多年仍未見起色,也沒有打造出能穩定盈利的商業模式,一旦后續融資受阻,自然容易陷入困境。
對于生鮮電商的未來,業內分析人士認為,不少生鮮電商平臺運用了互聯網思維和手段,但在利用大數據獲客之后,能否保住客流、穩住現金流成為關鍵。生鮮電商從根本上來說,還是要注重產業、產品以及供應鏈。生鮮電商市場不會消失,但每家生鮮電商平臺是否能存活,要看其自身如何發展。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